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时间:2024-12-26 03:48:2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近些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学校和学生发展,建立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倡导和号召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值得肯定的是,高校的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领域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重大赛事,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公共场所,社会福利机构等发面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阻碍志愿活动的开展,笔者在大学期间积极从事了三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深刻体会到了这些问题制约着志愿者活动开展,在文中,笔者结合现状按照“发现问题→问卷调查→分析问题→提出办法”的思路,对当前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出分析和论述,期望寻找一些解决办法,助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志愿者

我国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群体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不可挡。这里的志愿者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谋取物质利益,结合现有社会资源和个人能力,从事社会性和公益性服务的人。高校志愿者更是其中表现突出的群体。国家号召、社会需要、高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是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发展的原因。在阳光助残、社区服务、教育发展、乡村建设等社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志愿活动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培训体系和激励措施,必要的资金缺乏,志愿活动遇到瓶颈期,难以凸出亮点。这些不足导致了社会认识不足、志愿者缺乏热情和效率低下。制约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和提高。要系统全面的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就必须认识到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推动志愿活动协调发展。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为例,结合当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措施。

当前高校的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社会认知度不高

与国外相比,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社会把志愿服务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学雷锋做好事”,由于对志愿活动、志愿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不了解志愿者,不了解志愿服务活动,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不配合和不参与的现象。对于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将志愿者当做任劳任怨的“免费劳动力”,不结合实际安排各项任务;二是认为志愿者是借“服务”来取得社会的关注度,以此来实现自身利益。这种看法对于大多数爱心帮助他人的志愿者来说是极大的打击;三是社会存在一些针对志愿者的负面信息,如郭ฑ美美事件、诈捐门事件等降低了志愿者在人们心中的好感度。

(二)资金筹集存在困难

资金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是根本保障。据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对中国志愿组织的调查,有67.1%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青年志愿工作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1]目前绝大多数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都是学校团委划拨的经费,很少有高校设置专门的志愿活动经费。经费缺乏无法支持志愿者们开展多样的服务活动。目前志愿者尝试的筹款措施包括,一是合作基地的资金支持,但困难在于窗口狭窄,愿意提供资金支持的一般只有部分社区以及基金会等福利组织;二是参与学校的志愿评比比赛,如社发院春晖志协就因获得校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而获得奖金1000元,但这种附带奖金的比赛数量少且获奖名额少,无法作为志愿组织活动的经济支柱。

学校提供的志愿服务经费无法满足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常规活动开展。社发院春晖志协市博的负责人曾多次与志协主席沟通试图为其ฟ基地志愿者报销路费,在某基地的志愿服务中,需要路费12元且午饭单独承担。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类似的其他基地中。

(三)管理培训欠缺,激励评估简单

1、管理存在缺陷

大学生志愿组织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较为松散。以社发院春晖志协为例,每个志愿者只会与本基地的负责人及其他志愿者建立较为熟络的伙伴网络,基地与基地直接除非合作办活动,否则是完全独立的。这也就意味着志协这个组织是由几大块生硬的组合到了一起,而并非是由一个个志愿者汇集而成的。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处于“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的状态,遇到大规模的活动,志愿者的需求通常要先后经过团市委、各高校团委及相关学生组织来分别选拔,然后把汇总上来的学生集合起来临时培训。在这次志愿活动结束后,这些志愿者就解散了,到下次再有类似大型活动时,再重新走这样一轮程序,缺少日常的管理制度,临时的大 シ规模召集和重复培训都极大浪费了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2]

2、培训能力不强

大学生志愿者,除了要怀有爱与热情,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这直接与服务质量的高低挂钩。但在实际情况中,培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社发院春晖志协为例,除了市博、南博这两个由博物馆考核志愿者的基地以及中国传统智力游戏这个会玩玩具才能做志愿活动的基地以外,其他基地都没有培训这个环节,但对于社区的活动以及与万家帮自闭症群体的交流与活动中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谁来给志愿者做培训?即使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能做到的也只是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能给志愿者们描绘一个活动情况大概的图景,专业的培训还是需要社会上专业的志愿服务组织来进行。

3、激励手段简单

在南师大,各院关于志愿活动的奖励分为两种途径:一是对每个学生的志愿时间有强制性要求的院系如教师院、金女院等,如一学期志愿活动未做满规定的时长将面临扣除学分的惩罚,而如超过了规定时长会有额外的加分;二是对于志愿时间没有硬性要求的学院如社发院,会在每学期期末评选出秀志愿者并给予综测加分。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激励状况在目前阶段处于低层次的水平上,即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在没有办法提供物质奖励的时候,注重精神奖励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是现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并没有非常重视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激励这个环节。[3]

