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理论研究已经有十年,但因为管理机制的缺乏、馆员学科素养的欠缺、学科导航平台的缺失、服务内容的不明确等问题的存在,造成学科服务的实践工作很难深入开展。完善管理机制、组建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开发合适的学科导航平台、明确服务内容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对策,可以试点实践,逐步推进学科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问题;对策
1 引 言
学科服务是一项开拓性的主动参与式的创新服务,它依托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熟悉图书馆馆藏模式结构和资源利用手段、较强信息加工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的学科馆员,深入到对口学科建设中,为用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更多、更深层次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的具体体现。国外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比较早,基于他们的教育体♋制,已经有一套相当成熟的运行方式,也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起步较晚,最早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设置学科馆员,开创了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先河,理论研究始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张晓林教授在2003年发表的《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提出“学科化知识化服务”的概念,逐渐引起国内对学科服务的大讨论。经过了十多年时间,学科服务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层次、专业化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据调研文献[1],目前国内39所“985”高校有25所开展学科服务,国内大多普通高校也在逐步探索进行学科服务的实践,但每个学校实施的程度不同,各校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无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并研究解决措施。
2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
图书馆实行学科服务,是希望打破传统的被动式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强调完全以用户为中心,完全融入用户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活动中,进行主动的一站式服务。这是一项涉及教学、科研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其实施需要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尚未设立专门的学科服务组织机构,整个管理工作缺乏统一部署、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科馆员任职资格不明确。二是学科馆员任职方式模糊。是专职还是兼职?是个体还是团队?三是考核标准缺失。学科馆员长期与学科团队开展工作,那么学科馆员管理与考核由谁负责、如何考核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制定一套详细合理的管理机制,这套机制需要图书馆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
2.2 图书馆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缺乏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实施学科服务的核心基础,担负着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院系联络人等职责[2]。也就是说学科馆员必须要具有ฏ一定的学科背景,并能准确把握对口学科的学术前沿信息,了解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并熟练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的分类排序和使用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对用户进行信息素质培训,具备一定知识营销能力宣传推送相关学科资源,也要有一定的公关能力真正嵌入院系的学科建设队伍中,即图书馆学科馆员必须是集某学科专业知识与图书馆情报专业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要求,国内高校图书馆因学校的层次、地域的关系,图书馆馆员队伍良莠不齐。国内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体系,相对于其他岗位,图书馆馆员的上岗要求较低,对学历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不够明确,造成能够胜任学科馆员这一♫岗位的人才相当缺乏。国内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数毕业于图书馆专业,对其他专业了解不足,而其他专业毕业的图书馆馆员,对图书馆的专业业务需要很多方面的提高,这样的馆员群体,要从中组建一支真正合适的学科馆员队伍,需要相当完备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措施。
2.3 缺少合适的学科导航平台支撑
近十年来,学科服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深化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基于本校资源推介的学科导航系统一直是国内高校图书馆缺少的平台,查阅目前的研究资料,除国内几所重点大学引进了国外的学科导航系统,大多数图书馆对学科导航平台的操作不外乎以下几种[3]:1)以图书馆网站为平台,公布学科服务教师或学科馆员名单,并推荐各类学科信息资源;2)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学科服务平台,即一些知识服务机构开发的知识服务平台,很多地方高校图书馆就是依据这些平台进行学科服务;3)基于Web2.0的学科博客,学科馆员以博客的方式与用户实现即时的互动交流。以上三种平台针对简单、单一的学科服务是可以的,但对于深层次、系统的、完整的学科知识的推介,就暴露出不足,特别是对于个性化的嵌入式的学科服务,这三种平台都难以实现。学科服务是基于强大网络环境支撑的一种全方位、主动的一站式服务,必须能够把图书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相关学科的整合排序后嵌入师生的教学、科研中,比如嵌入课程教学、嵌入课题研究、嵌入教学管理等,这些服务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撑。纵观当前国内学科服务局势,亟须开发一个适合我国文化服务特色的学科服务平台。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需要技术人员在对学科服务全面了解的情况下通过开发或运用引进的学科服务平台把图书馆各种资源安全链接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并且需要学校内部网络的全面兼容和支撑。这项技术工程需要学校教务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和图书馆联合开发,协商解决。
2.4 学科服务的内容及实施方式不明确
目前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之所以没能跳出传统服务的层面,其主要因素还是用户对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不了解,学科用户并不清楚学科馆员能主动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学科知识和服务,他们更多的还是与馆员在参考咨询、检索查新等方面的交流,至于学科方面的知识、具体专业课题资料等个性化的深层次的学科交流,似乎还难以进行。究其原因:首先,图书馆方面对学科服务的内容没有进行明确的、广泛而全面的宣传推广,目前广大的用户并不知道也不了解图书馆有这一服务举措;其次,学科馆员的职责不明确,虽然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图书馆界已经探索研究了好多年,但是大多数学科馆员也只是一种兼职,而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学科服务团队,很多学科馆员对于学科服务工作也只是有求则做,无求不问;再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没有与用户的教学、科研需要产生无缝对接,用户不清楚而且也不相信图书馆能嵌入他们的教学、科研中进行一系列的服务工作,可以说双方基本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
