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然而,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则不尽人意。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他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的独立性。
本文着重讨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问题。
一、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此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大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
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笔者调查过若干个国有企业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老首长的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又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5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起来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了。这一种投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竟占了40%左右,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由于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官僚主义、独断专行,不懂经济规律而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
第二,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要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
第四,把好成本ช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二、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与安全
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令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
三、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敢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国有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目前国有企业实行财务主管下管一级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直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由上一级主管部门、企业直接委派,其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在上一级单位,这样企业财务负责人就能无后顾之忧地行使财务监督职权。诸如这一类的财务监督机制,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逐步完善起来。
四、新形势下的利润分配管理
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ภ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 ヅ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
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按股分享。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