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及高校辅导员美育策略
【内容摘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艺生活受到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问题,如一些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有些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还有部分堕落生活态度、低级欣赏趣味的冲击和影响等。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采取相应的美育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让新时代年轻人在健康、积极、美好的环境中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文艺生活 辅导员 美育
“新媒体时代”造就现代人的文艺生活空前活跃,而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望强烈、追随新鲜事物积极、辨别是非能力薄弱等特点,文艺生活在充分享受新媒体带来的渠道便捷、内容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问题,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艺生活的概念阐述
(一)新媒体时代的涵义
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主要是利用数字、网络、移动等技术,借助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给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因此,新媒体时代是泛指新的媒体形态得以迅猛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新媒体时代给当代大学生的文艺生活带来了广泛的积极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文化交往,♒使大学生接受文艺的渠道向多元化拓展,更新了大学生的文艺观念,使大学生始终处于文化新潮流、新风尚的前沿,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为大学生走向成功搭建了平台。
(二)大学生文艺生活的涵义及主要内容
“文艺”是文学艺术的简称,从语义上看包含两重完全不同的涵义:一是指文学和艺术,二是单纯指文学这一种艺术,文章主要采用第一重涵义。因此,本文中的大学生文艺生活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业余生活中自发自为地开展的文学和艺术活动。
大学生文艺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点评、戏剧、影视、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杂技等作品欣赏与创作、微电影视频创作及观赏、部分文学类网络游戏的参与等。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艺生活出现的消极问题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艺生活受到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问题。
(一)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比较普遍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互联互动、即时传播、共享共用的特征和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美国大片”、美剧、网游,来自西方国家版权的电视节目等成为当代大学生文艺生活的“新宠”。但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有些“反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利用的渠道和腐朽人们思想文化的传播途径,大学生因此难免受到一定影响。
(二)受不良价值观念侵蚀较严重
近些年,有些娱乐节目和电影单纯追求商业化而不注重艺术性,导致文化产业表面繁荣实则贫乏空洞,伪“文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有些低级恶俗及商业化炒作流行。由于网络审查制度不太健全,使很多受大学生欢迎程度高、点击量大的微电影、网络小说、网络游戏中隐晦表达含有抢劫、赌博、家暴等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价值观念存在,必然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人生价值观的困惑。
(三)受堕落生活态度的冲击
当下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网络游戏、贴吧,甚至是现实的文艺工作者中,不健康的生活状态被情欲放纵、意志颓废、拜金炫富、酗酒打架等大量充斥着,这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塑造极易产生观念上的混淆与凌乱。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美育策略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①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广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艺审美素质。
(一)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为指导学生文艺审美做好铺垫
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有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带领学生充分认识“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②,学会欣赏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等各种形态的美,进而推进青年大学生心灵美的塑造。为了指导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辅导员首先要指导学生深入研读马克思经典的美学观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起源、规律以及社会功能等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其次要引导大学生通过业余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对美学知识的学习。大学生通过学习美学知识,可以使思想得以丰富,观点得到充实,并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最后,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大胆地追求美、自觉地追寻美,在生活中善于营造高尚的情趣,培育崇高的理想,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促进健康审美观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感,为学生提高情商奠定基础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③审美情感是一种主观态度,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客观对象和主体心理需要的契合。审美情感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在于现实生活,既与先天因素有联系,又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后天的培养是主要的。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④ (转第页) (接第页) ☤
审美情感决定着能否顺利开展审美活动,没有审美情感的人,不会判断真、善、美,而作为大学生,如果不能顺利地开展审美活动,不会判ฆ断真、善、美,就不可能进行良好的道德修养,也不可能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不能使自己在德行形成的过程中主动求真、向善、好美。美的情感是一种人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需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各种不同内容的文艺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文艺活动中,拥有并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感受个体的青春美、健康美,体会集体的协同美、和谐美。其次,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在各项文艺活动中努力提高艺术水平和层次,学生自己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这种形式会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张扬审美个性
审美能力就是指一个人的审美评价与判断能力,它主要由审美的欣赏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组成。对审美对象理解与感受的程度主要由审美能力决定,不同的人因为审美能力不同,在Ⓐ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所体验的美感往往有很大差别。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审美经验不够丰富,加之当前社会文化风尚世俗化的影响,他们在审美判断中往往容易发生偏差,这无疑会给高校辅导员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笔者认为,根本问题在于坚持健康的审美观、积极参加审美实践锻炼。首先,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业余时间投身于各种健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美去陶冶性情,在实践中锻炼审美观念与方法,提高审美水平,增强审美判断力。其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使之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如对秦兵马俑的欣赏,对秦俑文化知识背景了解较多的学生,其审美感受就会更有层次。反之,由于审美的创造性,即便是两个人的文化知识背景相同,但在欣赏同一个美景时所ツ体验的情趣也不一样,这是审美个性使然。因此,欣赏美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主体正是在对美的欣赏中提高了审美与创造的能力。
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美是生活的最高法则,善于通过各种美育策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教他们学会发现生活的美,欣赏身边的美,提升审美情趣,主动辨识现实中的美丑,以审美的态度导引自己的文艺生活,用审美的眼光观照现实生活,以此呼应精彩的人生。
(注:本文为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2012-055)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3-2-13.
②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7.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5-126.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在读博士,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