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教学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4-12-26 14:23: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交往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型教学方式。当前高校交往教学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高校要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对话和交流,拓展交往的领域和空间等方面开拓交往的多维路径。使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和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交往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当前的教学交往还处于一种应付和预设的状态,课堂交往形式还存在着单一化、控制化的倾向,教学交往质量亟待提高。因此,改变当前交往教学的困境,探索有效的交往路径,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交往教学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分为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两种形式,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在交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交往作为一种关系性范畴,是人与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人通过交往,实现人际关系的沟通、社会关系的建构和生产活动的组织。教学和教育一样,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现实中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社会实践活动根源于人的普遍交往。所以“教育教学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不是生产劳动,尽管人类社会最初的大量交往活动是在劳动中进行的,但我们仍然不把生产劳动作为教育的形态起源。”[1]

交往式教学作为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是思政课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承、情感交流和观念塑造的重要教学手段。交往教学是“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主体间的交往过程,即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2]在这一过程中,交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合点,师生、生生之间借助媒介实现信息的沟通、交流和共享,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思考,分享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此达成理解和共识。师生群体在交往中形成了多边多向、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教师主导交往为学生的“学”创造条件,学生在交往中获得认知,交往与认知紧密结合,共同形成了一个双向互动的统一整体。由此创设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方式。

二、当前交往教学存在的主要困境

1、繁重的科研与教学任务限制了交往教学的开展

在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的发展模式已成为高校不言而喻的普遍现象。高校的职称评定和晋升机制也进一步向可量化的科研方面倾斜,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大部分高校教师疲于应付,无法合理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榱思笆蓖瓿扇挝窈驮缛战升职称,不得不把科研摆在日常工作的首位,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自然使得许多教师无力深入研究教学,有序开展教学交往活动。再者,当前高校师政课教师普遍不足,缺口较大,这使得处于教学一线的大部分教师承担了庞大的教学任务,这自然会挤占课堂教学交往的时间,久而久之灌输式教学就成为一种不得已的教学方式。此外,思政课一般采用大班制,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既无法认识所有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并不了解和熟悉,交往也不固定。过多的学生使得教学交往难以组织和开展。由此可见,高校科研和教学机制上的一些不利因素已成为限制教学交往发展的重要方面。

2、狭隘的师生关系阻碍了交往教学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的主导者。这种习惯性思想在学生中根深蒂固,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拥有绝对的权威。自己在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不可能超过老师,习惯于照搬照抄,记笔记,背笔记,对课堂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知识权威的崇拜和对出错的心理担忧压抑了创新性思维的闪现。即使有,一闪而现的灵感也会淹没在老师滔滔不绝的串讲和紧张的教学节奏中。另外,教师也一定程度上轻视学生的能力和学识。既缺乏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把握,也缺少对学生个性的深入分析,把学生看作是完全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仍然以单一的讲授法、灌输法进行教学,课堂上缺少让学生表达、质疑和思考的机会,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和个人表演。即使有交往,受制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也只是老师和少数学生的交往,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应付和事先的预设。这种狭隘的观念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使学生处于劣势的教学地位,学生不能以自由、自主的身份平等参与教学交往,学生的“学”呈现出被迫接受、被动服从的行为特征。不平等的地位差异拉大了师生关系的巨大鸿沟,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单一的交往形式降低了交往教学的水平

学生是教学交往的主体,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权利和自由,改变过去那种单一呆板的交往形式,以多元化的交往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模式显得单调。诚然,多媒体辅助工具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图片、视频错落有致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过多的信息使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视觉冲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独立思考。以多媒体为主导使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缩短,师生沟通机会减少。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认同度会进一步降低。

其次,交往层次的低下使教学水平显得肤浅。课堂不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老师的研究,跟随老师一起思考和论证。特别是思政课交往教学要把握其学科特点,要让学生在交往中获得精神的互动、情感的共鸣和观念的共享。所以思政课教学交往不能流于形式,仅限于师生间的简单问答和日常寒暄,必须提高交往的层次和水平。