3 对 策
3.1 完善管理机制,对学科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激励
针对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原有的内部管理机制需要改进和调整,图书馆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也需要重组和改进。学科馆员要真正嵌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必须转换工作方式,办公需在图书馆与学科办公室两边兼顾。学科馆员的工作,从学科资源建设到学科文献的推介及使用分析评价,层层深入服务。学科服务的管理也不再局限于图书馆,需要图书馆与院系联合制定一套完备的学科馆员管理措施:1)明确规定学科馆员的资质要求,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让更合适的馆员胜任相应的学科服务;2)明确制定学科馆员的职责,使学科馆员清楚做什么工作,怎么做;3)确定学科服务的模式,是集中式还是挂靠式或者是分散式[4],成立专门领导小组;4)制订学科馆员的培养、培训计划,组建一支专职的学科服务团队,并且形成人才梯队;5)制定考核指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激发馆员的潜力,督促和激励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
3.2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
学科馆员是开展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学科服务实施的灵魂,学科馆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科服务层次。建设一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是开展学科服务的关键性工程。国内图书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普遍现象,为了学科服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科馆员的培训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科馆员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相对应学科专业素质,一方面可以走出去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可以经常随课堂学习。国内图书馆也可以学习国外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对于非图书馆专业馆员,先进行系统图书馆专业培训,经过考核持证上岗;同样,对于图书馆专业的馆员,要求必须具有其他专业学习经历,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3.3 加强设备投入,开ญ发或引进适合高校图书馆使用的学科服务平台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的网络设施是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一个困境。比如,在教学课件中随机插入相应课程文献资源链接,随时向学生宣传推荐所学课程的参考资料,然而由于学校的设备问题,这方面一般很难做到。学科服务是基于现代高科技网络环境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学校能够提供设备支持,在完善的设备条件下,才能逐步开发或引进需要的平台,逐步实施全方位的学科服务。目前,美国Springshare公司使用Web2.0技术专为图书馆的内容管理与知识共享设计开发了一个LibGuides[5]系统,其社会交互性相对完善:用户、图书馆员、技术人员以及他们彼此间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的在线沟通与共建共享,并且操作界面也是相当的简单友好,没有任何HTML编码知识的馆员都可容易地创建网页内容,且允许实时编辑和多馆员协作,利用该系统可建立图书馆各种资源导引,帮助用户高效地利用各学科信息资源。目前CALIS计划为50家图书馆提供经费补贴以引进LibGuides平台,帮助国内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此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国内不设镜像和没有汉化,如果能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汉化版的平台并解决国内镜像问题的话,此系统将是相当完善的学科服务平台,那将会大大推进中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深度。
3.4 依据学科需求重组馆藏结构,试点推行学科服务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典藏是以文献主题分类方式对文献进行整合排序,馆藏结构依据读者层次构建。然而学科服务是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的一系列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所以馆藏资源建设以学科为依据,文献的整合排序依据学科主题进行,要求学科馆员时刻关注学科研究人员的需求并对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推介。这是一项专业而庞大的工程,需要院系学科专业人员与图书馆学科馆员合作进行,对图书馆的实体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以学科为主体的重新整合。
针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全面开展学科服务是不现实的,可以试点进行学科服务,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和教训,条件成熟再进行推广。有同行提出可以选择重点学科作为学科服务的试点对象,一方面,重点学科拥有较多的科研经费和较完善的专业馆藏,实施学科服务更容易得到学校的支持和扶助;另一方面,重点学科的信息需求比较大,重点学科带头人以及科研人员始终需要站在学科研究的最前沿,但是他们大都有自己繁重的科研教学工作,因此,他们更需要学科馆员帮他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推介,缩短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所以,从重点学科进行试点很有可操作性。
总之,学科服务需要依托强大的网络环境,通过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主动嵌入相关教学研究团队,开展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这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工作转型,也是图书馆深层服务工作的探索,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 ツ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还不够成熟,存在着各种主观、客观的问题,需要同行们在实践中探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唐淑香.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 60―65.
[2] 王晓力.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8(2):20―23.
[3] 杨华玲.基于SNS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3):104―106.
[4] 柯 平,唐承秀.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发展(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 3―10.
[5] LibGuides_web2.0 knowledge sharing system for libraries.[EB/OL]. [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