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能源市场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因此,为确保电力企业可以持续发展,就要从电力企业的根本出发,明确企业理念,推进企业营销的创新,从而逐步建立有效的营销精细化管理制度,进而促使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健康发展,带动社会的经济效益。
1.电力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发生不断地转变,已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管理理念,以营销服务为中心的营销机制,并逐渐建立了营销组织和营销服务技术系统,使我国有了一支较为训练有素、能吃苦耐劳的营销队伍。但纵使如此,其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树立较为完善的竞争和服务意识;电力企业所提供的电力服务以及管理体制过于单一、粗糙,从而造成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电网都是按区域划分,由小电网多次联网而形成的,从而造成电力的运营模式极小; ☹由于企业一直过于强调专业管理而忽视了整体协调,造成电力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真正管理电力营销和服务的人员及部门甚少;营销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技能。因此,面对我国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发展,虽然在诸多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2.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策略
2.1树立企业形象
目前,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力度,企业的形象对于其在能源市场上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只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新型供用电关系,以优质、规范、方便、真诚的服务为指导思想,才能捍卫企业在能源市场的地位。提高企业形象,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2.1.1建立优质服务系统。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以及故障抢修等环节,必须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进程,以确保工作质量达到服务标准。
2.1.2提高电能质量。电能质量是树立企业良好形ธ象的基础,电能质量的好坏是前提条件,所以必须提高电能质量,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1.3转变企业发展观念。培养电力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市场意识;此外,电力工作人员还应多渠道的提高客户对电力市场的了解以及对电能知识的掌握,例如举办电力知识竞赛,加大宣传力度等,从而,提高企业服务形象。
2.2强化依法经营意识
通过不断加强供用电合同的签约及执行管理,以有效的法律手段来维护供用电的秩序,使经营风险得到不断的防范,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职工的法律意识,加强电网企业中所存在的不必要的风险,使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健全,保证其能够逐渐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2.3积极开拓用电市场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会不同,因此,电力企业应联合政府等相关部门根据用电的实际情况,来细分用电市场,实施重点突破的方式;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达到最大化的增加电能的用电量;最后,电力企业需制定合理的营销目标,通过控制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来改善农村的电网质量。
2.4坚持以营销管理创新为手段
为实现企业的营销效益最大化,首先企业要以利润为中心,不断推进企业的管理进程,解决电网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抗御风险和持续盈利的能力;其次要加强职员的绩效考核,以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从而达到管理创新的目标,并要求每个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各层;最后为规避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风险,应做到大力研究市场,建立出一套资金落实、内容具体、节电效益量化的适合电力发展并顺应市场发展的方式。
2.5加强电网建设
电力营销的▲基础便是电能质量,想要有效的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电力企业要抓住市政建设和电网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从而实现超前发展电网。
2.6构建优质的服务体系,引进高新技术
为有效地提升电力企业的售后管理水平,应努力构建优质的服务体系,依据现代化高科技引进更多适合电力发展的高新技术,如可充分利用当前较为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立电力的管理和营销管理系统,同时企业要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断细化售后服务,真正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公开化和管理集中化,使电力市场营销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7利用价格政策
在不断实现电量最大化时,加强对用电业务的管理也同样重要,因此正确划分用电性质通过价格政策来优化管理显得也是极为重要的,应严格按照电量制定收费政策,正确无误地做好用电业务间的衔接工作;其次,为促进更多的用户用电,除了有力的宣传外,还要给予大工业用户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最后要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ฆ的协调来回收电费。
结束语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电力的发展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但尚有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因此,运用现代精细化管理替代粗放式的管理已是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我国的电力发展来看,想要创造出一个有实力、有潜力的电力市场,就要明确市场定位,立足发展根本,坚持营销理念,研究出一套适合电力发展的对策,并将精细化管理融유入企业文化之中,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