再次,片面化的交往使教学效率显得低下。虽然现在高校越来越重视交往式教学的开展,但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少。在课堂上,老师发言多,学生发言少,交往限于少数拔尖学生,大部分学生处于交往的边缘,充当配角和陪衬的角色。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及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交往中也就表现各异。大方自信的学生乐于表现,自满的学生不屑于交往,内向的学生又不愿交往,长此以往积极参与的学生就只有寥寥数人。因此,针对学生的差异,提高学生交往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是当下教学交往的重点。 最后,限定式交往使教学参与显得乏味。由于师政课班级大,人数多,教学交往一般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人数事先安排,主题,时间和讨论程序事先设定。这使得互动交流完全出于交往形式的需要而被动接受,无法体现其主体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实质上的思想交锋缺少,学术探讨不深入,情感互动也无法体现。脱离主题,随意闲谈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的交流学生收获少,兴趣锐减。

三、课堂教学交往的路径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观念和信仰体系,是交往式教学的主旨和方向。因此探讨交往教学的多维路径,建构自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交往方式,是当前交往式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平等

交往强调主体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本质上就蕴含着自由平等的精神。交往中的每一方都是作为平等的主体而存在,是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人格的平等,更是思想的平等。任何一方都不是作为目的和工具的关系。教师要基于民主平等的理念和学生建立一种真诚友善的和谐关系,这是进行有效教学交往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师生要相互理解,真心相待。师生要向对方敞开心菲,真诚接纳对方,基于教与学的共同目的在沟通和理解ซ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师生视界的交融。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完善的人格与学生交往,帮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所处的生活世界。学生也要放下包袱,将自己心灵深入的真实想法大胆地与师生交流和探讨,逐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生境界。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人以爱和友谊为基础,是充满着友爱和无限信任的关系。通过相互开放和心心相印,可以取得相互谅解和共同合作”。[3]

其次,教师要尊重差异,平等相待。每一位学生内心都渴望自己的个性能得到张扬,尊严能得到尊重,能获得和其它学生一样多的关爱。这就要求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真诚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人格,以爱心换诚心。在教学交往中教师要平等相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给每位学生一个尽情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角度,扮演不同的角色,表达不同的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表现和交流机会。

最后,教师要学会包容,懂得聆听。师生在年龄、阅历、学识和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了两者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交往中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和语言特征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表现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教师要以包容之心,宽容表现不佳的学生,给予其自信和鼓励;引导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其鞭策和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善于倾听学生的陈述。以开放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以平和的语气与学生互动交流,既不要说教,也不要急于定论,要专注于学生内心的表达,留意学生情感的变化,探寻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找到教学的症结所在。

2、开展有效对话和交流,实现良性互动

对话交流是进行交往式教学的主要方式。对话不是日常生活的一般闲谈,而是双方相互吸引、共同参与、真诚表达,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此达成理解和共识,实现精神共享和情感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通过双方共同交流和探讨逐步呈现相关的内容,揭示知识体系,由此把握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有效交往离不开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构建多种交流平台,创设丰富的交往情景,引导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和主题发言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同桌交流,双向、多向对话的形式锻炼交际能力。

有效交往也离不开双方的理解。在交往中,教师不是知识的发布者,也不是权威的独享者,而是通过对话交流启迪学生,使学生思想活跃,灵感迸发,智慧涌现。所以理解是对话交流的关键。师生由于所处的生活世界不同,双方可能对同一事物在言语表达上存在差异。课堂上,教师习惯于教学语言,而学生则常用生活语言。这样会干扰和妨碍双方的对话交流ม。教师要深入关注、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符合学生表达习惯,做到双方在语言上能协调一致,达成理解的共识。

3、拓展交流的领域和空间,实 ﭢ现教学相长

思想政治课课时短、内容多、范围广,仅靠课堂交往无法有效发挥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所以要充分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交往的领域和空间,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方面,通过网络课堂,QQ群、微信群等W络工具,与学生在线交流。或利用课间、就餐、偶遇等非正式场合与学生闲谈漫话,相互探讨。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心情轻松,思维活跃、能无拘无束地与教师交谈,真实地展现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托学校资源,与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紧密联系,在暑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发展学生与社会、他人的多重交往,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去领会、感悟交往的魅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交往时空的拓展,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又开拓了新的交往路径,充实了交往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0.

[2]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40.

[3] 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13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