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探究
【摘 要】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要建设创新型社会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熏陶和滋养,一个国家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软实力的凝聚和支撑。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个阶段的建设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和支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一项历史性的任务摆在了哲学社会科学广大工作者面前,那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特别是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及学科建设亟待加强,探索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互动关系,既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又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而切实地、全面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胡总书记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的指导下得到了巨大发展,对一系列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来说,虽然得到一定重视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更甚者还对其轻视或忽视,这也许是因为市场导向对其造成的影响,让很多从事研究和教学基础理论的学者逐渐靠拢于应用性学科,其相关专业也纷纷“转业”,这无疑将研究和教学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力量削弱掉,在某些的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对这种倾向有所体现。而且在学习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态度等方面上,有的教条式对其基本原理进行理解,与马克思主义这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相违背,错误的将马克思主义图腾化和神话化,以静止和绝对的观ห点不切实际的将马克思主义打扮成不可触犯和不可思考的绝对真理,这就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错误的将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一个不需要改变和从未改变的事物,将马克思主义创新必要性和历史性意义忽视掉,错误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形而上的书院学术,却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血肉ล关系,导致在马克思主义的故纸堆中进行内部解决方法的寻求,在脱离实际和不联系世界性的知识经济变革的思辨中和空想中加以虚无创新的寻找等等。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便是简单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理论,即在具体学科中直接并简单地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其作为学科基础理论,虽然在方向上正确了,但却不是科学的方法,没有与学科内容和特点加以结合,进而具体化其基本原理学科。所以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理论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这种简单化的方法。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性理论的贯穿
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来的,其学บ科体系都是与时俱进的,是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新的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得到了生动具体的坚持和发展,将新的鲜活生命赋予给了马克思主义,再一次证明了人么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以正确运用和认识的锐利思想武器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三个ง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的科学发展观,也是马克西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共产党人得以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结果。所以应该深入学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全面掌握,即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将“三个代表”重要思ถ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和贯穿,而这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首相其责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学科基础理论,由此,研究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加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从方方面面以及历史发展角度进行逻辑地展现出来,这就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来说,是重要的、历史性的一项任务。
三、加强权威性学科教材的编制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理论遭受到了大量西方学术思想的冲击,将西方学说中的一些基础理论不加以鉴别就混入其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理论中;有的则进行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的对立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西方理论,但同样也是一种挑战,需要对其进行着重关注。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建设其基础理论并不是封闭的,对吸收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优良成果也不排斥,更希望能够让其学科基础理论体系加以丰富。而且学科教材应该集中对研究学科基础理论的最新成果进行反映,但是有些学科教材虽然经常编,而且一门学科的教材种类可以多达上百中,但是其内容都大同小异,十分典型对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进行滞后现状的体现。因此需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立足于新的时代要求,系统研究和梳理马克思主义重要经典著作,对于必须长久坚持的基本原理、结合了新的实际所得以丰富的理论判断、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需要破除、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错误观点进行明确和澄清,让其学科教材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穿,并权威性的加以最新成果反映。
四、结语
结合当前时代的需求以及现状,加强研究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对如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性理论的贯穿和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 王政武.以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J].创新,2013(06).
[3] 熊进.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01).
[4] 王荣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科学学科关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