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端午节
印象端午节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小时候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节日,地位仅次于春节,和中秋节同等重要。慢慢地才知道,端午节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才流传至今,具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印象中的端午节远远没有那么复杂❧,家里怎么过节大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对于小孩子来说,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这个节多找些乐趣,达到自己的小小目的,所以端午节在我的印象中永远单纯又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我家搬回南京之前居住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承德,形容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一点都不过分和夸张,我的家就坐落在被燕山山脉围绕着的山脚下。印象中山不是很高,但蜿蜒起伏,层层叠叠,不知道起于何处也不知道伸向哪里,山脚下一年四季流淌着那条牦牛河。当地人叫它牦牛河,据说是和雨季发洪水的凶猛和气势有关。我也亲眼看到过暴雨后洪水的厉害,冲毁了庄稼和田地甚至还有房屋,但就是这座山、这条河,却维系着这里的人们繁衍生息,兴衰交替。仍是这座山和这条河,却也给我留下了数不尽的快乐与美好,留下了数不尽的情感与思戀。在我印象中,快过端午节的那几天,心早就开始飞扬了。一群小伙伴开始商量怎么过这个节⌚,是前一天晚上上山,还是早起上山,几乎是每年争论的焦点。还有上山前的各种准备,手电筒、食品、是否带上厚衣服——北方的端午节夜里温度较低,要穿稍厚的外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都讨论得头头是道,但是每次都没有在前一天晚上与大家一起成行,原因是我晚上睡觉时间较早,晚饭后早早就进入了梦乡,当然也有大人不希望我参与其中的缘故,担心夜里的安全出问题,声称要专门看着我,生怕被别人家的小朋友拉跑了。每年都是如此,等我早上醒来,睁开眼就会听到家门前的山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山离家的直线距离不远,声音在早晨穿透力很强,清清楚楚。有唱山歌的,有打口哨的,还有大声呐喊的,其中就有小伙伴熟悉的声音,甚至还有人喊我的名字,估计在说:懒蛋,太阳晒屁股了,说好的事又食言了。每次醒来,听到这些我都会感到无比的羞愧。
在当地,端午节的风俗是要早起爬山,据说起得越早爬得越高越好,起得早预示一年身体就越精神,爬得高代表生活就越富裕。此外还要在山坡上采艾蒿、石竹、柴胡、黄芪等草药,把艾蒿插在家里的大门上,据说可以驱蚊辟邪,其他草药可以留用,比如盛夏中暑、痢疾、寒症等可以煎水服用,效果很好。当然那个时候山上会开很多野花,有些小女孩就把它编成花环戴在头上,飘然从山上下来,我想她的那种喜悦是谁也无法知晓的。下山后就要用手搓艾草,慢慢地,搓出艾草特有的香味,淡淡的,弥漫在你的身边,然后用它洗手和脸,这样 シ可以去除污秽和辟邪。洗脸的河水很清,清澈得见底,清澈得甚至可以看到河底细沙被水流冲过时慢慢地在移动,清澈得到现在我还留戀着它,因为自从离开那里就再也没看到那样清的河水。按大人的说法,从爬山、采艾草到沐浴的时间不能等太阳出来,要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回家里。回家的路上你会闻到阵阵的清✍香,这种香气从每家的锅里散发出来,不用说,肯定是煮粽子的香气了。一到端午节每家都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粽子用新ณ鲜的叶,里面放上糯米和大枣,好像没听说过有像南方那样用肉来包粽子的。至今提到端午节我还能体会到早晨河边回家路上的那种丝丝的粽子香味,清新香甜。大人煮好粽子等着爬山回来的家人一起来享用,这就
是当天的早餐主食。当然早餐还会备有在粽子锅里煮好的鸡蛋,带着粽叶特有的香气,每次家人都会说,要多吃一个,这种鸡蛋能够强身祛百病。估计这是大人的一种向往和期待吧!除此以外,家乡的端午节还要挂荷包,剪葫芦,祭奠逝去的亲人。
来到南京,又到端午节,虽然同样阖家欢聚,笑语欢天,同样插艾草,吃粽子,但我依然留戀河北承德,留戀那里的山水草木,留戀那里的乡音乡情,留戀在那里度过的每一个端午节! 简评小作者对端午节的体会颇深,十分熟稔地描写了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爬山、采艾草、沐浴、包吃粽子等,细节之处很下苦功,环境的描写也非常到位。本文虽没有花太多笔墨在乡音乡情上,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一股浓浓的温馨的情意,那是小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于和小伙伴们的嬉戏中,于家乡的山山水水中,于端午的风俗欢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