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孕育深厚绵长家国情怀

时间:2025-01-13 19:25: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8月31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价值观被✡改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同时也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培育目标,所以两大学科的整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以政史整合课程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家国情怀的培养,顺应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向。党的十八大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指导方向,而立德树人观念的实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教育部在2014年3月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并指导开展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历史可以使我们获得广阔的人生阅历与视野。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人能做什么的唯一线索就是人已经做过什么,因而历史学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进行历史人文教育,其实质意义在于认知自我,了解社会。正如吕思勉所言: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所以,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借助历史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并学会准确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奠定了良好的价值基础,这对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政史整合在情感态度上的目标。历史学科《纲要》要求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政史整合课程是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式丰富多彩,政史学科的整合是其有效途径。在整合过程中,首先要探究两大学科在课程内容中的契合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家国情怀为方向,两大学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内容。

1.爱国主义。

教育的议题不只是有关文化差异的教养,要培养政治忠诚,以此作为文化差异的极限。因此,特定的教育活動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更应当有更高的价值功能与思想追求。其中,历史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我国悠久辉煌的历史。历史教育不仅能充分发挥历史的社会教育功用,也不仅仅是为了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初中学生会为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一百多年的侵略,也是一部抗争史中国人民从未间断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又是一部探索史开明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和激进派都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索活动。初中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能够充分地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残酷侵略的历史史实,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人教版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中都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专题内容,尤其是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此方面的内容较多,例如《中华文化的勃兴》《灿烂的宋元文化》等,涉及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艺术、科技、思想诸多方面,而每一个方面都有着丰硕的⚥、卓著的成果。当我们学习这些内容时,都会沉浸在这些优秀文化的海洋里,尽情地吸取其中的养分精神营养。

3.国际视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主要讲述中国唐朝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和联系,促进了唐朝和其他 シ国家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通过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加强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联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发展。

中国近代出现任人宰割的局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落后敌不过帝国主义国家的强大,而中国的落后又主要是因为清朝后期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认清世界形势,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跟上世界历史的步伐、时代的潮流。

通过学习世界史,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类文明成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文明成果共同构成了多彩的人类历史,每一个文明成果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是需要我们维护的。

三、在政史整合课程中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实践的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又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不失去历史教学本身的意义,在课程中培养家国情怀就要注意一些问题。

1.注意提高教师的素养。

两大学科在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将两大学科的共同内容融会贯通,还需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兼以历史视角和政治眼光,分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潜心钻研,提高自身素养。

2.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

家国情怀,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无形的情感。在政史整合中,不能将其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学生,而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将情感渗透给学生,让其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感化并产生共鸣,达到无言之教的目标。

3.增强政史整合的实践性。

在整合政史学科内容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在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途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旨在培养人对于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理解家与国的互动联系,重点认识国荣家荣,国败家衰,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人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感与自豪感。而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学科的要求,探究两大学科的共同点,辅之以高效的教学策略,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政史学科整合课程的实验研究》(JCJYC16110012)研究成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