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细节为历史课堂添彩

时间:2025-01-13 21:28:4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相近,英语历史history 一分为二变为:hi story(你好,故事)。许纪霖教授曾说过: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讲故事其实就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让曾经活过的历史重新复活,补充必要的细节,把生动有趣或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告诉学生。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指出: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如果历史失去了这些重要的细节,就犹如失去了新鲜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力。然而教科书受篇幅的影响,往往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例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关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描述,过于简单。正文只有20几行的文字,南京大屠杀人数达30万以上,日本的罪行罄竹难书,如果不补充细节的话,学生很难从课本中了解日本侵华的来龙去脉,对日本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认识不够深刻,甚至不能唤起学生的民族情感。

作为历史老师,要学会讲故事,把被教科书阉割掉的历史细节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历史课内容无外乎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枯燥无味。若只单纯地讲授,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历史细节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使课堂更精彩。下面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进行阐释。

一、利用历史细节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截止到中日海战之前,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中,中国的海军能够排到世界海军实力的第8位,而日本海军则是第16位。为什么中国会失败呢?根本原因是什么?针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我选取了两个历史细节。

历史细节1:甲午海战前夕,明治天皇与首相伊藤博文的对话。

天皇:能打败北洋舰队吗?

伊藤:能打败。

天皇:理由?

伊藤:战斗力胜过清朝海军。

天皇:如何得知?

伊藤:北洋舰队纪律涣散,应战准备缺乏。

天皇:何以见得?

伊藤:士兵将衣服随意晾在船舷和大炮身上。镇远、定远军舰,管理混乱,缺乏战斗力,随处摸几下,白手套变黑手套了。

历史细节2:甲午海战期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过生日。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孩童捐钱买军舰,准备与北洋舰队相抗衡。

通过战前中国军队组织管理方面、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对战争的态度这两个历史细节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并对清政府感到不满、愤怒。

二、利用历史细节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大家记住了邓世昌的精忠殉国,同时也记住了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李鸿章。1901年,李鸿章在屈辱中辞世。这位晚清显赫一时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诟病。直到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是毁誉不一。毁之者往往总是把李鸿章和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诸如甲午海战的失利,《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等等,由于对这些事件负有直接责任,他不可避免地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是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典型代表;也有人认为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的一位爱国者,是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是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那么,李鸿章究竟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认为,对于李鸿章既不能简单作出判定,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他当年的所作所为,更不能一骂了事。在评价李鸿章的时候,我引用了两个历史细节。

细节1:李鸿章因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视其为平生之奇耻大辱,发誓终生不履日地。后来,当因外交事宜只能借道日本,才能€转行他国时,他命人用椅子抬他上船,双脚绝不沾日本土地。国耻在心,痛彻心扉,可见一斑。

细节2: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是: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

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以上两个细节,我们体会到,弱国无外交,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李鸿章夹在封建主义和帝国列强之间,他需要在当时的统治者和帝国列强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使统治者满意,又要使帝国列强满意,对于一个晚清的重臣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倘若李鸿章做得不对,那么为何他一次次地被派去与外国谈判?因为当时除他之外没人可去。列强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国门,他们需求的是利益,不在乎由谁来代表中国签订条约,即使没有李鸿章,这些条约依然存在。当清政府面对一个烂摊子的时候,统治者第一个想到的能够收拾这种局面的人就是李鸿章。他也曾无奈地感叹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这几句话也可谓道出了真实情形。李鸿章虽为重臣,但掌握实权的还是统治阶层,虽然他代表中国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也是据理力争,然而最后定夺还是由君主说了算。他的功过也难以一概而论,然而我觉得,不管如何评价,骂他为卖国贼却万万不可,他的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也难以磨灭。我们可以批评他的过错,但也不要忽略他的功绩,对他要作出客观的评价,正如他的政敌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一样。

历史因细节充实而更加精彩。历史教师除了要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外,还应该在历史课堂中适当应用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让学生从接受历史到喜爱历史, 进而到理解历史、体会历史,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