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生态美育融入途径探析

时间:2024-12-26 13:36: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生态美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渗透到其他领域。在教育体系中,生态美学教育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培养生态人的任务[1],何为生态人?即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則,通过生态审美教育,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情感,提高人的生态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2]。那么,如何有效推广生态美学教育呢?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多数研究者建议从高校入手。大学生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潜在力量,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倘若这部分人树立了生态美学观,对于社会生态美学氛围的形成将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生态美育在全国各大高校愈来愈受到重视,关于将生态美育融入普✘通高校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农林高校作为高校中比较特殊的存在,在融入生态美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特殊性寻求具体可落实的途径。一方面,农林类院校多以理工科见长,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学科,因此农林类院校相对于文科院校及综合类大学来说,人文氛围相对匮乏。但另一方面,在农林高校融入生态美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林高校的自身优势可以与农林高校的环保生态意识相结合。这样 ☻,既可以在校园美育的基础上,融进农林高校的生态意识;又可以提高农林高校的人文气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农林院校中融入生态美育呢?下面是根据调查报告总结提供的具体途径。

首先,在农林高校添加设置生态美育课程,营造人文氛围。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学校设置的许多公共选修课都极受在校学生欢迎,包括音乐欣赏,书法欣赏,影视欣赏,《红楼梦》欣赏等课程,如果能在这些课程中融入生态美育理念,另外增加生态类的公共选修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其次,注重培养教师的生态美育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挖掘生态美。一方面,教师作为审美对象应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其言行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不光要求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生态美育意识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师平常也应加强自身修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生态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对所教学科课程非常熟悉,应从学科本身的特质出发,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所体现的生态美学,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生态美育。

第三,大学生应主动接受生态美育。大学生,毕业之后即将走上社会,将会持续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应当眼光长远,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保持敏锐的嗅觉。现今,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成为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生态意识,主动接受生态美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作为农林高校的大学生,应当比其他院校的学生有更为强烈的生态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和培养生态意识的必要性,关注时事,开阔视野,加强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在大学学习中,要主动接受生态美学教育,在选修公选课时偏向生态领域。

大学社团对培养学生生态美育意识和营造校园生态氛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可利用社团举办各种各样有关于生态问题的活动来加强学生对生态的关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美育意识。这一点上,农林院校较其他院校更具优势。

第四,要用前瞻性和全面性的眼光看待生态美育。要想生态意识充分渗入每个人的生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从细节入手,最好从小抓起。所以说,生态美育不应该仅仅是存在于大学的课堂中,作为父母老师,应该对孩子提前教育。虽说目前进行生态美育的方式大部分是采用渗透性的形式,但它绝不仅仅是艺术学科、人文学科等的附庸,生态美育具有和谐、整体、协调的特性,可以与各个学科相融合,从而进行全面性的渗透。学校在实施生态美育的进程中,不应当只停留在课堂上,也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人文艺术等领域,而是让生态美育在融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同时,更融于生活,这是今后 ☺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校园生态美育的方向以及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修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生态美育的结合;学生作为生态美育的最终受益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相关教育活动,同时学生社团也应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一个原则即遵循生态美育的前瞻性与全面性原则,大力倡导生态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推行并且推动生态美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全方面地与现行教育过程相结合。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