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时间:2024-12-26 00:47: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重要的高度,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之中,并作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地位,其重要的核心要义显而易见。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是乡村生态保护与弘扬农业文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生态农业。现实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发挥农业的生产作用与生态功能,既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食品供应,又要发挥农业多样性生态功能,使之成为一种三生兼顾与三产融合的新型业态。在新的发展时期,就是要深入探索并积极推进传统生态农业的转型升级。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导思想,明确阐明了高效生态农业[1]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仅要注重推进科技创新,而且还要注重经营机制改革,着力使良好生态与先进科技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双赢目标。

1 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

1.1 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2]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简而言之,生态农业就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战略抉择。

一直以来,传统农业因分散小农经营及生产内容单一,较难实践产业化、标准化、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从而影响了农业经济、社会、生態效益的综合功能体现,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传统生态农业的纵深持续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发展与第二、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功能与现代经济科技理念,通过统筹协调与优化资源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友好、乡村建设的多功能目标,从而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在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的一种农业形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注重生态保护效益,同时也注重了经济社会效益。

1.2 高效生°态农业的作用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基本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确保生态功能正常发挥,是传统农业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秘诀。到了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农业生产中工业化学制品投入的不断地加大,使许多资源趋于紧缺甚至造成逐步耗竭,还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与农药,进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口剧增,资源更加紧缺,人们继续使用受到污染的耕地和水源来生产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就越加无法得到保障;过度开采的地力与水源制约了农业生产,继而带来的区域水土流失与农业面源污染等后果已直接影响到乡村的基本生活;原本农业所发挥的生态维护和恢复的功能更是日渐衰落。因此,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五位一体当代生态文明的最重要途径。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也需要积极吸取传承传统生态农业精华智慧,例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农牧结合、立体栽培等技术,同时,还要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益,不但能节约资源,而且可以保护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3]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高效和生态良好的双重目的,也是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的重要途径,更有利于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青山绿水,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好的农产品,味道鲜美、质量安全,而且本身就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1.3 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必须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配套不同的技术体系,不可千篇一律,不可盲目行事。必须结合各地的农业实际,实施政策机制引导,注重循环利用⌚,注重结构调整。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进程之中,肩负着双重历史使命:一是要从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农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要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型升级[2]。高效生态农业[4]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其建设核心是发展优势产业,通过规模集约经营,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其建设基础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持资源节约、生态良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着力把握资源节约与高效生产的集成应用技术,着力把握环境友好与农民增收的交叉递进策略。

面对人多地少与资源相对紧缺的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必然是高效的生态农业,只有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才能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实现城乡的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实践证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1]。以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实施成效为例,在实施建设前的19901993年期间,排除物价因素,参加试点的51个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平均年增长分别为3.7%、2.7%和3.5%,分别低于全国同期水平3.2、1.1和1.4个百分点;而实施示范建设的5年期间,平均年增长分别达到8.4%、7.2%和6.8%,比前三年平均增长速度提高了4.7、4.5和3.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2.2、0.6和1.5个百分点,成效示范显著[5]。

2 美丽乡村的内涵及其建设重点

2.1 美丽乡村的内涵

实际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命题。在新的发展时期,美丽乡村是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部署应运而生、水到渠成的概念。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首先要建设好美丽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其深刻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美丽乡村就是指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要求,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1]。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提质和升级,它既秉承和发展了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又丰富和充实了内涵实质。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尊重和运用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重点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对于美丽这一目标,有多方面的理解,农业部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中将其定义为: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6];在农业部颁布的《行动计划》中,则进一步拓展定义为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可见,美丽的内涵并非单纯是村容整洁,其更体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特色为美,以和谐为美,以生活水平提高为美,以良好生态为美[7]。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为其目标,乡村为其主体,实现乡村美丽的途径则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做到在发展生态经济中建设美丽乡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发展生态 ☹经济,体现双赢优势与驱动能力。

2.2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美丽乡村的建设对象是乡村,这里的乡村有微观与宏观两层含义:一是微观个体层面的具体某乡村,另一个是宏观上的县域、镇域层面的概念化的指代群体的乡村。前者某个乡村是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实际建设的承担对象,后者则是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实施单元。国家、省、市層面主要以政策与机制作为引领,以财政及物质人力支持为主要支持,对整个乡村生产生活的规划与建设给予具体指导并实施工作进❥展考评。建设美丽乡村,除了组织与引导高效生态农业生产与经营之外,还要着力做好乡村治理与建设工作。主要包括4项重点工作:

