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12-26 15:24: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大班额教学模式中,学生个体发展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仅要探寻新的教学方式,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不断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从自主学习能力基础理论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方面,剖析大班额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期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有效消解大班额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等弊病,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大班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的普遍化,对素质教育目的的事实与落Ⓐ实产生了无形的屏障,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大班额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弊大于益的。有效转变这种状况,除了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开拓,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董奇、庞国维等著名学者立足于人的心理因素、学习条件等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2001年,在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反复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的基本概括

关于对自主学习的概念,教育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法国南希大学Holec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并就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尤其是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5]。北京师范大学肖川认为,自主学习概括地来讲就是“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6]。笔者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激励自己并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过程。在理解自主学习时还要注意与“自学”这一概念相区别。前者重在行动,强调自觉主动学习这一过程,后者则侧重于强调学习的形式。总而言之,理解“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自主”二字,它充分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真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大班额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中国教育挂着素质教育的“羊头”卖着应试教育的“狗肉”早已是老百姓心照不宣的事实。而现阶段中小学大班额教学模式则将这种教育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大班额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度注重“双基”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只侧重于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学习的过程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考试[7]。时间久了,学生不知道应当如何取得新知识,缺少独立判断、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以至于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甚至期末成绩出现“红灯高挂”的现象。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形象生动地把中国的教育比作“吃人的教育”。它有两种吃法:一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的接受教师所传达的知识,成为了教师“忠实”的听众,对知识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自身的个性、创造力难以发展,死读书、读死书,最后成⌘为一个读书的机器。二是教学生吃别人。在过于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人生对社会思考是很少的。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一种高压的学习竞争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争强好胜,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健康的心理ฏ,一旦踏入社会,便会事事以自身利益为重,那怕这种利益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就是教学生吃人。

现代教育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其中,自主发展是核心内容,因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便成为教学过程中一种主要培养的品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有不断进步的动力。总之,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生踏入大学或社会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要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ღ须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知识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着力。

(一)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学习并且能够快乐学习。孔子曾经说:“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好”指爱好,“乐”指快乐,说到底就是学习的兴趣。兴趣越浓厚,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去钻研,阅读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愿望,不断的鼓励学生参加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古语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讲的就是掌握技巧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增加阅读的信心。另外,好习惯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还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什么样的阅读习惯才算得上正确?八个字:“眼到”、“心到”、“手到”、“口到”。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多思考,善于利用学习工具辅助阅读。教师也可以设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思考题,以增加学生阅读的目的性。

(二)知识质疑能力的培养

在大班额的教学模式中,由于课程紧张,学习气氛沉重,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不敢开口向老师提出质疑。因此,在培养学生怀疑的能力时,教师应当营造一种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质疑。对那些勇敢提出自己简见解的学生,教师也应当予以表扬,以增强其他同学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杨振宁先生曾说:“中国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与怀疑和考证,他们已拥有丰富的知识而自豪。”[8]这正是中国学生的真实写照。要改变这种状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精神。首先,教师就必须逐渐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不再让学生做“忠实”的听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关键的地方提出疑问,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不过在教学中,怀疑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不然容易使学生歪曲怀疑的目的,在课堂上无理取闹。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和技能。针对学科的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新的知识过程中进行质疑,可以对某一概念、现象、文章结构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在不断的怀疑中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养成学会怀疑的能力。

(三)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教育理念并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那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极易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成为老师思想观念的顺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反思与探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旦课堂实践教师安排过满过紧,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减少了,不能对教师说将知识进行消化。并且,教师不能什么问题都为学生亲手操办,要适当的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及时“点睛”,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点。独立的思考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审题技巧。此外,在讲解新的知识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有大致的了解,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理解到老师挖掘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就某一问题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学生吃透知识。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