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论文摘要:探讨了江西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了当前江西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江西高等教育的对策方略。
论文关键词:江西;高等教育;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的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空间、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技贡献、办学效益等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扩展,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效益和办学实力显著提高。但是,长期以来,江西高等教育受到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落后于全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江西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
1.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
国际上,以科技和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使民族兴旺、国家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国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的实施,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教育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
2.高等教育的重心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从扩充数量转到提高质量
“十一五”期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从2300万增至3000万,全日制本专科生从1500余万增至1900万,研究生从90万增至140万,各项指标的年增幅在6%左右。无论是本专科还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已定格在低于GDP的增长水平上。高等学校正日益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3.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各校提升层次的愿望和国家的调控政策冲突加剧
高校数量大增,层次矛盾初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在数量上,当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0余所,江西省有各类高校95所。[1]在类型和层次上,高等教育初步分出三种类别: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五个层次:“985”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有博士点高校、有硕士点高校、其他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各高校提升层次的愿望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冲突明显,竞争将更加激烈。
4.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人才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制约日益突显。
5.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
当前,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重大。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已进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的新形势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便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重大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重要的知识贡献。而国际上,世界各国在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谁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谁就能够占据发展的制高点。优化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
6.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发展趋势,政府、社会和广大师生员工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
依法办学、民主办学、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大学制度,既为高校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又提出了管理机制上的适应性等问题。高校不仅要理顺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还要理顺自身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同时,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正向着高质量、高层次发展,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无疑给高校的现实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江西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江西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还相对落后,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高等院校层次较低,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一流大学 2.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等不尽合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江西高校加大了专业调整力度,设立了许多新的专业,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已经脱胎换骨,多数院校发展成为拥有文、理、工、财、管、法、外语、体育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尽管我省高等教育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在布局结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上仍存在各自为阵、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有限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与江西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高校布局上,我省高校在南昌地区的占一半,其他地市高校数少;在高校结构上,目前,我省高校结构中的师范类、医学类高校偏多,工科类高校偏少,造成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失衡;在高校专业上,我省高校中真正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仍较少,所谓热门专业则一哄而上,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上,重专业外延发展、轻专业内涵建设的倾向比较严重。[2]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实际社会需求对接不够,国家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仍供给不足,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薄弱,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
3.学科建设仍较落后,高技术平台相对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全国的差距还非常明显,学科建设仍较落后,与上海、湖北、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的差距极大,就是与福建、湖南、安徽等省比较,差距也十分明显。[3]一般学科多,重点学科尤其是一流学科少;博士授予单位、博士学位点数量偏少;大师级领军人才匮乏,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多,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才不足。在学术水平方面,高级别原创性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奖项目(特别是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不多,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与经费、三大检索论文及高水平专著较少。在各种科研情况排名中,江西高校往往排在后头,学术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在高技术平台方面,我省的博士后流动站与科研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相对不足,不能充分为我省高校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制约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4.学科方向凝练和沉淀不够,未能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
学科方向凝练和沉淀不够,有的高校学科方向与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点方向联系不够紧密,有的学科研究方向不是本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特色优势不鲜明、不突出,行业影响不够显著,特色和优势学科有待强化,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优势学科较少,许多学科没有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未能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
5.高等教育投入相对不足,部分高校负债过重,存在潜在风险
高等教育投入一直是高校发展的瓶颈之一。总体上看,我省高等教育的财政性资金投入总量增长较快,但经费来源不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仍不充足。另外,我省不少高校用于新校区建设的贷款数额较大,在既没有足够的政府投入,又缺乏创收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已经基本失去了偿还贷款的能力。个别高校即使只付息而不还本,也难以承受。这种债务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一些高校的良好运转,从长远来看,也势必影响这些高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江西高等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根据我省地方与区域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调整与完善高等教育层次及学科布局
按照“整体部署、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我省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高等教育层次及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在我省若干急需某方面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地方与区域设立该所需科类与学科,努力将该学科建设成为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使该地方与区域高等教育层次及科类与学科布局更加合理。
2.实施“四项工程”,提升我省高校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2)实施“特色高校工程”。在我省高校中,遴选并支持建设几所在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中作用与贡献度极大的有鲜明特色的高校,每年由省里投入相当数量的建设经费,支持特色高校进一步做强、做优,使之在我国的地方与区域或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
(3)实施“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工程”。高层次人才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营造高品质的学习氛围,还是建立学科梯队,都要有一批重量级的大师。因此,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一方面注重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重☤视加强现有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省里可设立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基金,在我省各高校遴选若干名拔尖人才作为大师级领军人才培养人选,并给予大力资助,对其赴国外名校深造、进行重大课题研究等等方面大力支持和资助,使其尽快脱颖而出。
(4)实施“特色学科方向凝练工程”。实施“特色学科方向凝练工程”,要求省内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凝练出本校的特色学科方向,作出相关规划,提出具体建设目标。省里可设立“特色学科资助基金”,对富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学科进行重点资助,并进行动态跟踪。相关高校则应强化责任意识,通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将特色学科做大做强,成为富有竞争力的学科,以大幅提升省内高校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3.实施“二项计划”,进一步提高我省高校的学术水平
(1)实施“江西省高校前沿学科研究计划”。“前沿学科研究计划”应包括“高校教师前沿学科研究计划”和“研究生前沿学科研究计划”。可由省科技厅、教育厅等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共同拟出当前各学科的研究前沿(适时更新),每年立项支持一定数量的高校教师及在读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进行前沿科学研究。拟出当前各学科的研究前沿下发至各高校,力求每位教师以及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都熟知本学科的研究前沿,且致力于学科前沿研究,甚至在追踪学科前沿的过程中开创新的研☃究前沿。
(2)实施“江西☠省高校科研精品计划”。在实施“江西省高校前沿学科研究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江西省高校科研精品计划”。每年组织我省高校科研精品遴选活动,遴选出一定数量的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精品,并给予较高的荣誉,以鼓励高等学校及高校教师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凝练、砥砺科研精品。
4.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
对已立项的“质量工程”项目,要加大动态追踪与监督检查力度,每年要有年度建设总结报告,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措施,以确保“质量工程”项目保质高效完成。同时,国家与省级教学团队等相关“质量工程”项目可融入“前沿学科研究计划”、“高等学校科研精品计划”等相关计划中,以提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水平。
5.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交流与合作水平
鼓励省内大学与产业界、科技界建立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大“产学研”联合力度,集中力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中心工程建设,促进高校与产业界、科技界建立长期、紧密与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以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为载体的教育、经济与科研的联合体,以联合建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孵化器、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等形式,共建科研创新实体或共同体,实现科研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的“无障碍”流动,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联合科技攻关,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成果转化。并积极拓宽合作领域,探索高校与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独立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合作进程,实现资源与成果共享。[4]在此基础上,主动加强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不断拓宽高校培养人才的国际视野,有针对性向世界各国的名校、名实验室、名导师派出留学人员。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促进留学人员学成回国。
6.加强科学管理,努力避免和化解高校债务风险
高度重视高校的管理工作,积极进行管理创新,探索符合省情与校情的高校管理模式。特别要注意按照法律要求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符合法制理念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秩序,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加强高校债务风险评估,强化动态管理,严格控制高校债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部分高校的债务风险。
7.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为江西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增加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在投资结构上推行多元模式,既要加大政府投入,又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向社会要钱,向资源要钱,向资产要钱,向管理要钱,向银行ภ要钱,实现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以观念的大转变求得经费的大投入和事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