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看葡汉熟语及翻译

时间:2024-12-26 15:58: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熟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与普通表述的区别在于其文化蕴含非常丰富。不同国家对应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成能够体现其特性的熟语。翻译是语言意义的转换,而对于熟语翻译而言,有必要从文化视角出发,借助历史、宗教与民俗文化中方方面面的特点,寻求葡汉熟语的异同,实现真正意义上意义再生的熟语翻译。

【关键词】熟语;翻译;汉语;葡萄牙语;历史;宗教;民俗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则是语言的精髓。它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语言表达方式,除了日常表达之外,更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在过往历史中的文化沉淀。熟语中的文化特性是其不容忽视的部分,它扎根与人民生活,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它或以诙谐幽默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并伴随人民生活变化而不断积累。不同国家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熟语是能够体现文化差异与共性的一种语言。

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沟通的必要手段。中国与葡萄牙在各自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出富含自己文化特性的熟语。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不同的是,对于熟语翻译而言,就不仅仅局限于对句意、词汇的翻译,而是需要将文化与语言进行融合。只有在了解两门语言文化与语言的同时,才能更好的进行熟语翻译。懂得从文化视角看葡汉熟语,是翻译熟语的先决条件。了解两种语言文化,将一句熟语与其文化相联系,在明白这句熟语所要表达意思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才是正确翻译熟语的方式。

一、“熟语”与“翻译”的定义及理解

《辞海》对于“熟语”的定义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根据汉语熟语的界定,无法在葡萄牙语中找出具有完全对等定义的熟语概念,但基本可以对等为葡萄牙语中的“Fraseologismo”,其中所指包含“Express?es e frases idiomáticas(idiomatismos)”、“Provérbios”与“Outros(combina??es lexicais com distintos graus de liberdade)”。“Fraseologismo”可以由两个或者多个词汇构成,任何一个词汇的替换、遗漏或增添都由可能对其语义解释产生影响。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翻译”的定义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

翻译是语言的转换,但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熟语的翻译不是停留在原句的表层意义的翻译,而是需要从熟语来源开始一层层揭示熟语表露出的方方面面,最终选择使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呈现源语言所要表述的意义,同时又可被对象语言的使用者普遍接受。

将以上定义联系起来,可以看出熟语翻译不是仅仅将句子与词汇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而是在于如何更好地将原句的意义通过另一种语言方式进行表达的行为,又或者,是将原句中的文化意境体现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行为。

二、“熟语”的来源综述

汉语熟语的主要来源为:历史故事与名人轶闻(身在曹营心在汉、卧薪尝胆)、自然环境与山川物产(瑞雪兆丰年、水滴石穿)、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开天辟地、愚公移山)、宗教信仰(善恶到头终有报)、社会环境与生活经验(人靠衣裳马靠鞍、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葡语熟语的主要来源为:历史典故(vitória de Pirro ou vitória pírrica皮洛士式的胜利、discuss?o bizantina拜占庭式的讨论)与寓言神话(Calcanhar de Aquiles阿基里斯之踵、Espada de D?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宗教信仰(Ver para crer眼见为实、sabedoria salom?nica所罗门的智慧)、民俗文化(onde há fumo há fogo无风不起浪、Em terra de cegos quem tem um olho é rei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并非仅与该国家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相关。葡萄牙语的发展进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拉丁语源与希腊语源,书写上可与西班牙语相通,并且与米兰德斯语、加泰罗尼亚语、意大利语、法语及其他罗曼语族的语言存在很多共性。这也就导致了在大量葡萄牙语熟语中并非真正意义上融合的是葡萄牙的文化,而是起源于某些使用这些语言的地区或国家。无论是地理位置、历史发展还是文化融合,这些因素所产生的联系同样形成了葡萄牙语熟语的一大特点。

三、“来源”分类及熟语举例

(一)历史沉淀(历史典故与寓言神话)

