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体育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与微课的融合,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 2013-2017年收录的与体育微课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词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当前体育微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体育;微课;研究现状;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0-0154-03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 teachers applied the micro course to teaching activiti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E and micro clas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iterature related micro class and PE from 2013 to 2017 in CNKI database. It used CO word analy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 Accordingฟ to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problems and research tendency of PE Micro clas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Micro class;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tendency
微课作为新型学习资源已成为当✿今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并以其短小精悍、方便快捷等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学习者,许多一线体育教师所接纳并尝试。当然,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既有对技术动作的示范,又有对技术理论的讲解。对2013年至2017年公开发表于国内学术期刊上的体育微课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梳理其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情况,探讨研究的趋势,以期为体育与微课进一步的发展融合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方法与工具
1.1研究对象
微课与微课程联系比较紧密,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因此,本研究除核心关键词“微课”之外还检索“微课程”。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文献来源,共搜索得到296篇论文,统计年限不设限制,截止日期为2017年6月。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在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剔除了新闻报道、采访稿、重复文献等不符合要求的论文,最终得到有效研究文献为259篇。
1.2研究方法
通过共词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其中共~分析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主要通过对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现象的分析,判断该研究主题间的关系,以展现研究结构;多维尺度分析实质是根据关键词之间的“距离”即关系的紧密程度对研究问题进行聚类,以全面反应主要研究角度和热点[1]。
1.3研究工具与思路
主要采用Bicomb和SPSS软件进行研究。首先,将与体育微课相关的259篇文献从中国知网导出,文件格式为notefirst。第二,利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关键词提取、词频统计与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提取。第三,利用SPSS对共词矩阵处理后进行聚类分析与高频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析。
2数据统计与分析
2.1论文数量分布
国内对微课的关注开始于2011年,由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提出,2012年由教育部中国教师报主办的“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也正式启动。但体育微课的研究始于 2014年,仅15篇,2015年文献数量倍数至75篇,2016年增至105篇,足以说明体育微课研究之热,关注力度在不断增加。
2.2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
利用Bicomb软件提取统计关键词,经过近义关键词合并,得到563个关键词。根据1973年由Donohue提出的高频词低频词界分公式:T=(-1+[1+8×I1)/2](其中[I1]为关键词的总数),得出T=33.1,阈值为33,高频关键词只有微课、体育教学两个,这显然不能反映体育微课的主要研究方向。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对该主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文章较少。
本研究选取词频大于等于4的关键词(30个)为高频关键词,以期可以全面地反映体育微课领域的关注热点。除了检索词“微课”“微课程”、“体育”以外,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为体育教学、应用、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自主学习、高职体育、课堂教学、高校、教学环节、课堂内外。
体育微课方面的研究热点不仅体现在文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重点。首先利用Bicomb软件提取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30×30),为分析发现各关键词间所隐含的关系,研究过程中先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后经计算得出相异矩阵,相异矩阵表示关键词的相异程度,行列交叉处数值越大,两者相关程度越小,关键词距离越远,如表1部分所示。
2.3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
仅对关键词词频统计还不足以准确描述我国体育微课的研究热点及其内部关系,本研究针对Bicomb软件所产生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进行SPSS关键词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采用“Euclidean”度量模型,对局部样本(前30位)进行分析,得到多维尺度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图谱中距离中心越近的节点越能代表研究的核心地位,而节点间的距离越近则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度越大。 国内体育微课研究关注热点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主题一是高校体育微课程研究。研究文献多注重理论探讨,主要阐述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当前局势,微课程的特征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高校体育教学中微课程教学状况,微课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实施原则与方法等等。杨青宝、时立新[2]对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特点及参赛的体育学182门微课的获奖情况、课程影响力、课程类型、省份和院校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李海石[3]则以大学体育课程《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为例,构建了“体育微课学堂”微信公众平台。
主题二是基于运动项目的微课探讨。研究文献中有以跆拳道项目为例的3环7步“微”教学模式的构建[4],乒乓球教学中微课应用措施[5]研究,武术微课应用到公共体育课中的模式控制[6],利用微课推进排球教学[7]等。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类型,微课的设计制作也不尽相同。
主题三是体育微课设计研究。论文主要涉及了体育微课设计原则,并在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体育微课程设计模型,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对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制作等环节进行分析。针对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刘晶[8]探讨了知识性体育教学微课的设计原则与策略,通过微课的形式阐述知识性跳绳运动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客观的学习方式。
主题四是体育微课教学效果的研究。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文献多采用问卷法或访谈法对体育微课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意见进行调查搜集,采用实验教学对比法与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证实微课在体育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3国内体育微课研究趋势分析
3.1深化理论研究,增强对实践的指导
目前体育微课发展迅猛,研究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有对基础理论的探讨,也有对体育微课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各环节的研究。但是不够充分与深入,真正有影响力、有价值的研究太少。很多论文选题只是空洞的泛泛而谈,没有理清微课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研究方法,体育微课设计模式基本是在传统教学设计理论之上提出来的,并没有成熟的教学策略和具体的实践检验过程,缺乏指导性。因此,体育微课的相关理论研究尚不成熟,需要更深层次的课程论、技术论、方法论和系统研究来支撑,如智慧教育、移动学习等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研究较薄弱,需要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有所取舍、实事求是、定量分析来丰富,如中小学、大中专院校体育微课应用,推进翻转课堂的开展。
3.2融合关键技术,创设学习支撑环境
国内体育微课技术方面的文献多集中在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制作拍摄型、录屏型、动画型等微视频♀。针对微课平台开发及交互功能设计,大数据、云计算、学习分析等技术应用的研究十分缺乏。但技术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有力工具,今后研究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加强关键技术的融合,完善人机交互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智能推送、在线讨论、小组协作学习,并对学习数据建立监测与分析,创设个性的、系统的、有层次的学习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
3.3资源开发共享,完善规范化管理
随着体育微课研究的发展与全国各级各类体育微课教学比赛的不断举办,微课作品数量已经比较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知识点过于零碎,不成体系。如何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如何实现体育微课资源个性化定制?如何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体育微课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未来需要在微课资源平台共享、协作机制,平台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促使体育微课资源向着规范化、系列化方向不断发展。
3.4关注学习效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微课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真正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效果,u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相关机构已经制定了微课评审指标或微课程评价量表,却是对作品ϟ的评价,是无法测量出微课应用效果的,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才是评价体育微课应用效果的关键所在。目前体育微课平台没有完整的学习评价方案,即使通过微作业进行测试,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有效地衡量体育微课对学习者的帮助,是今后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4结论
微课的应用已逐渐深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适合于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通过对国内体育微课的研究综述,发现理论与实践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体育微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值得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翁胜斌.CNKI数据源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的现实方法[J].现代情报,2013(4):27-30.
[2]杨青宝,时立新.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学微课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2):88-90.
[3]李海石.微课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5.
[4]贝佳乐.对体育类微课的“微”教学模式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2):63-64.
[5]陆家领.微课在高校乒乓球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31-133.
[6]徐楠楠.微课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5(3):82-85.
[7]卢吉龙.微课在高校排球课教学现状与应用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5(7):149.
[8]刘晶.知识性体育教学微课的设计[J].教育信息技术,2015(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