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创新行政体制机制

时间:2025-01-13 05:36: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ก再造开发区发展新优势在长期从事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实践中, 邓小平既继承前人, 又大胆创新, 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但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他的管理主体观、管理价值观、管理目的观。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系统的理解邓小平理论,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以人民为管理主体

行政管理学上的管理主体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因素, 一般指掌握一定权力,具有一定管理才能的管理者或管理者群体构成的管理机构。各级行政管理者拥有源于国家权力的行政管理权, 从该角度看, 他们似乎天然是管理主体, 而人民群众不过是管理的对象, 是管理行为的被动接受者。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主体, 领导者不过是人民权力的受托人。可是在现实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往往被虚置 , 有时, 人民的权利甚至成为个别管理者谋取私利的手段。父母官 、当官要为民做主 、为民造福等实际上隐含着百姓的无权和无奈。

在行政管理中, 人民到底应该处于什么地位?邓小平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 他认为,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实践、参与、支持是管理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人民掌握着行政管理的主动权, 领导者必须按人群众的意愿行事, 以人民的利益作为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是管理的主体, 他指出:领导不是自封的, 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 批准不批准 。

邓小平认为, 人民的管理主体地位, 不仅表现在人民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力的所有者, 而且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管理者只有紧紧依靠群众, 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 了解群Ⓐ众的情绪, 集中群众的智慧, 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 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 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因此, 他反复强调, 在管理方法上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他还强调管理者要深入群众, 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即使在他80 多岁高龄时, ⌛还身体力行, 亲自带头深入改革开放前沿, 接触群众, 了解情况, 总结经验。

在邓小平的心目中, 是否坚持群众路线不只是工作方法的问题, 而且是立场、观点的问题, 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为此, 他一贯反对那种把群众当工具, 困难时依靠, 顺利时就不依靠;需要时依靠, 不需要时就不依靠;口头上依靠, 思想上并不依靠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作法, 鼓励干部诚心诚意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在经济管理上重民富 , 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政治管理上重民主 ,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 反对官僚主义、家长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น有管理国家特别是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事务的权力;文化管理上重民情 , 从我国实际出发, 深入群众实践, 创造出代表群众意愿, 反映人民生活的好作品, 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 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共同奋斗, 共同发展。

二、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标准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标准是其管理主体观的自然延伸。人民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力的真正拥有者, 管理活动的是非成败自然应该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评判标准。早在20 世纪60 年代, 邓小平就萌发了管理的人民利益 ツ标准。他提出生产关系究竟采取什么形式为最好, 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是否符合群众的意愿。在文革后,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管理实践中, 这一思想逐渐明朗。他曾指出:正确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 压倒一切的标准是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总之, 各项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为正确与否的衡量标准。尤其是1992 年南巡谈话, 他把判断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总结为三个有利于 , 这标志邓小平管理思想中,人民利益价值标准的成熟。

三个有利于 标准是生产力标准, 更是人民利益标准。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贯穿于邓小平管理活动的始终。尤其是在管理决策中, 他反复强调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 凡涉及人民切身利益, 都应注意总结经验, 预测风险, 凡不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的, 就赶快改。

任何管理活动都要以人民是否答应, 人民是否拥护为标准, 只要人民高兴, 人民赞成就坚持下去, 绝不动摇。他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根本利益, 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 不论前进道路上有多少困难, 一定会得到成功。在他看来, 凡是对社会主义的广大人民有益的事业, 就是最有价值并值得为之献身和奋斗的事业。在他第三次复出时, 向全体中央委员讲道, 我们出来工作, 可以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做官, 一种是为人民做点工作。我想, 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 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 不能有私心杂念, 不能有别的选择。这段话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的价值取向。

三、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管理目的

人民主体观和人民利益标准决定了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提供帮助。通观《邓小平文选》, 发展是他谈论的一个中心话题, 从表面上看, 这里的发展主要是指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但其实质是人的发展, 因为社会是人的社会, 生产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只有人得到了发展, 这一切发展才有基础。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应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此,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 他努力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各种条件, 并探索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发展生产力, 奠定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只有生产力发达了, 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 人民才能拥有充裕的时间, 才能在获得肉体生存的情况下, 去从事科学、艺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活动, 为施展自己的创造力开辟广阔天地。也只有生产力发展了, 才能消除产生奴役和异化的社会环境。其实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在客观上表现为物的力量, 实际上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而已。人作为生产力的承担者和实现者, 其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反过来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他认为: 在我们的社会里, 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思想文化条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 一定要致力发展生产力, 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最根本的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这就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发展生产力一样列为社会的基本任务, 把培养一代新人作为精神文明的核心问题, 把四有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全面发展的标志。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超现实的命题现实化、具体化。

通过改革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制度保证。邓小平认为,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 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思想上导致僵化, 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 , 不改革没有出路, 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

从本质上说, 改革就是改变束缚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旧体制, 建立促进人的发展的新体制。在邓小平看来,不仅改革, 而且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就是促使人不断地发展的过程。因为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 还包括人的现代化, 不仅要实现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 而且要实现人的精神生活、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排除干扰, 鼓励人民自己试 ,大胆闯 ,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四、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思想

邓小平行政管理的主体观、价值观、目的观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其核心是人民主体观, 它决定着管理价值观和目的观, 决定着管理活动的方向、措施和方法。以人民为主体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思想不仅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代表着当代行政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西方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实施的新公共行政改革,实质无非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被迫确认。

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证明, 什么时候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蓬勃发展。尤其在当前, 坚持以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为指导, 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思想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 权力寻租, 贪污腐化等, 症结就在于管理主体错位。把实际的权利主体作为被动的客体, 本该属于人民的权利被少数管理者据为己有。如果没有正确的行政管理思想作指导, 仅凭外部的制度安排,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它有利于我们党实施以德治国 的方略。提倡德治 是要在强调法律的强制性和他律性的同时, 重视良好道德的自律作用。从本质意义上说, 这里的德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各级行政管理者自身的道德建设, 而这一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 心甘情愿地作人民的公仆, 全心全意地代表人民行使治国 的权利。这正是邓小平行政观的精髓。

它有利于我们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三个代表实质和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如果我们的党员和各级领导, 没有树立以人民主体为核心的正确的行政观, 没有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就很难在管理中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 江泽民同志的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是决定我们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 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 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