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巧创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
♫论文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创设情境 方法
论文摘要: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巧妙创设课堂探究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探究、愉快学习。本文作者总结了创设探究情境的方法,以期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结合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认真思索如何创设情境。巧妙创设课堂探究情境,可以将学生的兴奋细胞激活,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现将本人在教学中创设探究情境的一些方法总结出来,与同行进行共同探讨。
一、通过生活、生产实际创设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是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一门学科,很多知识可以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研究这些知识时就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课的学习中可按以下方法巧设情境:
在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时,先利用安琪酵母的广告:“老太太发面不用急,安琪酵母和面里……”来设计引言。我提问:“什么是酵母?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结构?它为什么能发面?”这样提出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学习中,我向学生介绍制作甜酒的方法步骤,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甜酒。
当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生产实际时,他们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二、利用探究活动创设情境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科学探究是一种科学活动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大胆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测定某种食物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例如:“花生中有能量吗?”“花生和核桃哪个能量多?”“熟花生和生花生哪个能量多?”
我尽可能地创设可启发学生到新思维的条件,将他们的问题集中归纳,设计出几种可行的探究课题,使每一小组具有单一的主题,这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和探究。
三、通过巧设活动创设情境
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照本宣科是不行的,巧妙地设计一些活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初中生物比较难理解的一课“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例来说明。
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中,我用以下活动来创设“测定反应速度”情境:在班长的带领下,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做相反动作。全体起立开始,中途做错的自觉坐下,最后产生胜利者。重复做三遍,Σ结果每次的胜利者都不同。
我就此引导:对于这次活动,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我想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方式有关吗?”
“我想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的次数有关吗?”
“我想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用具有关吗?”
“我想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的时间有关吗?”
“我想探究人的不同部位反应速度相同吗?”
……
学生每4人一小组将要探究的问题确定下来,并开始进行探究。
利用活动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进行探究,摆脱以前的那种围绕概念进行学习的方式,在快乐和欢笑声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通过实验观察创设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物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课中,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取A、B两试管,放入等量的石灰水,向A试管中用注射器注入空气,向B试管吹气,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为什么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了而A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注射器中注入的气体成分是否与吸入气体成分相同?”
“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问题的提出源于仔细的观察,现实的背景材料如果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心理冲突,打破知识结构和学习心理的平衡状态,就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起其求知欲,增强其探究动机。
五、运用故事、成语、俗语、谜语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的教学中,我从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入手,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得出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的结论,然后引出遗传概念的教学。又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生动而不失其科学性,适当运用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等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其文学修养,增长其生物学知识。
总之,教师对情境的创设有如牧童放牛、老叟垂钩,只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方能驾驭课堂,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达到理想境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2]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究系列·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福州教育出版社,2005.
[3]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