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12-26 00:53:4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工作逐渐被提上日程,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这一时代的重要特征。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温州市曹平村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期望能更好的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新乡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提升新乡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

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低碳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等生态文明要素。新乡村建设这几年,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同新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村民增收和乡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乡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温州的重要任务

三个强省是“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按照领头人的要求就是建设美好乡村,如果乡村都建设不起来,怎么会有美好城市,所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城市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的战略举措

温州省按照中央“四化”同步要求,提出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举措。以城乡统筹为方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工业化提升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夯实农业基础;就是要通过城镇化带动乡村、加强乡村建设,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通过一体化创新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村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形成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乡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乡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乡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乡村人口集中居住和乡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乡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乡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

突出乡村山水特色,注重山地、丘陵、田园之间的天然氛围与情景的塑造,创建休闲旅游小镇风貌。立足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二)达成历史与现代对话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展示乡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地域特色,体现乡土文化,突出时代特征。

(三)创造建筑与环境相融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建设重点,提升乡村整体建筑风貌,突出生态景观空间的营造,加强绿化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休闲游的总体环境品质。

(四)现游乐与产业共生

开展多样化的经营开发模式,追求旅游、商业经济的双赢,提升区域经济价值。

四、案例分析

以温州曹平村为例,曹平村坐落于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狮子岭山的山坳处,周边山峦起伏,内部盆地平缓,半坡密林、梯田地貌。村庄总用地面积为600公顷,常住人口1500人左右♀。区域交通便利,距离温州市区不超过半小时车程。曹平村紧邻泽雅风景区,自然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美。周边蕴含多处旅游资源,如景德寺、郭溪岭头村九龙山、天长岭古道等。

与《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温州市瓯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功能定位应为休闲及居住功能。 解读《瓯海区美丽乡村规划》内设计的3条精品线路主要位于泽雅城郊休闲功能区、梧白科技城和仙丽侨乡文化功能区内,游线主题分别是“千年古道 琦君故里”、“千年纸山 古村遗韵”、“十里花街 侨乡古寨”。这3条精品旅游线均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条件,利用了原有的人文景观作为游线品牌进行♥打造,即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能兼顾对原有传统文化的保护。 曹平村位于瓯海区美丽乡村规划中的瓯海中心区和郭瞿工贸新区内,区域坐拥岷岗风景区与3个大型山地公园,水系又与三湿地相连接,自然景观资源优越,距离主城区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基于此在该片区域内可寻找适当的发展思路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优势:区域内自然生态资源优越;农家乐产业起步发展较早;与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

劣势:农家乐产业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产业特色性无深入挖掘;

根据设计构思所阐述的内容,集合现状实际情况,确定曹平发展为“一轴四核、网状发展”。

主轴指发展村落基础设施,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才能更好的发展美丽乡村,进而吸引人流。网状发展包括以下四方面:

3、休闲度假: 为周边地区游客或来温旅游的游客提供周末短期旅游,商务会晤、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生活度假方式。

4、生态观光:以自然山、水、田园为背景,构建生态观光园,展现乡村的民俗神韵和乡土文化特色。结合现代果园、茶园、公共服务设施等,完善并提高生态理念。

本案针对建设曹平美丽乡村,提出以下措施:

(一)建筑改造

首先汲取郭溪、泽雅片区的房屋建筑特色,将传统建筑风貌引入到此次的房屋修饰中,通过墙体、屋面等大观赏面将区域特色进行表达。在细部位置着重精细化处理,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箱结合,通过门、窗、墀头等位置的修饰,使得整体建筑的风貌区域完善。在建筑周边绿地位置合理布置景观绿化和小品,最终呈现出优美、古朴的建筑风貌。

居住类建筑主要包括民宿、度假酒店等建筑。此类建筑多利用现有民居进行改造建设,应利用中式古民居的建造特点,以修复、加固为主,避免对建筑构件的盲目更换。在建设过程中重点保留原有的建筑符号如块石垒墙、小青瓦、木质门窗等,利用新材料做旧的手法,将老旧破损的部件进行更换修补。 公共类建筑主要包括艺术工作室、酒吧烧烤屋、游客接待中心等建筑。此类建筑应与民居建筑有一定的区别性,部分建筑可适当改建以突出其功能重点,着重考虑原有建筑的形式布局,如酒吧烧烤屋可利用好原有建筑的庭院环境,将景观与建筑更为融洽的结合在一起,营造独院独户的休闲环境。建筑元素除中式传统符号外,可加入一些现代因子,丰富观感。

