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世界历史”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与哲学的中国性
由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所开出的真实的世界历史时代,逐渐地改变了国别史时代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交往与创造的形式。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要求相适应,19世纪的西方与中国世界,其实就已经在不断地呼唤着一种世界哲学,只是那个时代的哲学家们也许还没有运用世界哲学的语词而已。20世纪初期,当哲学成为现代中国知识谱系中的一种知识之后,对于中国哲学的特性问题就已经展开了讨论。不过,那时期的中国学人还无力过多地讨论何为中国哲学的大问题,而主要还是按照西方人的哲学观来重构中国的思想史,写在中国的西方哲学史。
经过近百年的学术探索,当代中国学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认真地思索何谓中国哲学,何谓中国哲学的自身特质的大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见解。本人将在前贤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对于世界哲学与哲学的中国性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探讨,试图在世界哲学与哲学的中国性二者之间做出尝试性的论述。
一、如何通达一种世界哲学?
如何通达一种世界哲学?对于地球村时代的当今世界而言,是否会有一种类似世界政府一样的观念设想,而提出一个世界哲学的概念来?世界哲学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世界哲学这一概念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世界这个概念说起。在我们的哲学史里,有古希腊哲学,有古印度哲学,有中国哲学。很显然,那是指在地域文明时代里一种反映该地域的哲学思想的哲学之整体。作为一个实存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在国别史的时代里基本上在人们的精神之外,人们至多有一种想象中的世界观,如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下观等,而每个民族在实际中似乎都习惯于将自己所处的位置看作是天下的中心。以区域,代替世界,是国别史时代各主要民族在空间意识方而的思维特点,不独中国人如此。进入人们精神视野里的世界,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并逐渐向世界扩展的结果。从此,世界哲学的观念才在少数有远见的思想家头脑中产生,并给出了论述。
二、哲学的中国性
世界历史的时代虽然在一些生活领域里将会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形成一些有利于人类普遍交往的共通法则,但从原则上看,它不会、也不可能取消各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精神的独特性。哲学的中国性问题其实服从世界历史时代里哲学的民族性的普遍要求,是哲学的民族性的普遍要求在中国文化的具体情境里的自然而然的表现。哲学的中国性问题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思考,一是历史上的中国哲学的自身特质问题,二是当代全球化时代里新的中国哲学的自身特性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20世纪里,许多中国哲学家都已经给出了自己的论述,而对于后一个问题,当代少数中国哲学家也已经展开了这方而的思考。
就传统的中国哲学特性而言,以下几位哲学家的思考是颇具代表性的,如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的主流传统就是讲内圣外王之道, 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一种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冯友兰还在比较哲学的视角下考察了中国哲学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西洋哲学语言的明晰性,思考的系统性,推理的严密性相比,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正因为中国哲学在语言表达方而具有这种暗示性特征,从而也使得中国哲学具有诗性的特质。 张岱年认为,中国哲学,在根本态度上很不同于西洋哲学或印度哲学,中国哲学之特点,重要的有三,次要的有三,共为六,除以上三点最为突出的特征之外,还有三个次要特征,其一,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三、当代哲学的新方向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中国哲学的这一诗性特质,需要用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其发展的历史。对于此点,萧芝父先生曾经提出♡了纯化与泛化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哲学史。他说:鉴于哲学史研究曾屏入许多非哲学的思想资料,往往与一般思想史、学说史浑杂难分,我们曾经强调应当净化哲学概念,厘清哲学史研究的特定对象和范围,把一些伦理、道德、宗教、政法等等非哲学思想资料筛选出去,使哲学史纯化为哲学认识史,以便揭示哲学矛盾运动的特殊规律。
但进一步考虑哲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哲学的土壤,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所追求的是人的价值理想在真、善、美创造活动中的统一实现;哲学,可以广义地界定为人学,文化,本质地说就是人化。因而这些年我们又强调哲学史研究可以泛化为哲学文化史。以哲学史为核心的文化史或以文化史为铺垫的哲学史,更能充分反映人的智慧创造和不学史,甚至是世界哲学史,进而重新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探索哲学的不同表达☭方式与不同形态,尝试创造ค出新的哲学形态,写出更加丰满的中国哲学史,乃至世界哲学史。
20世纪80年代末期,武汉大学哲学系的陈修斋先生曾经提出过哲学无定论,的命题。这一思想在当今开放的哲学观时代非常具有理论的启发意义。不仅何谓哲学这一问题本身是无定论的,即使哲学这门学科所给出的一切论断本身也是无定论的。这一无定论的哲学当然不是一种关于真理、关于哲学的绝对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的观念,而只是让哲学处在开放、多元的智慧探索过程之中,从而彰显作为爱智本性的哲学之作为哲学的自身特性,从而培养起人们开放的、多元的、永远探索的自由心灵。这不仅是哲学以及未来世界哲学的本性,ฌ也是未来中国哲学应当分享的哲学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