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一、数学概念的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概念教学比重较大,我们将目前部分教师的概念教学 ﭢ模式进行简单归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举例,并让学生反复练习。
(二)认为概念教学等于解题教学,所以通过大容量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概念。
(三)创设情境,但情境的选择并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只是为了设计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让学生感到前后不统一。
(四)注意到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但在概念的分析过程中,缺乏与学生ถ已有知识的联系,总感觉每个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没有联系。
这些模式的教学,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知识掌握不牢,一知半解,吃夹生饭,对问题的解决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成为越来越死板的做题机器,数学双基也无法落实。鉴于此,反思我们的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到底什么样的概念教学模式可以称之为好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能重视基本概念蕴含的智力开发价值,注意充分挖掘基本概念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概念教学都是有效的。
二、初中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课教学的起始步骤,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传统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这显然不利于新课程背景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标准中提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通过概念引入ภ过程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明确:概念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联系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
(二)概念的剖析及辨析
概念生成之后,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之前,往往要进行概念剖析,即用实例(包括正例与反例)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包括对概念特性的考察,可以达到明确概念、再次认识概念本质的目的,还要从中体会概念中所呈现的转化问题的方法,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数学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概念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概念教学还应该承担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的任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试着对概念进行适度的联系与发散,努力找出概念间一些体现共性的东西,以使学生形成功能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概念的应用举例与训练巩固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也要注意概念的应用。根据不同概念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实现对概念的理解,才能使学生学得好、学得牢。这一阶段,主要是选用有代表性的简单例子,使学生形成用概念做判断的具体步骤。
(五)与概念相关的背景、历史与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的背景、历史与文化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许多数学概念都有其历史背景,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和素质。
三、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教学中,要把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二)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认识过程的曲折性,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螺旋形上升,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再概括的过程。
(三)人类认识数学概念具有渐进性,因此学习像函数这样的重要概念时,需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概括层次(如变量说、关系说、对应说等),这也是教学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原因所在。
♋(四)为了更利于学生开展概括活动,教师要重视让学生能够自己举例,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条说教。
(五)细节决定成败。必须安排概念的辨析、概念间联系的分析等过程,即要对概念的内涵进行ฅ深加工,对概念要素作具体界定,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例、反例做判断,更准确地把握概念的细节。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好的概念教学课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谓百花齐放。但拙劣的概念教学课却有同样的特征:学生只是知道某某概念,但对于其怎么来的以及如何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學能折射出我们教师大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