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税收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相关思考
【摘要】今年二月份民政部办法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强调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能享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以税收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ฟ键词】税收手段;社会力量;社会救助;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救助是一种比社会保险历史更悠久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灾害救助、反贫困与扶贫、专项救助、国际援助等内容。现代社会要求扩大社会救助的来源基础,即政府要综合采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企业、民间组织、个人等)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之中。其中,通过税收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就是重要方式之一。
一、以税收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公平性的问题
如何保证税收公平性一直是摆在落实税收政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来说,税收的公平性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税收的制度的公平性。即在制定税收制度过程中,对于企业参与社会救助的补贴力度明显大于对于个人参与社会救助的补贴力度;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对于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解释不尽相同,制定政策的倾向性也会不同,进而造成社会资源在社会救助方向上的分配不均(比如一些沿海地区对于企业在社会救助方面的优惠政策反而高于西部地区),这也是税收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公平性方面的问题。第二,税收监管的公平性。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政府与社会力量间的合作是极容易产生寻租行为的,毫无疑问,这既会导致以税收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沦为空谈,又会导致腐败问题、官商勾结问题滋生,影响社会稳定。
(二)专业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健全,社会救助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培养。站在以税收促救助角度,由于社会救助体系中对于税收方面的机制不多,相关专业机构、服务组织也缺乏应对经验。如何真正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民间救助机构的发展,如何通过税收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热情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尽快提升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尽快提升社会救助组织合理利用税收政策的专业化水平,尽快提升民间机构整体救助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三)持续性的问题
从现行财税制度看来,补贴的主体不仅仅是救助对象,还包括实施救助的人。一方面,这说明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覆盖规模扩大了,会有更多群众受益;另一方面,虽然政策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执行尺度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否则容易出现发达国家走过的"福利陷阱",使受助对象过分依靠来自政府和社会民间的救助,不懂得“自救”,毕竟救助最好的效果还是帮助他人如何自救,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以税收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税收监管的透明度
针对公平问题,这里笔者重点探讨通过提高税收监管的透明度进行控制。一方面,税务部门对于涉及社会救助的相关对象的税收政策要做到标准统一,使社会力量在参与社会救助之前就了解相关税收优惠规定;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税务部门要制定一整套控制制度,保证以税收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落到实处,避免一些企业、组织或个人以社会救助之名,谋私利之实,严谨杜绝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等违法乱纪行为。这里笔者建议将享受因参与社会救助的组织的详细信息在税务网站上公布,提高税收监管的透明度,通过社会民众和媒体的 ﭢ力量进行监督。
(二)加强对民间救助力量的专业化培训
民间救助力量应该逐步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情况正如笔者前文所说,无论是在利用税收等政策优惠上的经验还是独立进行社会救助活动的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牵头积极对民间救助力量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税务部门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普及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提供其必要的税务援助。另一方面,政府其他部门间要密切配合,从法律、税收、财政、专业救助等多方面为这些有意参与到社会救助活动中的民间力量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我国民间力量的整理水平。
(三)加强税收促进的持续性效果
无论是税务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在制定社会救助政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民间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的积极性,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这项工作的可持续性,以及实施效果的良性循环♒。试想,如果税务政策制定过于激进,没有真正培养社会力量对于参与社会救助的意识和觉悟,那么企业会出现功利性,追求短期利益,受救助对象也没有可持续的生活改善迹象,一旦政策力度有所缓解,反而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因此,以税务手段为代表的相关政策要从大局着眼,使社会力量有长期持续参与到社会救助的热情,避免图一时之快。
三、结语
税收手段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就是重要方式。这里通过税收手段对民间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的进行了介绍近。这里仅仅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后续工作还有很多,希望其他专家学者能Ⓐ够从国情出发,积极建言献策,促进我国社会救助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