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12-27 07:02: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新课改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前提。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教学行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以鞍山市某小学为观察基地,分析小学教师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矫正策略,帮助小学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综合素养。

小学教师主教行为问题

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的毕生追求。达到有效教学的途径很多,除了了解有效教学行为之外,了解教学行为中的问题也✎是其中一种。施良方和崔允t两位学者将教师课堂中的主要行为分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包括主要教学行为(主教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助教行为)。其中,主教行为是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导向的行为,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

根据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行为及其作用,施良方和崔允t两位学者将主教行为分为三种:呈示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本文主要从小学课堂上频繁的呈示行为和对话行为两方面研究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呈示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呈示行为指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以教师为核心的、基本的教学行为。根据使用手段的不同,可以将呈示行为分为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和动作呈示。

(一)语言呈示中的问题

语言呈示主要指口头语言呈示。教师最常用的语言呈示行为是讲述行为。讲述行为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

1.发音不准确

小学教师存在发音不准确,主要表现为:zh、ch、sh与z、c、s不分等,与年轻教师相比,年长教师的出错率更高。同时,教师发音不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发音不准确。

2.导入语程式化

导入语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语言呈示之一。导入语是教师在课堂之初为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所使用的过渡语言。“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XX”成为小学中高年级尤其是数学的万能导入语。这样缺乏变化的导入语不仅带给学生课前测验的紧张感,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字呈示中的问题

文字呈示包括通过板书和印刷媒体(如讲授提纲、课本或辅助用书)等书面文字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行为。

1.书写失范

教师书写汉字的笔顺不正确,即通常所说的“倒下笔”。与老教师相比,年轻教师的出错率更高。小学生在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视教师为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书写不规范或者对书写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书写的不规范或不重视。

2.呈示方式单一

文字呈现的方式多样,但是教师过于依赖板书这一呈现方式,导致教师不能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进而导致学生问题行为频现。

(三)声像呈示中的问题

1.声像呈示欠缺,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运用声像呈示。实习中发现,突然改变的教学手段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大增。适当适时地运用声像呈示,便于教师争取更多时间与学生互动交流,而这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运用中失当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进入教师的视野,更成为公开课的宠儿,但在仅有的声像呈示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单页文字过多,字体过小。由于ppt是通过电视放映的,而电视屏位于教室的左前方,屏幕较小,后排学生本就可视困难。教师这样的排版增加了学生可视的难度,致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背景与文字的颜色对比度较低,降低了文字的可视度,令学生视觉疲劳,也不益于保护学生视力。

虽然多媒体呈示的新意会在课堂伊始吸引学生注意,但在课堂之中学生常常因视觉模糊而渐失对课堂的兴趣,成为课堂的观众或者神游于课堂之外。

(四)动作呈示中的问题

动作呈示行为指教师通过示范特定的动作或操作,提供给学生模仿,使学生学会相应技巧或操作的行为。小学生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1.呈示失当

教师在动作呈示时由于选择工具不当,降低了学生对动作呈示的注意,从而降低了动作呈示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学目标未能完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无从谈起。

2.示范不足

罗森夏因等人认为,教师示范、指ว导练习和独立练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学课一般都有教师示范。研究发现,小学4-6年级的数学课,有效教师花在示范等呈示上的时间每天约为23分钟,而低效教师所花时间仅为11分钟,还不到有效教师所用时间的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教师在学生独立练习时又重新开始示范讲解,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示范环节示范和讲解不足,从而导致独立练习时的困惑。

二、对话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对话行为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本部分主要讨论教师在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问答行为中的问题

1.预定问题答案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系统各个要素的科学规划,设计课堂提问,预设学生回答,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程,从容教学,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然而观察却发现,小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定回答而非预设回答,从而对偏离预定的回答缺乏倾听的耐心,中途打断学生,剥夺了学生课堂表达的权利。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的学生,课堂上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回答,因此,应该预设并非预定,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保护学生的自信。

2.提问动机偏离

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提问旨在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信息,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然而观察发现,小学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的惩罚性提问,教师过度夸大了提问的课堂管理功能,致使课堂提问偏离了提问的本质。 3.问题分配具有倾向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问题的分配就成为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提问应该遵循全体性、差异性、适度性、发展性和目的性五大原则。然而观察发现,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分配具有一定倾向性,教师乐于将问题分配给成绩优秀者、班委等。

4.评价缺乏针对性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及时针对学生回答予以具体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回答的正误之处,也是学生一次宝贵的情感体验,同时,这是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一种强化,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然而观察发现,小学教师在评价时,评价不具有针对性,模糊而空洞,使其失去了自身应有的效应。

(二)讨论行为中的问题

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师们纷纷尝试着运用讨论法,将课堂的主动权适量地归还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然而,在尝试中取得进步的同时,问题与之同存。

1.分组不合理

在多人小组讨论时,受班级授课制下秧田式座位排列的限制,分组不合理,导致学生讨论的参与บ率低,学生问题频现,合作讨论效果差。

2.教师角色错位

在课堂讨论中,小组成员的交流模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是否通过第三者(如教师),二是座位模式。研究发现,有第三者参与讨论的小组在完成小组交流任务方面较为有效。然而观察发现,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常将自身置身于讨论之外,只充当课堂秩序的维持者,缺少对学生讨论情况的监督,也很少参与学生的讨论,影响讨论的效果。

3.评价对象错位

讨论教学法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讨论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小组乃至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合作。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小组,这样利于形成小组内聚力,便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合作,便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却发现,在课堂讨论后的评价中,存在评价对象错位的问题。

三、矫正对策

纵观小学教师在呈示和对话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教育观念、教学理论方法、反思等方面内在因素,也有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等外在支撑和监督机制的因素,现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叫矫正策略。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引领教育行动

生成性知识观重视过程和差异,反对预定。预定问题答案,缺乏倾听的耐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否认知识的生成性,因此,教师要树立生成性知识观,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答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程,而非预设答案剥夺学生课堂表达的权利。

课改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发展。问题分配倾向就在于教师缺乏教育公平观念,以学生固有的差异性为借口剥夺了学生课堂回答的权利。教师应该树立教育公平观念,在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将不同难度的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争取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维持不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二)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导入语程式化、讨论中的诸多问题等皆源于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欠缺。作为教师,更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坚持不断地学习,钻研教学方法的正确乃至创新运用,不断提升教学的艺术。比如研究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适当适时的运用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研究讨论法的相关理论,在现有座位排列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组,提高学生讨论的参与率,通过评价小组表现,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促进小组团结和合作;综合运用多中教学方法,尤其多样化的导入法,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等等。

(三)增强反思意识,做教育行动上的强者

教师教学行为中各种问题的产生和持续的共同原因就在于教师自我反思意识薄弱。缺少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就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撰写教学叙事、教学后记等,并定期回顾、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时发现问题,求得教学进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成长提供支撑

教师成长除了依靠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教师培训机制的支持。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出现,也暴露了教师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历来教师培训机制有重教学轻管理的倾向,有效教学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为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课堂中惩罚性问题大量存在就反映了教师课堂管理方法方式的欠缺,过分地依赖和夸大了提问的管理作用,挫伤学生自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教学和管理两手抓,重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

(五)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成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发音不准,书写不规范的情况,却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认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也不是评价的标准。因此,必须完善教师评级机制,不仅仅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职称的高低,也要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细节表现,毕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还是举足轻重的。只有这样方能使教师关注和重视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想方设法予以改进,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