4、评估机制缺乏

合理的评估机制既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可以检查志愿者的活动效果,从而达到优化活动以及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的目的。以社发院春晖志协为例,每学期期末会按照本学期的累计志愿时间由高到低排序并按比例取前部分志愿者评选为本学期的优秀志愿者。这是组织能想到的最公平的评估办法,但志愿时间能作为衡量志愿者的唯一标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的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全面客观的志愿服务评估机制能够公平公正的对待志愿者的辛勤付出。 (四)缺乏相关制度保障

我国志愿服务风起云涌,但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学校经费有限,很少为志愿者提供医疗保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也缺乏预防和处理风险事故的能力。一旦这类情况发生,志愿者以及志愿组织都无法可依,因为大学生选择做志愿是自愿的,且国家缺乏相关法律条例。

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存在,我们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建议和需求,提出了一下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内部外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人的需要、动机与激励问题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话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指一种最充分地发展个人潜力,表现个人技能、才干和情绪的愿望。[4]虽然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奉献自己,服务社会,但每一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追求与实现自我的需要。因此志愿组织应该做到强化志愿者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服务他人贡献力量的同时体验到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的感觉,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转化成其继续坚持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动力。

外部激励表现在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的关怀上,主动了解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倾听志愿者对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给有想法并且愿意付诸实践的志愿者策划活动的机会。志愿者组织,被服务者以及学校能够适当的及时的给予志愿者们一些表彰,如赋予志愿者以不同等级的杰出和优秀志愿者称号。

(二)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为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培训机制是志愿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组织应该邀请具有专业的、权威性的机构老师、专业人士和优秀志愿者对志愿者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一方面可以使志愿者们最快的了解自己即将投入的志愿者领域,初步掌握在志愿服务中的服务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不间断的志愿培训和交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志愿服务中暴露和凸显的问题,并得以解决。能够有效的维护志愿者的积极性,能够打造一支不断成长且具有专业志愿服务能力的志愿团队。一些高校的志愿组织也通过播放志愿者培训视频,发放志愿者培训材料,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

在培训内容的制定与选取中,应依据不同服务领域和培训阶段的要求进行筛选和完善,例如大型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通用培训阶段主要侧重于志愿者价值观、志愿者基本礼仪、助残扶残技术技能等内容;针对常规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要坚持学用一致,培训内容切忌概念化,根据各类型志愿者的工作性质和大学生志愿者现状,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5]

(三)完善评估机制

建立标准化评估机制的重点是建立标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一套系统化的方法,科学地评估大学生志愿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和成效。目前,实际操作中,重点要推行分等评价法和实地评估法两种考核办法。[6]

1、分等评价法

就是将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特质、才能与其他志愿工作绩效分为多方面的等级,在每一考核项目内给予不同等级的工作绩效价值,并在每个绩效价值项目内均加以简单的描述。

2、实地评估法

就是指由志愿服务组织相关的机构派出一些社会工作督导或管理专家到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或服务的岗位上进行观察,并与其直接主管进行交谈,系统、全面地去搜集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绩效的材料,然后撰写报告,并将报告内容报给该志愿者的主管。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而言,评估可以让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工作情形,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7]

系统化的的评估机制不仅可以检测出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于提高活动开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有很大益处。

(四)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

活动经费是目前大学生志愿活动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活动经费仅由少量的团委拨款、志愿服务比赛奖金及拉赞助等形式募集,金额十分有限。为保持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以及保证志愿活动质量的高水平需要,志愿组织自然倾向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却囿于资金的限制无法施展拳脚。各高校可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资金,从长期上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来源,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

(五)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发展

目前,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营是志愿服务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志愿团体系统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前期调研、志愿服务项目申报、项目执行到项目反馈来完成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区别以前的志愿服务,不再单独孤立的完成某一时间段的志愿服务,而是开展长期系统的志愿服务。一些志愿服务比赛也逐渐出现,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在调查中,高校中的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已经开始了这些方面的探索,某理工科的志愿服务活动是用十五套的实验课程在社区和小学推广,文科院系则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效果上看,这样的项目化、系统化的志愿服务对于被服务人群有极大的吸引力,社☿会反响好;对于志愿者来说,稳定的志愿服务也带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总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高校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在志愿活动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校大学生能够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让大学生更加专业的从事社会服务;做好评估机制,珍惜爱护大学生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活动专项基金,不把志愿者当初白白的苦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发展,结合社会发展趋势,项目化运营志愿项目。才能全面推动这项事业有序发展。为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宏涛:《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兰宇新,《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韩雪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4]于显洋:《组织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页。

[5]邵振刚,钟婉仪:《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发展模式研究》,《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92期。

[6]安国启,《志愿行动在中国》,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7]张海鸥:《我国志愿者队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途径》,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