2.2.1 推进生态人居工程建设 对新建住房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注重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饮用水卫生达标,道路硬化亮化;同时,要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进一步绿化美化村容村貌。

2.2.2 推进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采取户分拣、村收集、村或镇或县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模式,整治乡村生活垃圾;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设施技术,整治乡村生活污水;实行人的住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配套发酵净化工程,整治农村畜禽粪便污染。

2.2.3 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建设 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优势推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和森林产品的生产,大力培育推广名、特、优、新农产品;充分利用农村乡村田园、森林、山水风光,并结合乡村特有的传统山水农耕文化,把传统农事活动进行拓展,丰富其内涵,提升到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情农舍游览,打造全新的乡村生态旅游;坚决执行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牢牢树立循环、减降、再利用的绿色环保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耗低排技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2.2.4 推进生态文化工程建设 保护发掘现有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结合各地原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深挖各地田园、山水、农耕文化中的生态内涵;利用各类宣传工具调动各级文化阵地,加大多种多样的生态文明、文化宣传,将生态文化推广到群众心中;引导农民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最终打造一个与时俱进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3 福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

3.1 福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实践

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已经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严守114万hm2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22万hm2、粮食总产650万t以上,这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任务。同时,从2013年开始福建省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主要推广节约型农业生产、畜禽健康型养殖和生物质能源开发3种模式[8]。三种模式不仅侧重点不同,而且实施的技术也不相同。

3.1.1 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 主要包括推广保护性耕作、化肥机械化深施、优化配方施肥、高效生物农药、水肥一体化等控源减排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推广精准施药、减量控害技术及高效节药机械,淘汰跑、冒、滴、漏植保机械。

3.1.2 畜禽健康型养殖模式 主要包括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小区),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规范饲料添加剂使用,提高饲料利用率,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等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控技术,推进畜禽粪污的无害化治理和循环利用。

3.1.3 生物质能源生态模式 在适宜地区加快推进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大力推广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已从单项技术研究发展到多项技术的综合配套,从户、村级的试点探索扩大到乡县为单位的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特别是在15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中,初步形成了10类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如南方旱地(山地)的猪沼果模式、丘陵山地牧草果菌沼生态果(茶)园模式、水田高优生态农业模式、东南沿海乡村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亚热带乡村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等。典型的案例与成功的经验,近年示范应用比较广泛,例如松溪的烟稻菜模式、圣农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龙佳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种养加一体化的长富模式,健康养殖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星源园区模式等,都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3.2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

3.2.1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出台 2013年10月福建省被国家标准委和财政部列入首批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与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省份后,福建以打造清新福建为目标,结合亚热带区域特有的有山有水有大海的自然风貌,以及特定的乡村民俗文化等特征,出台了《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指南》明确提出[9],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强调规划先行,指南首次强调让广大村民参与规划,强调了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同时,《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根据福建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战略要求,借鉴了台湾富丽新农村建设经验,在力争区别于城市建设、同时尽力保留传统乡容村貌的基础上,规定了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体建设、乡风文明、基层建设、长效管理等9个方面内容提炼了33项量化指标,这是对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模式的创新[9]。

3.2.2 美丽乡村建设实例 2015年召开的福建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绿色、实现低碳生态,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寻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突破。推进福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其不仅仅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保护区域资源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取得良好进展,也创立了许多新的经验。

以福建永春县为例,作为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永春县强调美丽乡村的建设应保护好村镇千百年传承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式的乡愁。保护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复活乡村文化内涵,与社区治理相衔接。同时,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ฐ的有机统一。以宜居带宜游、以特色创精品、以示范促集成。永春县的经验就是因地制宜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等一系列的生态友好项目,迅速建立了优质芦柑、无公害茶叶、蔬菜、食用菌、名优果、花卉苗木、中草药等优势产业和休闲农业产业。

福安市紧扣一村一策、突出特色的要求,建成具有田园风光、山水特色的宜居宜游美丽乡村,让农村人留恋,让城市人向往。不但外在美丽,更有内在宜居。在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的前提下,实施三整治三提升[10],即整治旧房裸房、整治生活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管理水平,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先补、多建多补、投工投劳以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措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与宜居融合,宜居与宜业同步,让产业、文化、生态、旅游同步繁荣。

许多示范县(市)都以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最终的考核指标,加大产业扶持,集约项目,集中投入,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多元化拓展,努力实现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就是高效生态农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