葡萄牙王国建立于1143年,15至16世纪则通过海外扩张迅速崛起,在15世纪末达到了鼎盛时期。与此同时,葡萄牙航海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船队远征,在非洲黄金海岸加纳建立要塞,随后抵达安哥拉海岸,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航行发现好望角,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今莫桑比克等地区)。不久之后抵达印度西海岸,自此开辟了欧洲至亚洲的航线。在16世纪中期,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已覆盖非洲、拉丁美洲(主要为巴西)与亚洲的大片土地,使得葡萄牙帝国达到了巅峰时代,其殖民历史长达近六百年之久。 大航海时代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无论是葡萄牙帝国,还是统一后迅速崛起的、且在海上同样颇具实力的邻国西班牙,相互之间对饮食、艺术、建筑,体育,与语言等文化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航海大发现(Descobrimentos)自那时起成为葡萄牙人引以为豪的历史大事件。文化在历史中沉淀,慢慢渗透到语言中,形成了很多与如此一段历史密不可分的熟语。

葡语熟语ovo de Colombo,直译为哥伦布的鸡蛋(ovo鸡蛋,de的,Colombo哥伦布;现译为“哥伦布竖鸡蛋”)。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在葡萄牙一直遭受冷遇,但西班牙统一后不久,就受到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的召见,并得到西班牙的经济与物质支持。起源故事是在为哥伦布举办的发现新美洲大陆的庆功宴会上,他听到了一些达官贵人攻击性的言论,说只要想到就一样能发现新大陆,这很平常。于是哥伦布提出谁能把鸡蛋竖立起来。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但哥伦布却轻轻地将鸡蛋磕破,稳稳地将它竖立起来。所有人反驳道,这样的话他们也可以做到。哥伦布回答道,毫无疑问你们都可以,但仅仅想到是不够的,除了我之外,并没有任何人去做了这件事。

葡萄牙语对这一熟语的解释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容易且明显的解决办法,但实际上先前却没有人真正去做。汉语中在意思上可以类比的熟语有“万事开头难”、“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但都无法完全等同于ovo de Colombo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皮洛士式的胜利(vitória de Pirro ou vitória pírrica)意指代价高昂的胜利,并有极大的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是得不偿失的胜利。起源于公元前280―275期间发生于罗马与古希腊之间的皮洛士战争。拜占庭式的讨论(discuss?o bizantina)指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讨论,特别是不产生任何实际☣意义或无人问津的讨论行为。起源于十五世纪发生的土耳其人入侵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时,掠夺焚烧整座城池,强奸妇女并杀害末代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奥洛格斯,而当地的神学家无动于衷还在议会上讨论亚当是否有肚脐,天使究竟是哪一种性别。

从上面简述的三个熟语中可以看出,葡萄牙语除了因航海大时代的历史而产生了不少与海洋航海有关的熟语,还涉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历史事件。

比较而言,汉语熟语也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逐渐沉淀,这些历史事迹多记载于《史记》、《三国志》等著作中,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破釜沉舟”等。其中破釜沉舟在葡萄牙语中因为类似的历史典故也有近似的说法“queimar as naus,queimar os navios ou queimar as caravelas”(queimar烧毁,naus/navios/caravelas均表示船只或帆船),起源于坐落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叙拉古(Siracusa)的暴君Agátocles,在船队抵达非洲海岸后准备对迦太基人发起进攻,在进攻迦太基之前,命令烧毁自己船队的全部船只,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士兵明白没有退可选,只能向前进攻。

寓言神话方面的葡萄牙语熟语多源自古希腊神话,而汉语熟语多来自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Calcanhar de Aquiles阿基里斯之踵意指致命的弱点,起源于希腊神话,阿基里斯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他的脚跟是唯一的弱点,后因战争中刺中脚后跟而死。Espada de D?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原意是时刻需要警惕的危险,源自古希腊传说中达摩克利斯一直羡慕国王所拥有的权利,受到国王的许可,他在一次宴会上与国王互换身份,达摩克利斯起初非常享受,但当他发现国王命人仅用一根马鬃将利剑悬挂在他头上时,他完全失去了品尝美食与享受权利的兴趣,并表示再也不想得到这样的幸运。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开天辟地用来形容前所未有的事业、愚公移山起源于民间传说,用来告诉人们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以上可以看出,因历史典故、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而产生的熟语,有些可以通过类似的相关事件而寻求基本可以实现意义等效的熟语,而有些已被群众所熟知的典故与传说无需再译。对于涉及到通过历史典故与寓言故事及神话传说而产生的熟语翻译,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式,都需要在对其所叙述的事件有所了解之后,才能做出最合适且最容易被认可和接受的成熟翻译。

