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引言
交通运输理论及应用是当今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未来十年,上海、大连、天津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将是空前的。依据对港航企业走访调查及与毕业学生座谈的反馈意见,目前交通运输专业无论在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还是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研究当前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培养符合我国国情且与国际接轨的交通运输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指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突出航运特色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二、具有航运特色的交通运输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是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所属的本科专业,其培养方向包括港口经营与管理、外贸运输,学院设有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会计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学、国际贸易实务、财务管理、货物学基础、交通规ล划理论与方法、工程经济学、船舶货运、海商法、水运商务管理、港口装卸工艺、航运管理。
其特色课程港口经营与管理方向:港口经济学、港口起重运输机械、港口工程与规划、港口市场营销、港口管理、港口政策与法规、码头经营业务;外贸运输方向:航空运卐输业务、公路及铁路运输业务、航运市场学、港口规划、租船运输合同、运输代理业务、远洋运输业务、国际多式联运。
三、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掌握交通运输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熟悉港口经营与管理/外贸运输实务与法规,能够从事与港口、海运相关的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港航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或能够从事国内外进出口公司、航运代理公司、海关与商检、多式联运企业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
2.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要求
考虑到将来学生毕业多工作在港口、航运等企事业单位,学校将交通运输专业分为港口经营与管理、外贸运输两个方向,使培养的学生专业性更强。
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熟悉航运业政策和市场发展变化;第二,对行业具有较深ϟ刻的见地并能作出透彻的分析;第三,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和技术功底。
专业人才能力要求。港口经营与管理方向主要学习港口行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事业单位熟悉国际惯例,具备制订与修改港口规划、经营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能力及对航运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的分析能力;企业单位熟悉航运业的交易操作能力,从事港口规划、调度、商务等工作的能力。
外贸运输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外贸运输实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具备国际物流运输规划的能力;具备国际进出口贸易操作的能力;具有熟悉国际惯例、现代港口业务的经营管理能力;具有熟悉航运业的交易操作能力;具有对航运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的分析能力。
四、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要求高校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交通运输专业就是要培养出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高级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基于此,其课程体系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面向社会原则。专业课程体系要满足社会需求,因而设置课程体系要预先作好社会分析、职业分析及技能分析。所谓社会分析就是从生产和消费两大方面宏观地分析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及对人才的哪些方面有需求;对职业需求的分析是社会发展需求分析的重点,是贯彻社会目的论的真正体现;只进行职业分析还不够,因为每个职业需要的技能各不相同,因此还要对职业需求从微观上分析,即技能分析,它是职业分析的深入化。
一致性、系统性原则。课程设置要有系列性,要考虑到社会需求、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问题,课程的选择应与办学计划目标保持一致,要有一种既定的、连续性的政策和计划目标,来避免课程计划的支离破碎,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学校、学生双主动原则。尊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一个办法是在社会目的论的指导下,在对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在适量设置必修课的同时,扩大选修课的数量。另一个办法是,实行套餐制,即根据需求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课程组,不同级别的必修课则根据需求不同包含于其中,只要合格修完了规定的若干组套餐,即可毕业发证。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保证了配套性。
2.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三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比较
课程体系模式比较。三校的课程体系模式可见,虽然三校的课程体系模式各不相同,但均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组成。
课程体系课程及学分比较。专业及特色必修课,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偏重于航运,几乎没有港口方面的专业课,其他两校则港航兼顾;最低毕业学分及实践课时大连海事大学居末,有待提高。
小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关键是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及能力培养,使其既是通才又是专才。所谓通才是要有基本技能,而专才则要具备专业技能,这就要合理设置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及比例,此外实践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做到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要体现我国国情,分析我国航运业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每门学科都处于发展中,教师应不断补充新知识,随时把握理论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围绕大纲进行教学,突出重点,注意内容的系统性。
稳步推进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要与中国当前航运业发展相结合,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本学科最新动态,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对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关键和重点;对基础概念、理论及案例要作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的思路、方法与兴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同时结合章节教学内容阅读相关报刊、杂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荐相关参考书、电子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在不违背保密原则前提下,将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课题和项目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拓展学生视野,激发探索热情。
积极进行教材更新。教师应该编写适应教育发展变化的教材,准确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抓住重点,揭示本质,详略得当。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课程的单元设计要考虑让学生尽可能活跃地参与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决策、问题解决、调查、实验等活动。案例分析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本科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辩论形式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二是案例讨论,使学生未出校门先对实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未来工作的复杂性。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三是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提高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四是提倡研究性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五是课堂分组,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团队协作分工,默契配合,有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开发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六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学生走出น课堂,了解实际运作、管理情况,如到水运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现场参观教学。
2.重点关注实践教学
学生多元化地摄取知识和经验才能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实践教学能很好地弥补课堂上的视听局限,也是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宝贵的经历。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增加课内实验学时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加上机实践。课程内容设计要注重增加开放实验和现场教学的学时数。与交通运输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开展课程设计提供良好条件,也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和了解专业,为专业方向的选择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奠定基础。鼓励学生结合就业、毕业设计等,自主选择实习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
六、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实用性、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大学教育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方能做到与实践同步。随着我国航运业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大学期间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至关重要。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改革仍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教学经验,以培养出胜任航运工作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