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文学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和意义

时间:2024-12-26 12:30: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2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而我们的党和政府也深刻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2 年正式提出文化走出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系统完善走出去战略,制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了明确阐述: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初步改变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极大提升了软实力建设的崇高目标和伟大方向。那么,这样的方向和目标,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最近,由文学出版品牌机构尚书房策划投资,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计划选编100 名当代著名作家中短篇小说集的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大型文库图书集成,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非常值得研究和倡导的典范意义。

新时期以来走向世界的渴望和追求细数起来,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始有世界意识。由于我们屡屡战败,所以那时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只是为强国强兵,救亡图存。所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直到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我们才极其强烈地意识到,真正的强国必须与世界对话,与世界接轨,必须主动向世界亮相,必须主动走向世界。而毫无疑问,任何一种代表时代的思想意识,都必然会在文学以及文化产品上体现出来。《走向世界丛书》就是20 世纪80 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一套图书,也是旗帜鲜明地打出走向世界旗号的第一套丛书。李一氓说它是出版界的一巨大业绩。钱锺书的评价是:《走向世界丛书》,给研究者以便利,这是很大的劳绩。丛书所收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亲往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近代中国人睁眼展望现代文明的第一次,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而上世纪80 年♂代,正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再一次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途,《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那时我正在读大学,这个丛书的名称对我震撼极大。

此后,走向世界的意识越来越强,呼声越来越高。而在这个进程中,文学的先锋作用和引领作用非常明显。对此,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经讲道:每一个作家的写作,都有隐含的和预设的读者,在过去,这个读者基本上是不言而喻的,他就是中国人,但现在,✯作家们会意识到,一个欧洲的青年或老人也会读到他正在写的这本书,而且这个读者正是从这书里认识中国。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的文学也在走向世界。这种全球化语境中的写作,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当然,中国作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直接地意识到,他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承担的文化责任。从学术领域和理论认识方面,全国性的关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研讨,连续举办过多次。而在创作和出版实践上,许多作家和出版社,包括民营出版商也都有意识地瞄准海外国际市场。就比如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大型系列丛书的策划和运作。其主编人野莽多年供职于编译出版社,他自己就有多种小说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俄等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所以他不仅对于向世界推介中国作家情有独钟,而且也非常内行。正如他在这套文库的总序中所说:事实上接受这项工作对我而言,简单得就好比将多年前已备好的课复诵一遍,依照尚书房的原始设计,一是把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被翻译到国外的,重要和发生影响的长篇以下的小说,以母语的形式再次集中出版,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收藏;二是精选这些作家尚未出境的新作,出版之后推荐给国外的翻译家和出版家⋯⋯就我过去的阅读积累,我可以闭上眼睛念出一大批在国内外已被认知的作品和它们的作者的名字,以及这些作者还未被翻译的本世纪的新作。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以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为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推动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和工程。只有全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全面真实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展示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一方面,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宣示和传播我们的软实力。而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绝不仅仅是国家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事情。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我们是要为国家文化的兴,尽职尽责。

对于我们的作家和文学事业来说,更是责无旁贷。从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的运作模式来看,国家文化出版部门、民营出版品牌运营商,以及有影响力的专业作家,包括资深的翻译家、编辑家等等,几个方面已经形成了阵容强大的合力。文库主编由在中国文学外译机构工作多年的作家、编辑家、出版家野莽担任,文库编选过程还邀请国内的著名作家、翻译家,以及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共同参与文库的遴选工作。并特邀汉学家、法文翻译家、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中国区负责人安博兰女士,英、法文版《中国文学》杂志副总编、法文翻译家吕华先生等担纲编委。这样的高端合作,无疑是运作成功的重要前提。从内容的生产上看,这套大型文库遴选中国上世纪70 年代末以来活跃在中国文坛、曾经获得多种国际和国内文学大奖的百位重要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汪曾祺、贾平凹、史铁生、梁晓声等人。目前该文库首批20 本已经出版上市,如汪曾祺的《受戒》、贾平凹的《晚雨》、梁晓声的《兄弟》、周大新的《牺牲》、刘醒龙的《赤壁》、刘庆邦的《神木》、林希的《婢女春红》、墨白的《光荣院》等等,其中有些作品在国外已有译文,但绝大多数是正在翻译和尚待翻译的,新旧作品荟萃一书,便于读者和翻译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作者。并计划今年内将陆续完成前50 卷的出版。他们的编辑出版团队表示:这套文库的使命正是因应国内外两类读者的愿望,用作家个人单行本的形式,以极其简约♒的容量,将极其浓缩的精华溶于一书,既有过去产生的经典,又能展示当今的水平,读其一本,可知一位作家,读其百部,可知中国文学。理论上讲,一个民族的文学,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我们的文学理应成为这一宏观战略的排头兵,在整个的文化战线打头阵。

