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伦理学视野下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研究

时间:2025-01-13 21:23:5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许多农村家庭亲子之间感情疏远,两代人之间的伦理冲突越来越频繁,造成了家庭伦理的缺失。很多家庭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远离孩子,远离家庭生活,不能保证给孩子必要的家庭教育。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家庭亲子伦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留守家庭抚育阶段亲子关系的调适对策。

〔论文关键词〕留守儿童;亲子伦理;家庭教育;调适对策

一、引言

家庭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而家庭伦理是推动农村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即亲子关系是一种由父母的姻缘关系派生出来的血缘关系,是农村家庭关系的轴心之一。为生命生产而结成的抚养和赡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核心部分,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伦理道德规范都是围绕着抚养、赡养而产生和确立起来的。所以,我们社会主义家庭伦理对亲子关系的道德要求就是:教养子女,孝敬老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持续地、跨地区地向大中城镇,特别是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镇流动,形成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民工潮”现象。伴随这股“民工潮”,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工”群体。有关统计表明,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5 亿。

随着中青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使农村留守家庭规模变小,结构趋于不完整。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在,不远游”等传承千年的家庭伦理定律逐渐被打破,许多农村家庭亲子之间感情疏远,两代人之间的伦理冲突越来越频繁,造成了家庭伦理的缺失。特别是很多家庭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远离孩子,远离家庭生活,以至于不能保证给孩子必要的家庭教育,对家庭伦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我国现代广大的农村家庭中,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他们无法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因此,分析农村留守家庭里的亲子关系,总结利弊得失,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农村留守家庭亲子伦理的对策,ฑ不但有利于改善目前农村家庭亲子关系的状况,使家庭成员人格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家庭道德建设产生重大的作用。

目前,社会各界的学者们对民工潮问题的研究己经深入到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各个专题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侧重于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注重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试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分析民工潮对农村留守家庭中抚育阶ง段亲子关系的影响,并提出调适对策。

二、农村留守家庭亲子伦理的现状

美国社会学家W·古德曾指出,如果说“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那么成年人与其子女有着亲子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一个条件。”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核心,而其中的抚养、赡养关系又是亲子关系的核心部分,父母的抚养教育对子女早期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亲子联系都被看作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孩子并塑造孩子行为的过程。一些实证研究也发现,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抚育阶段的亲子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即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但是农村留守家庭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两代人之间思想价值观念存在差异,使得农村家庭亲子关系出现失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融于家庭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终生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广泛性、情感性、反复性、终生性、深刻性、权威性、继承性、生活的融合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多种特点,其优势是任何形式的社会教育都难以替代的。然而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能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父母最大的责任,“养而不教”是很多农村父母头脑中普遍存在的观点,他们当中很多人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农村留守家庭在孩子抚育阶段亲子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孩子与外出打工的父母接触的机会大为减少,生活技能、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家庭教育量减少,亲子教育缺失;家长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越长,亲子教育缺位现象越严重。

二是家庭教育观念及方式不当。父母对孩子是否耐心教导,能否理解孩子,能否尊重孩子的人格,能否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农村家长因本身所接受的教育很有限,不知如何科学、有效地教育子女。而对于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来说,一年难得回来几天,要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更是个难题。他们中的大部分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其身不正、溺爱或专制等问题。另外,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抚育阶段的亲子关系,再加上时空上的距离,更使留守孩子与父母因长期疏离而使彼此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的僵化。 "

2.农村留守家庭子女的基本状况

到目前为止,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还只是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人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伴随着的就是留守儿童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的剧烈变化。那么,处于这种变化中的孩子,其生活、学习条件以及发展状况如何,在外打工的“游子”如何给予留守孩子必要的家庭教育等问题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大量研究表明,不完整的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负面影响,家庭对儿童言传身教的影响作用的不同程度的丧失,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农村中占主流的隔代教养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盲区: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但求物质生活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而亲友照管下的留守子女,监护人更多是给予孩子学业成绩和物质之类的浅层关怀,很难做到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的深层关心。无人照管的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除在金钱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外,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和关注往往是鞭长莫。及。他们年卐幼缺乏家庭管护,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三、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

1.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 2.空巢家庭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影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而父母双方都在外地务工的儿童亲子关系、亲子教育完全缺失,长期的分离焦虑状态使儿童对关怀的渴求得不到满足,缺乏感情交流,内心易产生失落、孤独等,这些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易使儿童处于长期的紧张、不确定感状态之中,这必然会导致儿童众多行为问题的出现。

3.隔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导致亲子关系的错位

因父亲外出打工而生活在由母亲一人抚养形成的“单身家庭”,和由祖父母抚养而形成的“隔代家庭”(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后其父辈与其子辈所组成 ϡ的“祖孙”家庭)中的“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的主体缺失,或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亲戚。造成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感情抚慰和亲密关爱,从而对父母产生隔阂和生疏,导致亲子关系错位。

四、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家庭调适建议

1.更新观念,调整期待

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马克思)和谐亲子沟通的情感性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决定了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良的家庭教育对于改善留守家庭亲子之间逐渐疏远的关系尤其显得重要。针对许多打工父母忽视儿童家庭教育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让外出打工父母明白家教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家教责任感,进而更新教育观念。尤其应重视父亲在农村家教中的作用和应尽的职责,孩子只有生活在父爱和母爱完整的家庭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树起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其次,对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要进行普及性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留守学生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明确自己的监护任务和责任,改变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当今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将孩子抚养长大,能否成才全靠孩子自己,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另一部分家长则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认为自己在外面辛苦打工挣钱都是为了孩子,子女在各方面一定要争气。过低和过高的期望都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父母过高的期望会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易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所以父母应从孩子的兴趣与能力出发,与孩子一起共同确定期望目标,虽然不在孩子身边,也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引导其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

2.提高修养,以身作则

哲学家巴斯卡指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倾向于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子女。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村父母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仅靠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舆论来建立和维持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因而在为数不多的亲子互动过程中常出现问题。在此,建议留守儿童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强心理修养、文化修养及日常生活修养等。在家庭中,父母的行为模式会给亲子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身体力行。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父母给子女提出很多要求,自己却做不到。例如离家的父母在回家探望孩子的有限时间里,要求子女多学习,自己却坐在麻将桌前不愿起来;教育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常常撒谎。要使子女形成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就应起到示范作用,使子女将身在远方的父母看作是自己最信赖的人。

3.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电话成为家长和留守孩子沟通的主要方式。虽然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每个星期和孩子联系一次,但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不足的现象仍然很突出。接近五分之一左右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二十分之一左右的家长每年才联系一次,百分之一左右的家长与孩子没有联系。

调适亲子关系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因此,在外打工的家长要记得经常和孩子交流,可定时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网络聊天、写信等方式与孩子进行联络,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所传递的浓浓亲情。与孩子交流的内容可以是用于了解子女的情况而事先设计好的,也可以是用于情感的交流而随机进行的;沟通时要注意鼓励子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其形成对父母的信任感,鼓励他们当有困难时及时地求助于父母;要允许孩子的消极情绪的发泄,使孩子尽快地调整好心理状态;同时要重视他们的愿望并适当满足,给孩子以情感抚慰;尊重孩子的人格,家长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宜进行正面教育,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道理,循循善诱;孩子有了出色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奖励。

五、结束语

民工潮对我国农村家庭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本文就农村留守家庭亲子伦理之间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留守家庭抚育阶段中亲子伦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亲子伦理的家庭调适对策,以期改善目前农村家庭亲子关系的状况,使家庭成员人格健康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家庭道德建设。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