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内部审计是 企业 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随着民营企业 经济 的 发展 ,市场的复杂多变,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从公司治理结构看,构建、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的内在需要。本文在 分析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 问题 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内部审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工作和审计业务的基础,它与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共同构成我国的审计体系。随着 现代 企业制度的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日益凸显,而民营企业的崛起,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因而,强化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客观需要
民营企业运营资金是个人所有,内部审计必然关注企业既得利益的正常实现与成本的有效管理。民营企业既得利益包括经济利益、 政治 利益、无形资产和商业信誉等。既得利益应该得多少,是否既得都已得到,造成既得未得或少得的原因、性质如何、谁应负责任,应该怎样处置等等都是企业所有者关心的问题。当民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成本的概念就不仅仅限于人员工资、物流消耗、车间成本和销售成本等 内容 ,而应扩大到人力资本、物料成本、资本成本、货币时间价值成本、分销成本和广告成本等,进而区分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单一的,即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 方法 ,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民营企业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构架下,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因此,内部审计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实现生产力要素最佳配置的客观需要
由于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控制、管理等职能,通过审计,可以了解经营管理中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客观评价下属企业的盈亏情况,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挖掘管理潜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产力要素的最佳配置,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
内部审计应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内部审计ร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掌握具体情况。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风险存在的隐患,进行风险分析,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审计工作计划。因此,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在企业内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业务不规范,工作开展无序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实务操作标准,与国家审计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业务指导交流不多,很多企业没有年度审计计划,平时由企业领导随意安排,工作忙乱无序。审计前不下达审计通知而只凭口头通知,不编制审计计划,听证不完整,审计结束后不与被审计对象沟通等等。审计文稿和归档不规范,审计底稿过于简单或根本不留底稿,无法体现审计的全过程和审计结果。同时,审计业务范围狭隘。多数企业所有者缺少全方位的宏观思维,往往只让内部审计盯住自己最不放心的部分,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资金的回笼等环节,审计对象也主要是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忽略了内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审计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审计应当是公正的、无私的。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质和环ต境的制约,这项工作容易受制于企业所有者,所以它的独立性、客观性往往大打折扣。审计人员的自由度、实施手段的空间都有极大的限制。另外,所有者个人的好恶、印象、习惯、作风都会直接 影响 内部审计的方向和结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底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客观性和独立性 自然 不强,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由最初的个体、合作企业发展而来的,发起人往往就是企业的主要高层管理人员,而这些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家族”情怀以及对财产固有的排他性,即使企业规模扩大,这些人也仍然占据着企业高层管理位置。他们往往不审计,简单地把审计看成是查账,这就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也就无法更好地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另外,由于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没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很多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其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的范围比较狭隘
多数民营 企业 内部审计的 内容 仍然停留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损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上面,主要以开展财务审计为主,重点检查和监督国家财经法规和本企业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以纠错防弊为目的。审计对象主要是企业凭证、账簿、报表等,很少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 经济 效益等领域,缺少全方位的宏观思维。
三、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配套 法律 体系
为提高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地位,跟上形势 发展 ,有必要制定一部《内部审计法》,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内部审计的专业法规和各项制度。根据制定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这一规范体系应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内部审计法》和各项法律中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审计署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中国 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作☯为实施审计工作的具体依据;国务院其他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中对内部审计的规定。通过这些法律体系来指导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将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纳入到统一行业管理之中,使其有法可依,开∞展得更加规范。
准确定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
恰当的组织模式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也不应强求统一,而应同企业自身模式和特点相结合。借鉴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以下模式:对业主制和合伙制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为内部审计外部化,即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 会计 师事务所来完成;而对于公司制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组织的理想模式则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较好地履行其审计职能。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需要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工作自身考核办法,以接受上级主管和公司员工的监督。为此,首先要搞好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客观、公正、诚实、守信是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前提。其次,优化审计队伍结构。我国民营企业必须通过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加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法律人员在内审人员中的比重,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再次,要搞好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民营企业通过制定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加注册会计师等资格 考试 等。
保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与权利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提高民营企业负责人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赋予内部审计人员更高的地位和权利。一是审查权,如对会计及其它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与监督;二是知情权,如参加有关方面会议和向有关人员查询及索取证明材料等;三是对审查结果的处理权,如责成被审部门或个人纠正一切不合理的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不善的行为,对❣严重违反内部规章制度和玩忽职守的部门或个人提出追究责任的处理意见等。
不断改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和 方法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过去的地毯式覆盖到注重风险领域,从重检查转变为重预防,从部门审计转变为业务过程审计,从着眼于某个局部转变为全局范围。为此应当做到:加强风险管理改变审计观念;围绕规范化建设加强内控制度评审;审计模式转变成管理效益审计。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在内部控制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改进传统审计方法,积极开发 计算 机审计系统,努力探索 网络 审计,大幅提高审计效率。
[ 参考 文献 ] [2]薛芳.构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会计之友.2005
.
[3]郭萍.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革.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
[4]石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问题 、成因及其对策 分析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
.
[5]姚晓春.探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财税走廊.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