当然,这样一个事关国家长期文化发展战略的宏大工程,不可能只有一二套文学作品和作家选集的文库就能达到效果和目的。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先行一步,先声夺人。而中国文学浩瀚博大,无穷无尽,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尤其是编辑家、出版家们,更加充分地增强世界意识,自觉积极地投入这样的伟大事业当中。从而形成波澜壮阔的文学长河,流传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最近从一个公开资料看到,8 月26 日,2016 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发布。报告显示,自2012 年始,中国图书海外馆藏Σ影响力已经连续5 年不断增长。2015 和2016 年,中国大陆出版物进入全世界图书馆系统的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文学作品。由此可见,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西方强势与新媒体冲击的困境与突围归根结底,所谓中国文化走出去,绝不可能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主观上要走出去,而在另一方面又必须得到对方的接受和认可。如果没有对方的接受,而且是真心实意地欣赏与赞美,文化走出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我们的文化要真正实现走出去,更重要的还是要注重研究我们文化的可接受性问题。

如今看来,我们首先面临的就是两个方面的最大障碍。其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尤其是美国文化强势;其二是,新媒体的碎片化、低俗化阅读的问题。美国文化的强势早已有目共睹,好莱坞、迪斯尼、微软等等横扫全球。而世界性的新媒体传播,也在到处侵吞和消磨着人们的阅读时间和兴趣。要在这样的大环境和生态下争夺读者,对于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实在具有巨大挑战性。为了能够更好应对这样的挑战,笔者认为,我们的走出去战略,起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打造精品,个性化创作慎用品牌

打造精品,谁都懂得。但是,在一个浮躁的时代,文学这样的精神食粮的生产,越来越难于精雕细琢。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样的精打细磨,被碎片化、功利化生产消磨得一干二净。其实,陈忠实一生只有一部《白鹿原》最有价值,但是,一部足矣。

而鲁迅一生只有两部短篇小说集,但是,两部足矣。所以,当我们面对国际市场的时候,精品意识还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又为什么要说慎用品牌呢?因为现在有些作家一旦成名,一旦形成了品牌,就很容易批量生产,甚至流水线生产。只顾粗制滥造,只顾量的产出。所以,对于个别作家而言,需要的是不断创新,而不是固守品牌。尤其是文学创作本质上是独立、超越和创新,是绝对个性化与不可复制化的。作家个人品牌形象反而会伤害文学。但是,如果是像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这样的规模制作,以及团队化运作,品牌效应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规模传播,注意热点形成强势

中国文化走出去,绝不是只求一时利益的零零散散的作品推广。也不能只靠单枪匹马,单兵作战。国际文化舞台的占领,一定要成规模化、要大兵团进攻。而且一定要有总体规划和运筹。

所以,像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这样的文库集成类出版运作,是非常值得采用和提倡的。至于面对西方文化已有的强势态势,我们又如何重新夺取市场主动权呢?我们认为,巧妙地利用时机形成热点,并因势利导占据强势地位,是重要的宏观战略和策略。例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就可以乘势在西方国家大力推广中国文学。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再夺金牌,我们也可以及时以文学出版的形式,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女排精神。总之,要想更好更快地使得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规模化运作和传播途径,必不可少。

三、借助新媒体,全方位覆盖

新媒体时代,一切都被改变。移动互联网发展,人人都被手机所控制。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在一步步脱离着传统模式和样态,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接受习惯也全都在改变。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我们当然不能在阅读行为上彻底向新媒体投降,首先还是要坚守传统媒介的传播和接受形式,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用传统的方式打造文学精品;但是,另一方面,在媒体的利用上,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对于最先进的传播方式,也不能被拒之门外。所以,要积极ฆ利用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立体化传播。我们的文学在媒介上有了全方位覆盖,才能真正做到全球化占领。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