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中选举参与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持续推行,农村治理的绩效显著提高,村民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纵观来看学者们主要从宏观上政府与村庄关系、村庄发展状况和微观上经济理性、政治信任、社会资本和政治效能等多角度探讨村民选举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村民自治;选举参与研究
村民民主选举是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目前中国最基本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中国村民自治的基础。我国农村民主选举是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广的自治活动,备受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广大学者立足于相关政策法律以及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中国农村现实,对村民自治这一社会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的视角各异,其研究结果也大相径庭,综合起来,在村民选举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特殊群体的参与状 ☺况
在对村庄居民的选举参与的研究中,学者也较为关注农村妇女和农民工在选举参与中弱势地位。现有的研究较为一致的认为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比男性的低,并且在持ญ续降低。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调查,何包钢和郎友兴发现在村民选举中,女性村民的参与程度低于男性。而且存在为了应付投票而让妻子代替投票,这样实际上女性并未真正有效的参与村庄选举。不仅在参与程度上,在村委会构成中妇女比例低,女性往往处于配角型的职位,处于村庄核心权力的边缘。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性别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和父权的期望,这些都将女性束缚在家庭中,限制了女性参与公共领域。且农村妇女已经内化这些期望,并接受自己在公共领域活动的不公平状态。另一方面,虽然法律层面上规定村委会和党支部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อ,但是在实践中并不如此。
第二、村庄™经济与村民选举参与
第三、基层政府与村民选举参与的关系
第四、政治信任与村民选举的关心
第五、派系、宗族与村民选举参与的关系
目前的研究一种观点认为宗族组织有利于村庄民主的发展,有利于村级选举中竞争的展开。中国乡土社会的本土性组织资源对于村庄民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宗族组织的存在会有效地促进村庄民主的发展,同时,村民之间互助程度高的村庄社区也有利于村庄民主。一种观点认为宗族组织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不大甚至起负作用。针对多数学者对关于宗族组织对村庄民主的影响的个案研究的情况,何包钢和郎友兴对浙江省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宗族势力对村民选举负面影响,表现在宗族会对村民价值取向,选举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对出现宗ฑ族房头操纵选举以及利用血缘、姻亲关系来竞选等行为。 第六、理性选择与村民选举参与
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的,村庄越来越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影响是,村民由“情理性人”向“经济理性人”的转变。村民对参与选举的经济成本与收益的衡量会影响其选举参与行为。胡荣(2002)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其1997和1998年在福建省进行调查所收集的资料,认为村民是否投票主要取决于对投票成本与投票收益的衡量,影响普通村民参加村委会选举的因素有上一任干部的表现,选举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村庄集体经济水平,村庄中的社区联系紧密程度等。
第七、社会资本与村民选举参与
利用大样本数据研究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中国村级选举参与的文献仍然很少,胡荣(2006)发现村民参与的社团(或者说非政府性的社会或经济组织)越多,村民在选举中的参与程度越高。但村民之间的信任程度和社会交往程度则没有影响。而社团参与对选举参与则应有明确的促进作用,因为社团网络有助于人们的交流、交换信息、强化利益的认识;社团也有助于强化成员的政治能力,成员可以通过参与社团来学习如何搜集信息、如何公开讲演、如何说服别人;最后,社团在村庄选举中起到一定的动员作用,增加其成员被动员起来的概率,从而较多的参加村民选举。孙昕等(2007)利用全国性大样本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但是在研究对于社会资本的界定中社会网络仅包含了正式组织,忽略了非正式的社会交往网络的影响。潘柄涛(2009)利用深圳三个村改居的调查数据,发现社会资本中社会网络越丰富的居民参与选举的倾向越高。
第八、政治效能感与村民选举参与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农村村民参与选举的研究日益丰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将政治信任和政治效能感引入中国农村选举实践时,并未能取得一致性结论。缺乏高层-基层的政治信任结构对村民选举行为发生的研究。二、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的研究目前逐渐增多,但在指标测量上未能取得一致,如在政治信任中,较多的文献关注的是基层政治信任而忽略了高层政治信任,同时对基层政治信任上,部分学者选取村委会层次,而部分学者选取乡政府层次。高层政治信任对村民参与选举这种制度化的参与方式究竟具有何种影响,较少有文献进行讨论。三、在政治效能感上,现有研究较多的关注内在效能感,忽略了外在效能感,即村民对外界政府对其回应感受是否会影响其参与村民选举。四、在社会资本测量上也存有差异,有的学者主要侧重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资本,而忽略了客观的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