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4-12-25 15:09:2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生长”过程,是学校特色发展和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明晰特色课程建设意义和基本原则,规范特色课程建设的基本流程,对特色课程建设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校本特色课程;核心素养;学校文化;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73―03

1前言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任何一种教育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也就是说,个体差异是课程多元化的根源所在。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是在国家统编教材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化需要,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从而完善国家课程体系,满足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多元化需求,为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鉴于此,把“依托多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努力推动学校特色建设”作为✡通渭县第一中学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逐步形成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

2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

特色课程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特色课程开发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特色课程就是关注学生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是以学生个体的优质发展为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

特色课程建设体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思想体系。特色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只有与生活、社会紧密关联的教育才具有独特性、持续性和发展性。因此,特色课程建设体现的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真正让生活走进课程,让学生的学习走进生活。

特色课程建设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课程观念是将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实际上教学质量的形成是由学校对课程的执行状况所决定的,而课程的执行状况其实质则是学校课程的建设水平。学校只有不断提升特色课程的创造力,把特色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才能保证课程与教学的有效推进,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因此,特色课程建设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

3特色课程建设的原则

以学校文化为根基原则 学校文化是培育特色的氛围与环境,更是特色的根和土壤。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就是学校的个性。有个性才体现出特色,才能形成优于其他学校的特色项目,才能建设成为特色课程。提炼和挖掘学校长期形成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理清学校业已形成的能够凸显学校优势的特色项目,可为特色课程建设创造坚实的基础。

课程资源整合原则 特色课程深植于学校教育理念、教材、教学、管理之中,融汇于社区文化、环境。纵向而言,特色课程建设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发展;横向而言,特色课程建设是各学科、各课程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因此,特色课程建设必须整合学校、社区最为优质的课程资源,彰显学校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

动态发展原则 即便是强调规范统一的国家教材内容,也会随着科技、社会的变化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学校随着社会变迁、环境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出现新的问题,特别是学生个体的流动性,都要求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动态发展的原则,也就是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价值取向,让特色课程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学校发展,适应学生发展。▼

整体性循序渐进原则 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生长”的系统推进的过程,它要经过整体规划、实施、发展、完善到再发展、再完善的过程。因此,既要注重开发过程中教材、教学、管理、评价等的整体性,还要把握课程形成中遵循的循序渐进原则。

4特色课程建设的基本流程

特色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基于学校优势资源的“资源型课程”,有基于学校育人目标的“目标型课程”,有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任务型课程”。虽然三类基本课程的开发与建O有其各自的差异和不同之处,但整体上仍然遵循一定的基本流程。

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校长负责的课程开发委员会,下设特色课程开发办公室,由教师团队、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学生团队及家长代表为委员会成员。

校本资源分析

1)学校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校传统的优秀课程资源、学校文化资源以及学校与社区交往中形成的社会资源等;

2)学校的育人目标,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学校课程体系等;

3)学生发展需求,包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等。

通过对学校资源的分析、提炼和选择,使校本资源融入课程建设,明晰地体现出资源优势和课程特征。

拟定课程目标 特色课程目标即学校对特色课程做出的价值定位。特色课程目标要以国家课程目标为基础,要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形式,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主要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要突出先进性、层次性、整体性和发展性。

制订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主要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方法、步骤等;

2)校本课程方案,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编写课程方案,即“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设计有表格式编写项目,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参考资料及工具、教学组织方式、课程实施设计、考核评价等。

课程实施 实践研究表明,特色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应包括特色社团成立、教学安排、学生选课(包括必修、选修)、学习安排、交流与展示(包括校内、校外)等环节。 评价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对现有课程实施做出检测评价,也需要对课程不断进行更新完善,使之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对于校本特色课程的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以量化的形式设计有《×××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校本课程教师 ツ评价表》《×××校本课程学校评价表》。

5特色课程实践

特色课程设置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本校实际,将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分为两大系列,即学科教育系列和创新教育系列;四大课程领域,即科普教育领域、综合实践领域、人文教育领域、体艺素养领域,并由16门特色活动课程组成,具体设置如表1所示。

课程实施安排 本文以“社会实践”特色课程中的“植物标本制作”为例,简述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

1)教学安排。每门特色课程学制设置分为半学期或一学期。每学期各课程实施小组按照纲要制订学期教学计划,由教研室统一安排《特色课程表》。“植物标本制作”特色课程室内教学及活动安排在每个星期五下午自习,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或组织制作活动。例如:对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培训、标本的压制和标本的制作等活动,按照《特色课程表》安排,由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在室内完成教学任务。

2)校外活动安排。对于校外活动课,必须由课程实施小组在本周星期一填写《校外活动课申报单》,主要内容包括时间(预设时长)、地点、学生人怠⒒疃内容、使用工具、安全措施、辅导教师等,由教研室审批签署意见后实施。对于路程较远的校外标本采集活动,安排在周六进行,由学校组织并适当控制学生人数,配备后勤人员,确保活动安全。

3)集中展示安排。每学期各课程实施小组进行一次活动成果展示,并对本学期特色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植物标本制作”特色课程以“全县可食用野生植物标本制作”为主题,制作植物标本32种,并对可食用的野生植物部位即根、茎、叶、花、果进行分类、予以展出,既让学生增长了植物学知识,又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活动安排

1)学生选课。特色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自主选择12门选修课程中的一门参与特色课程学习。“植物标本制作”特色课程是科普教育领域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是喜欢生物科学学生的首选科目,在12门选修课程中名列第二,每学期参与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14.6%以上。

2)组建特色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不同,自发组织建立特色社团,主要程序为:发布活动主题→招募学习成员→组建特色社团→成立学习小组→由特色课程实施小组审核通过。依据“植物标本制作”特色课程内容,成立有“可食用野生植物标本制作”特色社团、“野生中药植物标本制作”特色社团、“无花植物标本制作”特色社团等。

3)学习评价。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成绩评价运用“12+x≥16”积分模式,即:完成每一门必修课程学习得3分,四门必修共计12分;完成选修课程一门得1学分,四大领域课程中最少必选一门课程学习,最少共计4分;每位学生在高中阶段最少完成16学分,多选可多得分,即可大于16学分。特色课程学分计入《中学生成长手册》,作为毕业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每门课程的成绩由学习时长(出勤率+贡献率)、过程评价、活动成果(包括作品、文章、报告等),按2:4:4计算总成绩,并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其中,为了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种评价结合的方式,每部分都设计有“评价量表”,最后按3:4:3计算每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得分。

6结语

总之℃,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学校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特色课程建设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并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育人环境。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