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新教育中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及方法的转变

时间:2024-12-26 02:57: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 语文教师;观念;方法;手段;转变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课堂又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地方。语文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才能真正使教学内容得以落实,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必然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教的好,学生才能学的好。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要具备这些素质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创新教育才能得以成功的实施,国家兴旺才有希望。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观念是一个价值、世界观和生活习惯的总和。观念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一种框框,一种思维定势很难改变。语文教师要想在飞快发展的新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作为一种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它的形成必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观直接左右着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教育观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宏观上表现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和价值判断,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反馈的肯定与否定。在课堂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所以教师教育观的转变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如果教师不改变陈旧的、不合时代发展的教ฅ育观,那么实施创新教育只是一句空话。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挣脱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的旧观念的栓桔,树立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学观。⌚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以开发个体自身潜力、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创造根植于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深处并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中,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生活态度,进而成为整个民族的基本品质和整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推动力量。但是由于中国主流文化传统滋养了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传统、教育观念上的惯性和惰性。在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为本位,其表现为以教为中心,重视教法,学围绕教转,忽视学法指导。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ภ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这种继承式的教育是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定产物,在工业社会这种继承式教育是适合于当时的社会发展与需求的。继承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和历史上已经确定的原则、方法以便学生能够运用继承来的知识经验、原则、方法去解决将会重复出现的问题。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则被视为可有可无。由于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转为信息社会后,继承式教育已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继承式教育必须转变为创新教育,在信息社会里对于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是开拓。这样一来获取间接知识经验已不再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创造性地获取直接知识经验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获取间接知识经验被视为获取直接经验的基础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获取直接知识经验的观点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老师不能只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而要更多地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挣脱以教师为本位的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教师不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者,语文教学不只是教学生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探索、思维、想象力、创造性的能力。"

另外,语文教师还要转变心态,克服“教师主人心态”。在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一桶水、一缸水的优势来对付学生的一碗水、一杯水的劣势,生怕学生超过自己,以确保自己的权威和救世主的地位。在师道尊严、“人类灵魂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词的影响下,我们太看重自己了。其实教师既不能独立完成“学生灵魂工程师”的任务,更谈不上独立承受“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担,而教师的灵魂也迫切需要整个社会来塑造。让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固然可以,但为什么不让教师学生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整个社会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呢?

其次,真正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树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学生观。创新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教育,是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还要能够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把全体学生都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创设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明白:教师是导师而不是讲师,学生是主人而不是仆人,教师的“精彩”是重要的,但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所以学生的“精彩”才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而要让学生“精彩”首先要让学生得到尊重,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一句话要有真正的民主的教育观,要主动地把教师的中心地位让给学生,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允许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的存在,学生的认识差异是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学生发表的见解中不能采取简单划一的方法,也不能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有一定道理教师都要给予承认,给予鼓励,对于差生要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自尊、见解。善于抓住他们见解中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厌学的情绪,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把全体学生都看成学习的主人,创设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教学氛围,应该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是创造之人”的道理。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正确的教学方法。邓小平曾指出:“只有老师教好学生才能学好……其中与老师善于教学生、带学生有关。”这说明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必要的,那种“满堂灌”的方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形成和培养。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一成不变”

为“不拘一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兴趣是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内在动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法上要避免千篇一律,课型呆板单一的局面,要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力争让每一节课都出“彩”。要注意提高精讲效果,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不仅求知其然,而且求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探究并掌握创造性的思维式。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讲授《项链》一课,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本原因,他通过泊己的探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玛蒂尔德把自己痛苦的原因归结为生活的一次倡然丢项链对不对? 然后课堂上围绕“是否痛苦”作了种种假设,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机会和空间,通过讨论假设的结论,学生们自然得出女主人公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她追求资本手段及追求的目标都是错误的。这些问题的引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思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认知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由一篇篇栩栩如生的文章组成的,但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情感,人们常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人在理解人物时各有各的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对于学生中的不同见解要充分给予认可。善于营造一个让学生得以自由发展的愉快、生动、民主、宽松,锐意进取的学习氛围,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真切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敢说、敢于争辩、无所顾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的领域。

遵循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强化创造型

语文能力训练。创造性的思维主要特点有:独创性、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创造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比较、抽象、概括,让已知和未知形成新的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创造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不仅思考这问题该怎么问答,而且还要思考“老师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此,它不仅是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过程,也是教师示范如何创造性思维,打破定向思维的束缚,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没有也不需要有固定的答案,这是培养求异思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从同一个端点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为数众多的答案,寻求角度迥异的途径,不强求答☭案的完全统一,但应比较出求异的优劣,鼓励“最佳”,这样的创新思维的训练才是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结合。例 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广大考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开发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杜绝雷同卷。这就标志着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向广大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敲响了警钟。

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粉笔、黑板、挂图、实物、模型等。大多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信息载体,适宜传授知识型信息,语文教学宁的汉字知识、语法理论、文学常识等均属于此类。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确立,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仅仅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教育的需要。为此,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情况下还应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就是一种很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载体多样化、节奏化、方法主体化的特征和表现力强、参与性强、反馈性强的特点。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表、图像、动画、声音等,内容运用载体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求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即时、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用于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上《天山景物记》教师可以制作一幅草原、森林、牧场、雪峰等画面,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没有见过千里草原的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上《荷塘月’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幅月光下的荷花图,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较大,范围较广,利于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跨越时空的信息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开拓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实施对于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具有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才能落到实处。但这项工作是艰巨而伟大的,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才会有收获。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