(二)宗教信仰

中国的佛教道教历史悠久,“不看僧面看佛面”、“五体投地”、“镜花水月”均起源于有一千九百三十多年历史的佛教文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起源于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且有仅两千年历史的道教。而葡萄牙受天主教文化影响较深,“Ver para crer”(ver看,para为了,crer相信),是起源于《新约圣经》,当中讲述使徒Tomé对耶稣的复活表示怀疑,并确定一定要自己去验证并且感觉到,否则什么都不相信,近似于汉语熟语“眼见为实”。“sabedoria salom?nica”直译为所罗门的智慧,所罗门是圣经中的一位人物,也是治理以色列王国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第三任君主,因其明辨是非且公平公正的特质而被世人熟知,这一熟语所要表达的意义在于有能力公平公正地进行处理的大智慧。

宗教信仰是熟语翻译的难点,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宗教信仰所涉及的文化因素本身上就有很大的区别。从语言层面上来看,词汇与表达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从价值体系方面来看,受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影响的各种价值观离不开“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修身养性悟道,而西方宗教多体现出其哲学与逻辑的特✄性,甚至融入到社会当中成为个人责任感的道德保障。因此,对待宗教信仰方面的熟语,则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懂得变通。直译通常情况下会造成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需要在寻求共性的同时,从不同宗教信仰及其所表现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出发,力求被译后的表达能够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更加合理。

(三)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与地理环境、传统习俗、饮食习惯等方面密不可分。中国地大物博,气候环境变化多端,古代以农业为主,涉及气候特点的不少熟语与气候中的二十四节气有关,同时农耕的重要性也体现在以“民以食为天”为代表的熟语中。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被誉为母亲河,从而使得熟语中多出现“黄河”,比如“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而葡萄牙语从其起源国家葡萄牙来看,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濒临大西洋,海上资源丰富,渔业则作为其重要产业,因而也就产生了很多与海洋mar与鱼peixe有关的熟语。比如Filho de peixe sabe nadar(直译为鱼的孩子会游泳,与汉语中“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对等),Mar calmo n?o faz bom marinheiro(直译为平静的海洋锻炼不出好的水手,联想到汉语熟语中“不经一番寒彻骨,哪的梅花扑鼻香”)。

在民俗文化中,较为突出的是饮食文化的不同。这也就使得对于意义相近的葡汉熟语,表述词汇的选择上可能有所区别。了解饮食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对于寻找对等熟语来说有着重大意义。比如在汉语熟语中多与米、各类蔬菜及农作物有关,比如“粒粒皆辛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米煮成熟饭”、“小葱拌豆腐”,而葡萄牙语中涉及到的食物多为面包p?o和奶酪queijo,“Bocado de mau p?o,nem para ti,nem para o teu c?o”(直译为坏的面包你自己不要吃,也不要给你的狗吃,联想到的汉语熟语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Estar com a faca e o queijo na m?o”(直译为手上有刀和奶酪,意思是有能力或条件来解决某件事,联想到“胸有成竹”)。

对于民俗文化类的熟语,有较大的可能性能够寻找到基本对等的说法,但前提仍然是需要对民俗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有所了解,才能较快的在同类熟语中发现合适的表述。

四、结语

不同国家的文化自然不同,但如何在不同文化中寻求语言(特别是能够体现出文化特质的熟语)共性,则需要从文化视角对应来看熟语。历史在语言中的长期沉淀、宗教信仰对语言的影响、以及民俗文化中行行色色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且逐渐被熟知的成形表述,都是针对寻求不同文化熟语差异与共性的重要方面。只有在熟知这些方面所涉及的有关信息,在了解熟语定义及来源、明确何为“翻译”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熟语的成熟翻译。熟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句的翻译,而是以融合语言与文化为原则,以寻求语言及文化异同为过程的,以实现语言文化成熟转换为宗旨的翻译。

参考文献

[2]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刘耘.英汉习语的来源及其翻译[J].高等函授(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

(4).

[6] 李华.英汉习语的不同来源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差异[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4,7

(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