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本地经济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时间:2024-12-26 13:40:2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工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多数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尚处于浅层次合作,存在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办学条件对企业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现实情况下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政府多渠道提供支持和保障,校企双方建立互利共赢机制,共同推进合作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校企合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9月,常德市人社局组织相关人员到该市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及服务行业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在感受企业转型发展现状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企业在人才储备,特别是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校企合作存在企业“冷”、学校“热”的现象。与沿海沿江发达地区相比,本地企业一般未能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重招用,轻培养,满足于从人力资源市场找熟手。相对而言,企业主动寻求合作的意识较欠缺,表现较为被动;学校有积极性却没有主动权。

2. 校企合作的层次较低,范围狭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层次,缺少实质性的东西,不利于发展,对“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十六字方针执行不到位。院校往往只是寻求ツ学生顶岗实习的场所,学校在学生实习时不慌,不缺实习单位,有时申请企业的定向资助而已,其他就没有别的要求了。企业则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寻求员工来补充一线生产劳工需求,对于资源共享、师资互派、订单培养上根本没有考虑,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比较薄弱。

3. 校企合作的利益难以协调。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企业短期利益可能会受到一些损失,比如企业接受院校学生实¡习,上岗前需要岗前培训,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人员后才可以上岗,这样就会增加上岗的培训成本,工作的进度计划可能会受影响;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风险,以及操作不熟出现的生产安全风险等等,但获得的是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然而,部分中小企业却是见五指不见泰山,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用以实现企业利益的的最大化,企业过多追求眼前利益,不愿因合作储备人才而付出成本,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难以协调。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 从政府层面来讲,统筹规划力度不够。迄今为止,国家相关政策❥仍停留在“大力号召”层面,缺乏与之配套的可操作性政策法规,未能理顺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未明确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与兴趣不大,也引致有些职校对合作事项的重视程度不高。

2. 从企业层面来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首先是经济增长方式思路没有改变,没有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眼光短视,没有看到问题的长远,企业缺乏持久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生动力,看不到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其次,企业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以及经济支出的困扰,企业不愿意承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本而带来的负担;再次,合作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的目的与校方不同,学校以培养人为宗旨,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但总的来说是殊途同归,作为是否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关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益较难保障,有时在短期内不成正比,付出多、回报少的情况确实存在,并且还存在学生实训安全等方面考虑不周的风险,加大了企业的潜在风险。

3. 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不符,专业教学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职业特色,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较远,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与生产实际吻合,在校所学习的不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到企业时,需要再培训。二是培养定位不清晰,理念相对滞后。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实习教学主要以课题训练为主,结合生产较少,进入企业后仍需3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强化培训。三是企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技术需要升级,生产中新工艺要引用、新设备、新技术要更新,而学校却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来保证实训条件跟上企业更新的速度,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是一件一挥而就的事情,不是一张简单的协议书就可以决定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管理体制科学化、办学体制转变、运行机制配合问题,而且涉及培养模式变更、教学模式改进、评价模式导向问题;不仅有赖于职能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对企业进行指导,更有赖于企业行业的积极性,眼看长远,必须理清思路,把握如下关键环节。

(一)推进校企合作,必须加强政府统筹,多方联动

政府统筹、搭建平台,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省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部门、企业和院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作用,从而推进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二)推进校企合作,必须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建立机制保障明确规定政府、学校、企I、学生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责权利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确保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与尊严,形成一套具有现代企业特色,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在职前、职后人力资源制度建立,并将此作为对企业的考量标准之一。

(三)推进校企合作,必须加强院校内涵建设

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作为校企合作应该能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职业院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内容要紧贴本☮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状况,不能与企业脱节,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制度及动态调整机制,相时而动,相向而行,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专业和专业群为企业服务。比如我市经开区的电子、医药、食品以及机械加工产业园已具规模,可以考虑聚合相关院校力量区加以突破。

(四)推进校企合作,必须共建共享、互动双赢

一是把握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实现共振。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保证校企合作效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是企业合作的基础,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存在的价值,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必须牢记宗旨。校企合作必须站在提高办学质量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否则,出发点与落脚点就发生错误,就谈不上合作,必须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中学校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在相互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同步推进,合作共赢。 二是构建情感融通的纽带,实现互动。通过双方常设机构或校企联谊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了解企I发展规划,获得用工需求信息,研究院校专业设置、教材编写等涉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校企合作原则,尊重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劳动,研究企业合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经常联络,增进感情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是建立常规管理制度,实现共建。为确保学生在企业的技能培训得以顺利进行,合作双方必须强化制度约束,建立合作的保障机制,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管理与关怀;对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等制度要明确。其次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定期意见反馈,经常坐下来协商与沟通,以保证合作成效;根据企业生产流程需要,及时与企业合作,实行弹性学制,时间随时变化;主动参与企业生产和员工培训,及时调整教学时间,与企业密切配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三是强化道德约束,加强思想教育,从灵魂深处服务企业,应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也有服务企业的意识,与企业共荣,要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自觉做企业的一员,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

(五)推进校企合作,必须创新合作运行模式

推进校企合作,就是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在合作模式上,要研究新变化,发达地区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必须深入研究:如集团化办学,就是一个好的办法,通过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加强实力办学;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分摊原则,进行股份制合作;学校依托自身资源,不断强化自己;实行企业化管理,最终为企业服务;学校实行自主生产经营的模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校做到学校中有企业合作,企业中有学校支撑的模式。既解决了学生的实训场地,也为专业教学提供了“双师型”教师。

根据本市职教大学城的现有条件和管理状况,比较有可能性的办法是筑巢引凤,实现“前校后厂”,即引入社会上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作为校企;企业则可以利用院校的场地和设施,节约了成本,企业引进人才技术支持进行产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机制,让教师学到技术,理论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加入生产,让知识回归到劳动第一线,让生产产生经济效益,共同推进校企深层次的合作。

四、结语

在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出台,教育与企业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校企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虽然现在在机制上不够完善,但已经走出了前进的一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的形势下,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正是校企合作的春天,正预示着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美好前景,技工院校应充分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己任、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天空一片蔚蓝,前景阳光灿烂,未来愿景令人兴奋。所以,把握产教融合的机遇,实现校企合作目标是可行的,只要我们注意搭建合作平台,聚集优势资源等细节,就会在服务中赢得的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