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可行性思考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前提下,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向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会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2010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由此,将不断提升农村信息化程度,逐渐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全而运行,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目前形式来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有数据显示,截至到2012年,在淘宝注册的农村经营型网店多达163.26万个,而在这其中经营农产品的网店数有26万。其次,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仍然处在一个相对低端的阶段;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电子商务化水平还很低。再次,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及时掌握农产品的市场变化,并做出适时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可以推动市场信息的流动,增强农产品市场交易的透明度。总而高之,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的基础阶段,但是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
1.1农业公司与超市直接接驳模式
随着农业公司的不断壮大,可以通过自身拥有的完善的信息系统,将农业生产者直接和大型超市直接对接,利用大型超市具有客流量大、消费量大的特点,为自身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市场空间。除此,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管机制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农户和企业内部产品的生产质量,而且,通过销售具有质量认证的产品又可以提升企业产品的品牌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1.2农业公司的社区店模式
逐渐形成模式的农业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好的稳定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建立实体供应链,进而实现从日地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和相应的质量监管模式。这个过程:农田到配送中心到社区再到消费者,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农产∞品进行调配,并将整个过程的所有环节整合到一起。农业公司通过社区店的模式可以将果菜等直接送到居民手中。而在产品的价格方面,农业公司由于是从农民手中直接获得产品,也就保证了产品的低价位。同时,还能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1.3绿菜园合作社的农宅对接模式
该种对接模式能够为农民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首先,该模式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其次,该模式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再次,该模式可以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模式同样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一是运营的成本过高,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和管理人员的费用,以及互联网的使用和维护费用。二是可靠性问题。三是流程完整性问题。当前,该种模式还处于试行阶段,有很多的流程和操作环节的设计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四是合同定制问题,由于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进行资金的交易,存在合同双方权责不明、关键问题规定不明确等问题。
2限制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2.1交易环境因素
常用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的完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交易效率。由于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交易的双方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不能确定对方的信誉程度是否合格。但是,在信用体系较为完善的前提下,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参ฒ考对方的信用度来确定是否进行交易。除此,网络认证和支付体系也是重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环境。然而,当前我国网络的安全性还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网络病毒等都会严重影响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进而导致交易者对电子商务失去信赖,而且,目前还很难实现支付体系,其主要原因是在线支付体系还不够完善,以及农民不了解该种支付方式。
2.2交易主体
限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易主体。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农民、农业企业等,这其中农民是最重要的参与者。而且,目前我国的农业经营多个体户为主,其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缺少信任。因此,导致农民极少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
2.3交易对象
作为交易对象的农产品,其本身存在着很多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一是农产品的品牌化程度低;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己经出现了结构过剩,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薄弱,导致农产品的品牌化程度低。二是我国尚未实现标准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落后,在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无标可依、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的现象。而且,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过程也严重缺乏必要的质量监督,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3解决措施
3.1完善交易环境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在银行、税务等部门进行信息收集、整合等,逐渐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系统。其次,建立完善的储存和运输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部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再次 シ,建立安全可靠的支付体系;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在线支付系统,另一方面要确保交易网络的安全性,增强农民对电子支付的信任度。
3.2提高交易主体的素质
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自身不断加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使用。首先,应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产业化、标准化农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其次,加强农民对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只有农民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计算机网络,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电子商务。
3.3提升交易对象的质量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下,农民是通过网络对产品进行销售,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缺少直观的了解。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一是要增强标准化农产品的宣传,提高公众认识度;其次,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再次,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