(二)遵循 “拆迁与整治并举£” 原则, 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治理

针对影响当地环境的因素复杂及居民生活垃圾多样、 整体环境 “脏、 乱、 差” 的现象, 并结合潜在因素的影响, 乡村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首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水、 电、 路、 通讯、 文化休闲广场、 生活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服务功能。争取实所有建成中心村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全覆盖, 广电网、 电信网、 互联网等通村到户, 并逐步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卫生改厕等全面覆盖。其次, 美化绿化村庄, 开展以 “干净、 整洁、 有序、 美观” 为主要目标的整洁行动。在村庄整治的行动中, 建立并完善违法建设的三级防控体系, 依法拆除违法乱搭建筑物, 对可视范围内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 破旧房屋,秉持 “能拆则拆, 不拆则改” 的原则, 使其更换新颜、 展现新貌。同时, 积极开展以村庄道路、 家庭院落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村内主干道、 公共场所、 人行道等公共场地的美化绿化工程。再次, 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规定期限内, 清理村内、 村外生活垃圾, 清除河道、 沟塘内废物渣土;治理村内柴草、 杂物乱堆乱放, 村道两侧的私搭乱建;加强村庄环卫专业队伍建设, 采取“户集、 村收村运、 镇处理” 的模式, 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每个行政村垃圾处理要有保洁队伍、 环卫设施、 经费保障、 工作制度, 确保乡村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努力将所有村庄建设成村容洁净、 生态良好、 空气清新的美丽乡村。最后, 规范畜禽养殖工作, 控制畜禽污染, 鼓励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发展大型畜禽养殖工厂, 实现动物粪尿、 沼渣、 圈舍废弃物制肥的规模化;严格控制乡村地区工业污染, 防止城市污染向乡村地区转移;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 低毒、 低残留农药等。

(三)生态绿化

1、林相改造

根据村所特色,采用新造、补植、封育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对现有植被不造成破坏,保留当地优势树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并在观景台附近种植合适数量的彩叶树种,例如红枫林、乌桕林、水杉、栾树林、枫香林、樱花林等,增加色彩的变化与植物的多样性,且减少视觉的疲劳感。最终能达到一地一景,一景一画的效果,让游人卸下城市中生活压力,放松心情,融入自然。

2、宅旁绿景

在民宅旁增加彩叶树与花卉,增加村中心村民居住区绿化,提升总体环境质量。景观的设置与建筑相协调,使其二者合为一体。在种植上,采用少量的彩叶树与花卉,在单一的建筑体系上,加强其立体感与层次感,并考虑季节性树种与花卉的搭配,让每一季都能焕发出崭新的气息。

3、田园风光 增强自然休息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扬长避短,▼取优补弱。对原有的农田生态不予以破坏,并对其农作物种类加以富丰,使每个季节都能有成熟的农作物供游人欣赏与采摘。充分利用与发挥其农田的最大化优势。且增加花卉与少量的彩叶树种,补充其色彩上过为单一的不足,丰富植物的多样性,满足游人对色彩上的需求。

(四)生态观光农业

规划生态果园与茶园。果树是园区景观的构成主体,通过果树群体的斑块镶嵌式布局,展现不同种类果树的季相变化;采摘区内,以果树为主,在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和果品生产的前提下,注重果树景观的营造,通过整形修剪调整果树树形,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果树的果、花、叶、枝、干、皮、根的形状或色泽,适当选栽一些观赏果树。同时,曹平在新开辟的茶园上引进优质、高产的茶苗。并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发展道路,开发精制茶叶、礼品茶叶、特供茶叶等精深加工。同时,积极开发“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一条龙的茶园生态旅游,塑造体验式休闲旅游品牌。

(五)科学经营并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全国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发展成为建设文化产业。乡村的文化资源传统且丰富,我们不仅要好好保护和传承,还应当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将资源优势成功转变为乡村的产业优势,科学经营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帮助当地村民树立起文化产业意识,从而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光明通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民间艺术的起源地正是乡村,它的种类繁多,遍布全国各地,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人群的不同需求。在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科学经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帮助乡村走上文化富民、文化兴业之路。其一,为了更好地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产业,我们需要将乡村的集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及工艺品的精髓,积极占领文化产业市场,通过科学的经营模式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四川的蜀锦、山西的绒绣、山东的绢花等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及科学经营,不仅收获了可观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大大增加了乡村的知名度。其二,我们可以大力推进乡村的单体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如潍坊的风筝、杨家埠的年画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对乡村的这一系列文化单品实施批量生产,将其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为当地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并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建设美丽乡村,其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使广大村民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乡村的各项建设事业中来。美丽乡村建设还应该因地制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环保生态化的乡村。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作为规划主题进行设计,确保乡村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还应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保护现状水体、农田、林地等相关资源。另外要注重整合村内现有农家乐设施,集约化管理;对全村范围内建筑进行调研,对其外立面进行统一修饰,符合今后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而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目标,同时还能够促进农业的有效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