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与分析
[摘 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弱化已经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和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张家港高职大学生为样本进行理性信念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索区域文化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做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分析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ต见》)强调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形式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和西方思想的涌入,给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意见》还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张家港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形式丰富,产业结构多样,城市文化有特色,拥有全国第一个县办大学,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的高职办学园,研究该地区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信念状况,有利于以点到面,进而提高和改进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1 调查结果
1.1 多数学生拥有明确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在实际行动和内在动机方面存在模糊区域
在对远大理想和现实理想的问题上,多数学生能进行辩证的认识,进入大学以后其中有76.6%的学生表示会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适当提高或降低自己的目标理想,但在实际生活中更看中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表现出理想信念的功利主义和狭隘主义。仅有21.4%的学生将个人价值和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相联系,更多比例的学生认同人活着☿就是要追求个人的幸福,可见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接受最高理想信念,仅仅将理想看成是个人欲望的表达和实现。
1.3 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事业精神,但在当今的经济文化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在事业选择上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1.4 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其作用起肯定态度,但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褒贬不一,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呈多样化诉求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观,其状态呈现阶段化和多元化特质,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或淡化,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如目前社会矛盾频发、各类怪相集聚以及党内存在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舆论宣传一味追求眼球,不够客观存在片面性等,影响了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和对国家社会命运的担忧,不利于理想信念的正确树立;主观因素有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在社交平台如此发达的当今,大学生可以很轻易接收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信息,很多大学生在感叹于西方发达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认为资本主义什么都好,一方面忽略了我国相对落后的历史原因,另一☭方面看不到西方敌对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分化”“西化”的图谋,不懂得批判接受,而是全盘接受。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生中不乏缺乏政治热情只注重个人利益得失的群体,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掺杂了功利性和利己主义。这已经迫切需要引起各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大学生拥有高水平的道德理想认同是获得广泛认可的,但在知行合一上还有欠缺
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和美德紧密相连,如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以人为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都有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对感动人物、道德楷模、英雄事迹等都怀有强烈的崇敬心和认同感。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灌输有弱化现象,大学生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日韩明星而说不出儒家思想为何物,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甚至到了匮乏的程度。传统文化的缺失产生了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在维护道德方面,需要衡量自身的利益得失,舍己救人等高尚品德在大学生道德行为中不被多数学生推崇。另外,我国地域广大存在区域文化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据调查,华东地区的学生价值观比较温和,个性不太张扬,等级观念比较淡薄。[1]如何在区域文化背景下塑造大学生优良的道德信念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议题。
2.3 大学生的高职业理想和择业功利性共存,这一现象是受价值观念和文化多元化影响的必然结果,但是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容易导致理想信念的模糊,进而有可能脱离道德约束,使现实生活完全功利化
与言必及商的粤商和抱团效应的浙商不同,长三角经济文化的特点除了追求商业利益价ϟ值外涵盖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张家港精神为例,“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城市精神凝聚了历史文化、精神沉淀和价值观念各个方面,更涵盖了善于创新、注พ重实干、敢于突破、勇于担当的事业精神。依托城市精神来加强对大学的事业理想的引导也是本课题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