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教研中的真问题
用生本教育理念衡量教研室工作,我们发现,教研室存在“六多六少”的问题:关注知识目标达成多了,关心学生生命成长少了;为教师的教服务多了,为学生的学服务少了;照本施教行为多了,课程教学再造思考少了;知识学习要。求多了,文化育人研究少了;机关工作模式多了,服务教学方法少了;工作本位作为多了,角色转变思考少了。
反思中,我们重新定位教研室角色,由教学结果管理向教学过程指导转变,实现专业引领。
我们取消了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制卷、阅卷的期中、期末会考,变统考为控制目标、控制范围、控制影响的随机抽查与教研员看学生参与学习的质和量等方式进行评价,放权给学校、教师,鼓励他们因材施教,因教定测;变单一笔试为学生学业水平开放性评价。
同时,我们将工作重心前移,改变了过去任务型的每期固定的学科教研会、形式化的教学展示活动以及单向的听课评课,而是根据需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教学视导由过去的“蜻蜓点水式”向“蹲守式”转变、由过去集中视导向教研员个体深入学校转变,每位教研员每周在学校的时间不少于3天,不定期深入学校蹲守2-3天,发现、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
为了“再造课堂”,我们在全区开展了“搬桌子”行动,以改变师生相向以讲授为主的课堂结构与教学方式,着手学习小组的建设。探索构建了“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三步曲,教研员还与教师一道,将“三步曲”进行校本化,提炼出了“学议练思”“三段五环节教学法”等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教研室还积极指导学校实施集体备课,要求学校给学科教研组每周安排固定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集体编制“前置性学习任务”,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攻关,分享课程教学再造的体验。教研员根据学校需要与教学视导中的发现,适时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组织主题研究。
课程教学再造,找回了迷失的教育。一位数学教研员说: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每一次听课,每一次与老师们的交流,都让我们充满感动与惊喜。课堂上,学生自主自信,交流质疑,精彩不断。教师谈论学生的话题,也不再是谁上课不认真、谁调皮捣蛋了,而是谁又进步了,谁又带来了惊喜。
以前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我不知道。当大石中学的李老师说到这句有点拗口的话时,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几个月,但他依然充满惊喜。
小王是一个数学基础差而且特别调皮的学生,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一天,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李老师布置学生自学,并提出一个要求:自学10分钟后,每人至少就自学内容提一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10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其中包括小王。李老师当即把机会给了他,他问:“老师,请问什么叫算术平均数?”听到这一问题时,李老师无比震动,教书教了十几年,一直只知道平均数的概念,可算术平均数还是第一次听到。
李老师说:“若不是生本教育实验,我还真不知道教材中有自己不知道的。”李老师当场表扬了小王,并且真诚地说:这个问题我真不知道,你能帮老师在课后找到答案吗?当晚小王查找了很多资料,第二天很早就找到李老师汇报。
李老师发现,从此小王变了,上课积极主动了,坏毛病也慢慢❤消失了,而自己也感受到了师生可以共同学习、结伴发展的幸福。
以前是学生跟着我思维,现在是我跟着学生想问题。嘉陵一中的杨老师在谈ย到上初三的“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一课时,依然掩饰不住生本教育带来的欣喜。她说,在给第一个班上课时,她由易到难地设计了四个小问题,由小组讨论后再在全班分组展示,可效果不理想,学生们依然是随着老师的思维亦步亦趋。
第二节课,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她大胆做了一个尝试,只出示题干而不再设置小问题,然后请学生根据题干自行设计问题进行解答。
整整一堂课,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她预设的四个问题全涵盖进去了,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当初老师也没有想到的问题。整堂课,不是学生跟着老师转,而是老师跟着学☮生想ห问题。杨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进步,如果我们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起点,他们就能还我们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