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时间:2024-09-20 21:45: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摘 要】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为信,泛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事实上,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果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思想道德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就不失为一块培育品学兼优人才的沃土。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德育观念,时刻把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虽说是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语文毕竟跟品德学科不同,不适合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而应依托教材,全方位,多角度地立体推进,使其有血有肉,学生方可容易、乐意接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中国有一句古诗也能生动揭示它的内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培养之时,抓住契机将德育内容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那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课前预热,创设德育渗透点

每节语文课前,我总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的说话训练(结合单元主题,搜集相应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极佳的教材。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积累了语文知识,还受到德育教育。

二、立足语文教材,挖掘德育渗透点

杜甫名诗《春夜喜雨》说得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这首诗喻语文德育,恰到好处。教材,只是提供语文德育的材料,如何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适合我们的学情,这需要我们老师辛勤地备课,教师的备课正是春风化雨的过程。

理解教材是处理教材的前提,如果没有对课文及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的理解消化,是不可能有❅成功的语文德育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立足教材,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品德教育。

有些课文,或内容的理解有相当难度,或写作背景较为久远,在教学中一下子是难以吃透的,要特别注意花力气去钻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我根据课文特点把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定为该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该课文讲述的是远在美国的华罗庚听说祖国解放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回到相对落后的中国,把自己的成就奉献给自己祖国的事迹,由于该文主题离学生相对较久远,因此在讲解时,我充分挖掘学校所在村落一些华侨、校友回乡捐资助学;海外侨胞千里迢迢从异国、异乡赶回祭祖事迹来让学生明白: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通过身边的事实来感受华罗庚的赤子之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整合课内课外,“相机”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语文德育内容排列的散点式,也由于教学过程的动态化,语文德育的时间表现出相机性的特点。这个“相机”,首先是指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将德育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训练过程中。其次,还应包括在平时生活中,恰当处理那些涉及德育范畴的偶发性事件。特级教师霍懋征谈到这样一件事,在她教《一个苹果》以后,一天中午,两个学生因为学校食堂只剩一碗饭争吵起来,一个说:“我先来的,应该给我。”另一个说:“每人一份,我还没有吃呢?”这时,霍老师走过去,说:“你们想想,《一个苹果》这篇课文里的志愿军叔叔们会怎样对待这碗饭呢?”学生受到教育,立即由争变成让。由此可见,语文德育渗透的天地是宽阔的。

四、加强课外阅读,不断寻找德育渗透点

语文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若能♀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是随意地报刊杂志交给学生,而是应有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根据一定教育目的,从多种报刊杂志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出既能扣住教育目标,又具极强感染力、可读性强、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最优秀的作品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生感情上受到震动,思想上得到启发教育,觉悟就会有提高,并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

阅读教育便于操作,可接受性强,学生从中多方面获益,是小学德育工作一种很好的新途径,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文道统一,因文悟道,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收到熏陶、浸染,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教师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教材中进行思想情感的培育,这才表现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浙江特级教师蒋传一说:“语文课中最成功的思想教育,是学生觉察不到老师是在进行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