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当代思考
摘要: 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事事,“无为”也是一种“为”,体现在不扰民、不与民争利、道法自然等理念上,这不仅是仁政,更是治国的智慧。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但无为而治仍是重要的执政理念,在新的时代应不断丰富其新的内涵。
Abstract: Governing without interruption is not doing nothing, "nothing" is a kind of "something", is reflected in not disturbing, not to compete with the people and in the imitation of nature philosophy. This is not only benevolent, but the rule oซf wisdom. Today the world is changing rapidly, but governing without interrup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governance and should continue to enrich its new meaning in the new era.
关键词: 无为而治;当代;思考
Key words: governing without interruption;contemporary;thought
0 引言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些理念,反映的正是无为而治的思想。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事事,“无为”也是一种“为”,体现在不扰民、不与民争利、道法自然等理念上,这不仅是仁政,更是治国的智慧。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但无为而治仍是重要的执政理念,在新的时代应不断丰富其新的内涵。
1 无为而治要求政府不与民争利
政府如果与民争利,就不是好政府;政策如果与民争利,就不是好政策。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国家参与了市场竞争,这种情形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在这种体制下,国家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市场主体的参与者。这样,势必造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竞争上的不公平,在市场地位、使用市场要素、法律保护等方面,民营企业必然处于劣势。“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口碑之所以差强人意,除了一些不法商人利欲熏心之外,政府和政策的挤压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为了生存,社会各阶层都会各显神通,利用一切资源,甚至有人会不择手段,而究其原因,与政府太有作为、与民争利息息相关,所以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措施不在于严刑峻法,而在于让利于民,不与民争利。上古尧、舜之时,不重视爵赏而百姓向善,不重用刑罚而百姓不犯,是因为统治者以身作则不与民争利,治之以信;而后世重视爵赏而百姓不乐善,严刑峻法而奸盗不止,是因为统治者与民争利,治民不以信。董仲舒曾论食禄者不得与民争利,他认为:上天给予万物生存之道,给予利齿的不让其长角,给予翅膀的不让其生四只脚,就是不能让其占尽优势。所以食禄之人不应事农、经商。而就当前情形看,作为政府及其官员,身处高位,富足而有权势,如果仰仗权势与民争利,百姓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占,长此以往百姓就会日益穷困,结果就是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
2 无为而治要求政府不限制市场作用的发挥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告诉我们要按照事物的本原顺势而为。在经济问题上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作用,按市场规律运行,不要人为的扭曲市场。作为政府,主要是应对市场机制失灵的部分。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在经济领域审批程序过多而复杂。并且在我国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政社不分,造成经济效能低下、行政成本过高。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逐渐减少审批程序,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到现在为止,我国政府的审批权限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但这还不够,还需要继续简政放权,这需要一方面做好减少的工作,即减少审批程序;另一方面要做好简化的工作,即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的经济社会事项,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的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的高度尊重。同时规定,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负面清单,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推进工商注册制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实行统一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无为而治中的道法自然。经济活动有其内在的规律,这就是经济的自然――市场规律。如果人为的改变,就会破坏它的正常运转。如果顺应市场要求,就会达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当然,市场规律并非万能,市场需求的并不一定都是正当的,比如“黄、赌、毒”,需要政府的监管。政府对这些东西的监管,也是道法自然的体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3 无为而治要求正确理解政绩与形象
究竟什么是政绩、什么是形象,站在不同立场认识也有不同。从官本位观念来看,凡是能够有益于升迁的、凡是能够得到领导认可的就是政绩;凡是能够吸引眼球、与众不同的就是形象。正因如此,很多官员不惜标新立异,为搞政绩不顾当地实际情况,拉赞助、搞项目,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为短期利益、个人政绩而牺牲百姓长远利益。这实际上是扭曲了的政绩观和形象观。 什么是真正的政绩、形象?老子说得很清楚:“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作为政府、统治者,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百姓的诉求就是政府、统治者的追求,这与我党的执政理念相契合。因此,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政府、统治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不一定繁华,百姓舒适就好;楼房不一定高大,和谐实用就好;道路不一定宽广,有序畅通就好;GDP不一定增速很快,百姓能得实惠就好。所以,真正的政绩与形象是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之中、在百姓的疾苦之中、在百姓的口碑之中。
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一直不断在改进、创新执政理念,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同时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ฟ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是对国家治理认识的理性回归。
4 无为而治要求政府民主执政
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是对民主执政恰当的概括。当今社会,政府不可或缺,如果政府无所作为,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与无执,需要将其放在当前具体的历史情况下来看。在当前,无为与无执,就是要尊重人民、敬畏人民,不要将执政者置于人民的对立面。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将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比如一些暴力拆迁、暴力执法、粗暴应对ฆ群体事件等,就是“为”与“执”的体现。无为而治要求遵循道法自然,人类要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不应将自己当做自然的对立面、索取者的角色。同样,作为执政者,要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分子,而不应当成人民的统治者、对立面的角色,这样的话,执政者与人民永远没有共同的利益,执政也不会长久。
无为而治要求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虽然国家和政府掌握强制机器,但暴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威,则大威至”。通过暴力强迫百姓收效甚微,并且会危及统治合法性,因此,民主执政是根本,是无为而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3,11.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