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鼓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及地位研究
【摘 要】司鼓是戏曲乐队的灵魂,鼓师集指挥与表现于一身,通过形、神、情兼具的司鼓艺术展现其指挥与表现的双重作用。本文对司鼓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读者对于司鼓艺术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与把握。
【关键词】司鼓;戏曲音乐;作用;地位
乐队是戏曲舞台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司鼓则是整个戏曲乐队的指挥与灵魂。司鼓的主要职能是掌控舞台节奏,使整场戏曲演出达到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的境界。因此,司鼓在演出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一、指挥戏曲乐队
司鼓通过动作、手势,特别是通过“鼓点子”的音响语言实现与乐卐队、演员之间的交流。司鼓的指挥工具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边鼓、鼓楗以及手板,通过规律性的指挥动作引导乐手正确处理戏曲音♂乐,并进行情绪渲染。优秀的鼓师既要拥有熟练规范的指挥动作,还应当对每一位演员的习惯动作、唱腔风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领会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细微动作的含义。另外,鼓师还应当了解每一位乐手的真实想法,因为一旦想法失去统一性,指挥就可能失灵,进而破坏戏曲表演。当然,实现完美的配合需要经过长期的磨合。作为一名优秀的鼓师,首先应当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对近百个戏曲鼓点特别是常用的三四十个鼓点充分熟悉并掌握,例如用于配合人物出场的“四击头”、“长锣”、“紧急风”等。不同人物的出场应当运用什么锣鼓点都十分讲究,如果打不好、打不对,就会对演员的情绪造成直接影响。其次,鼓师要牢记不¢同行当人物的性格与表演动作,并准确把握全剧的基调与节奏,对于复杂多变的板式变化要牢记于心,对于剧情与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要展现得十分贴切。最后,鼓师还应当正确领悟编导的思维以及音乐设计的意图等,进而实现与演员密切配合的二度创作,展现司鼓在戏曲音乐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作用。
ข 二、利用打击乐掌控舞台
通常,戏曲分为“文场”和“武场”,而“武场”的出场使用的就是打击乐。打击乐主要通过力度、节奏、速度、音色以及音响的变化等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对演员的表演形式进行美化,进而起到强化矛盾冲突、渲染舞台环境的作用。在整部戏剧中,戏曲表演、念白、唱腔、开打、场面意境的描绘刻画等都与打击乐息息相关,需要鼓师通过打击乐实现对整个舞台特别是武打戏的掌控。例如《三岔口》一折戏,全部使用打击乐。打击乐与演员的身段表演紧密结合,气氛紧张时重打,气氛诡秘时轻击,二人接触则急奏,不接触时则缓敲。在这个过程中,鼓师的演奏与演员的表演息息相通,进而将激烈的气氛烘托出来,展现出强与弱、诡秘与紧张的强烈对比。由此可知,打击乐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其鲜明的强弱与节奏对比表现出来的,综合多种表现手法并实现完整统一,这充分体现了鼓师利用打击乐左右演员、制约演出、统帅舞台的重要作用。
三、控制戏曲节奏,分析剧情
司鼓对于戏曲音乐中的唱腔节奏变化也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戏曲唱腔的大部分均通过强烈的节奏对比展开,节奏的张弛快慢取决于人物的内心情感。例如豫剧《风流才子》中唐伯虎与秋香的对唱,就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秋香对唐伯虎的表白没有盲目接受,而是谨慎理智,因此在唐伯虎表白时,便显得委婉含蓄,唱腔速度也较慢,优美婉转,生动刻画出秋香稳重矜持而又有些害羞的性格。但是,唐伯虎作为一代才子,在接唱时就显得节奏紧凑,在速度上更是快出近乎一倍,生动刻画出他此时的急切心理,迫切希望用真心打动秋香。在为这段表演进行伴奏时,鼓师应当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情感充分把握,对于重要的衔接点,慢,要能落下来,快,则要能催上去,引领演员将人物的情感需求、内心世界以及演员自身的演唱技能充分展现。
除此之外,鼓师还应当透彻理解剧中的人物情感及情节发展,与演员达成完全的默契与共识,进而才能将演员的唱腔与表演所具有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充分表现出来,并将剧情推向高潮。因此,鼓师应当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结合演员的唱腔及身段表演,细致处理鼓点的速度与力度,对氛围进行渲染,进而实现对人物内心的充分外化,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与灵魂,在整个戏曲音乐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戏曲不断发展,也对司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实现各个剧种间的相互借鉴,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剧种的表现力。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演员的一举一动都与司鼓密切相关,乐队每一个音符都受鼓师的控制,因此,鼓师是整个戏曲演出的大脑和中枢,是整个戏曲舞台的统领者,决定着演出的成败。了解认识司鼓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