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美感的教师
什么是美?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½告诉我们:美不仅在物,而且在心;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在俯首即拾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读完此书,我对美有了新的看法,也对教师与美有了一些想法。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发现美、传播美、培育美的责任,但前提条件――教师首先得是一个具有美感的人。
教学技能美起来
教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也是一门蕴含美的艺术。如果“教师的一句话使学生萦绕于心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了悟知识的关节而茅塞顿开,一句中肯的批评常使学生幡然省悟而惭愧不已。”那么,这种言语技能无疑是美的。而让教学技能美起来的第一要义,应该是语言――能够洞穿教材,超越教材,把深奥难懂的问题用一句深入浅出的言语一语道破,即使达不到“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的奇妙境界,也要修炼出学生能听懂、能理解的字正腔圆,幽默风趣的较标准的普通话。
其次,修炼教学技艺,让自己拥有一点“绝技”。优秀教师的课堂之所以充满了无穷魅力,源于他们身怀绝招,手握“杀手锏”,胸藏百万兵:有的能根据课文叙述,用简笔画再现课文意境,建立起文字与图画的联系,使学生一学就懂;有的板书功夫了得,字体或娟秀,或遒劲,或洒脱,既概括文章主旨,又给人美的享受,让学生赏心悦目;有的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曲径通幽,别具一格,令学生轻松获取……因此,修炼一点“绝技”,不但是教师掌控课堂,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让教学技能美起来的“葵花宝典”。
师生关系美起来
准确把握师爱之度,是让师生关系美起来的根本。斐斯泰洛齐说:“我没有一切,只有学生。”我认为,“只有学生”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内涵。“只有学生”,不是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全部都交o学生,无时无刻将自己和学生紧紧“捆绑”在一起,和他们“打成一片”。这种丧失自我的师爱无疑是简单肤浅的,苍白虚假的。“只有学生”的真正内涵应该是用“有灵魂的师爱”吸引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而“有灵魂的师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师生交往尺度――既不要太过亲密而丧失教师的威严之美,又不会太过冷淡而影响师生间心灵交融之美。只有处理好了师生交往的 “亲”与“疏”、“实”与“虚”、“严”与“慈”、“冷”与“热”、“朋友”与“导师”、“个别呵护”与“遍洒阳光”等关系,师生间的美好才能彰显出来。
育人过程美起来
“慢慢走,欣赏啊!”朱老先生将捕捉美的方法,对美的诠释都紧缩在了这五个字中。因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做老师的我们常常忘了教育是个“慢的艺术”,忘记了教育需要我♡们“牵着蜗牛去散步”。在高效☂、快捷的极速行进中,我们变得浮躁,变得焦灼;我们忘记了给孩子成长的等待,我พ们总是希望播下的所有种子一起发芽,一起开花,一起结果;当他们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时,我们愤怒,我们责怪,甚至咆哮;我们极尽所能,想尽办法,拼命让他们跟上我们期望的教育步伐,竭©尽全力让所有的“铁”都变成“钢”!
在这种“紧追慢赶”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忘记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忘记了欣赏教育教学中那些纯净的、涤荡心灵的教育之花的美;忘记了放慢脚步享受“庭前花开花落,天空云卷云舒”的娴静优雅;忘记了教育本该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忘记了教育本该有幸福的传递……我们失去了师者优雅的姿态,也失去了为人师者该有的幸福感。
只有学会放慢脚步,“慢慢走,欣赏啊!”才能品味到育人之美。
自身状态美起来
越是追求“清闲”,不愿承担重任,除过教学,不再学习的教师,一般都萎靡不振、精神颓废;而承担重任,忙里偷闲,读书、写作,具有自我成长意识的教师,似乎永远都是活力四射,充满了美感。何以如此?因前者只活在自己狭小、逼仄的世界中,自然显得灰暗、沉闷;而后者通过不断充电,使自己的世界永远敞朗,明亮,因而充满了活力之美。
的确如此,不断自我成长,让自己始终保持“行走”姿态是让教师永远美的一剂“长生不老”药。幸运的是这服药被我也得到了――自从加入“叙事者”团队后,每月一本专业书籍的阅读,改变了我的阅读方向,让我站在了大师肩膀上轻松前行;每周一次的叙事作业让我学会了坚持,并带领着孩子们每天行进在师生同写“班级故事”的征途上;在和“叙事者”伙伴们一起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抱团成长中,我拥有了永不“油腻”的芳华自我。
“慢慢走,欣赏啊!”我会铭记朱先生对美的感召:努力向前,但不忘驻足停立,细赏教育之美,细品生活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