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主体研究
摘要:马克思中国化的主体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深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领袖群体、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大主体入手,探讨三大主体在马克思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作用。
关键词: 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群体;党的理论工作者;人民群众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其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主体。一般认为,领袖群体、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主体,主体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因此,本文将立足于领袖群体、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个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主体。
1.主体之一:领袖群体
领袖群体,是党的威信,人民的表率,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任。他们掌控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局,能够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有了领袖群体,人民群众的斗争才能不断的取得胜利。古人云,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领袖群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最关键的作用,能带领人民群众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共产主义。
(1)领袖群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者和构建者。领袖群体能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于中共七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首次突破。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涵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都是领袖群体确立的。正是领袖群体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需要,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么化的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3)领袖群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偏差的纠正者。历史和实践经验一再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并不是一直顺利的,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国情、中国化等认识出现偏差,再加上经验不足、教条主义严重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和偏差。领袖群体作为大局的把握者,拥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够及时指出并纠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中国共产党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同志及时批判了王明错误的教条主义,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个命题;邓小平同志敢于突破“两个凡是”,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遏制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正是有了领袖群体的力挽狂澜,才有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今良好的发展与承袭势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构建、诠释以及发展过程中偏差的纠正,事关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领袖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总揽大局、拨乱反正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者和指挥者。
2.主体之二:党的理论工作者
党的理论工作者是指在党内工作,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思考和工作对象的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是党的理论的创新研究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之一。党外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知识分子并不在此列。
(1)党的理论工作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石。来源于西方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其中国化目标,进行文本的汉译是前提基础。党的理论工作者,源源不断的翻译着社会主义的文本,将西方的思维、表达方式转换成中国的思维、表达方式,并对文本进行整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最基本的理论准备。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地撰写和发表理论文章,全面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积极反击各种非马列主义、反马列主义❣思潮,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把各自接触、理解、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介绍给人们,让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民间化。
(2)党的理论工作者始终站在舆论宣传的最前沿。掌握宣传舆论阵地是使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广大党员群众所掌握和应用的重要手段。党的理论工作者对翻译的文本进行解读说明,为全党理论教育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在写出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后,李达先后撰写了《〈实践论〉解说》与《〈矛盾论〉解说》两篇文章,对毛泽东同志的原著进行了详细解说。再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后,一大批党的理论工作者为了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贴近群众、接近群众,让人们自觉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使其有效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去。
(3)党的理论工作者检验、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理论工作者与领导群体在工作中走的很近,开展良性互动,检验、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实践和时间来检验的。领袖群体做的决策决断都是建立在党的理论工作者对相关理论进行反复的论证并经过详细解读和不断的丰富补充,才能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所理解、接收和自觉的实践。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路线、决策要经过理论工作者的总结和升华才能上升为理论,才能为政治领袖的决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从这个角度来说,党的理论工作者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由此可见,党的理论工作者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宣传与教育的使命,见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检验、发展与完善的历史进程,始终站在党的舆论宣传的最前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主体之三: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จ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也是三大主体之一,积极参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1)人民群众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开来,追根到底,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为了有效的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法治社会,ถ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文化需要。同时,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拥有着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他们的需求而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由此产生的丰富的智慧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标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需要用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诞生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结果的检验最终也要回到人民群众当中去。由人民群众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尺。一方面,这个结果可以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完善和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它也是修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偏差的重要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与发展需要融入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而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中国化目标。
(3)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源。不容置疑,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无穷智慧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尊重并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我们是无法总结出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的革命和建设经验。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有主体的,是有人在“化”的。领袖群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者,党的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的基础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离不开三者的共同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领袖群体、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大主体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袖群体洞察全局,提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工作者进行阐述和补充理论,并且把理论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去,引导人民积极参加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推动马克思中国化需要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衡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准。全面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务必要发挥出这三大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