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研究
摘 要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流转、中小企业及其产业园区发展的实际,建立起以产业园区作为中介来分析农民的土地流转、政府创建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转型成长之间联动关系的理论框架,以揭示三者之间的深层次问题,进而有针对性提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产业园区;联动机制
一、引 言
学术界关于土地流转、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但是把土地流转、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区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还是很少见。目前我国以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背景,就土地流转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土地流转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产业园区,例如四川的成都武侯鞋业、德阳装备制造、乐山夹江陶瓷等,重庆则经过多年发展,在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等行业形成了产业园区。上述这些产业园区都是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产业园区也承载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那么研究土地流转、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什么,以及研究如何通过某种机制把三者联动起来,使其彼此促进,特别是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中小企业转型成长和产业园区健康发展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二、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重要意义
1. 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和推动土地流转合理有序进行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更多的农民脱离土地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当进城的农民或者不愿种地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转包甚至转让出去的时候,土地交易或抵押等能为土地拥有者提供直接的货币价值,这部分人就有了创业的本钱或者在城里买房的能力,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同时又赋予了农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农民创业的压力和进城的难度会大大减。同时,脱离土地的农民可以把土地流转中获得的收益用于创办中小企业,从而进一步解决了自身致富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且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大发展。与此相应,通过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我们就可以反过来凭借中小企业作为桥梁来推动土地流转的合理有序进行,即通过给予土地流转收益来吸引农民自觉参与土地流转,从而使得他们脱离土地进入城市去创办各种个体形式或是家庭形式的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又把流转出来的土地纳入到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或是经济园区建设中来,从而可以使得土地流转合理有序进行,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
2. 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能够为农民进城创业,实现安稳增收指明一条出路
农民贫穷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因为其缺乏必要可自由支配的生产资料。虽然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对土地没有完全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使得土地不能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有序流动。而土地流转则正好搭建了土地进入市场交易的新平台和直通桥,使土地由“死物品”变为“活资本”,从而使土地资本流动起来并能够升值。与此同时,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就可以既通过土地流转对一些进城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或农户提供了政策保障,即是对那些既想从事非农产业,从中获取高额收入,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也无暇顾及经营土地,只好出让土地的农民或农户提供了政策保障,使得他们进城后没有了后顾之忧。又能够同时对于这些没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吸引的和实际指导,把他们引入到通过在产业园区创办各种个体形式或是家庭形式的中小企业来实现创业增收的道路上来。
3. 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能够为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支持
产业园区就是产业集群地,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群集大量企业,以产业群集聚或产业链耦合为基础,吸纳生产要素集中投入从而形成ღ区内经济增长乘数效应的一类经济组织。与此同时,产业园区也是政府合理布局企业的一种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的集聚,以发挥集聚效应。因此通过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就能更好地把中小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从而发挥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本文所指的中小企业既包括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也包括正处于创建之中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支持,而进入工业园区或是经济园区,则既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为中小企业发展节约土地成本,还可以有效利用园区内的资金平台、人才平台、产品和技术平台,以及市场和销售渠道等,从而使得中小企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并且也有利于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加速结构调整。 4. 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有利于产业园区健康发展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如何转变过于严重依赖外需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其中,通过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群,形成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各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发展思路。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户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意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充分体现有偿使用原则,从而积极引导农户把闲置或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耕地经营权流转起来以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园区。这种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实行集中连片建立起来的产业园区有利于园区的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和发挥产业园区的规模经营效益。例如四川省广元市就通过土地流转走出了一条产业园区的规模化发展之路,该市在昭化园区规模流转土地3 000亩,发展香葱、猕猴桃和蔬菜及其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在元坝园区流转土地1 500亩,新建优质桑园1 000亩,建成川北最大袋料地栽黑木耳基地500亩。
5. 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能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要素,而建立在聚集土地基础上的各种产业园区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并且可以通过实现中小企业的集聚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比如浙江,有52个“块状经济”产业园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足以保证园区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从中间产品到劳动力的高品质、低成本的供给。与此同时这种园区性质的集聚经济能够通过对其他经济组织和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吸引力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即是能够通过对人才、资金、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中介组织和机构的集聚,降低取得经济要素的交易成本和技术创新成本、提供技术创新动力、引发技术创新合作、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并且有利于进一步创新企业发展机制、产业发展机制和宏观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三、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机理分析
1. 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内涵
土地流转必然会使得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长期净流出和土地的集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也正是如此,土地流转使农民离土地后,为了生计和长远发展,一些流转了土地的农民开始在城市或是农村创办各种个体形式或是家庭形式的中小企业。因为土地流转既可使得农民不必担心丧失土地,还可以让他们离开土地,并且依靠从土地流转那里获得的收益去进城创业,而对于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创业而言,进入城市或是小城镇创办各种个体形式或是家庭形式的中小企业则是他们很好的选择。
与此同时,凭借土地流转聚集的大量土地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或是经济园区来吸引城市里面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出城入园”或是“退城入园”。这是因为城市里面的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支持,为此可以凭借土地流转聚集起大量土地,并且通过这些土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产业园区来吸引城市里面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出城入园”或是“退城入园”,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转型成长提供保障。
2. 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符合系统理论
普利高津断言,现代科学在一切方面,一切层次上都遇到复杂性,必须“结束现实世界简单性”这一传统信念,要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建立复杂性科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以探索复杂性为己任的理论,我们可统称为系统理论。
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机制,它既是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同时也是农民、中小企业家及其职工和产业园区管理层等相关经济主体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这样一个整体并不是各个生产要素或是各个经济主体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嵌入的一种综合,是从原来的单一生产或是单一经济主体的简单经济活动到多生产要素或是多经济主体的复杂经济活动。
这种符合系统理论的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能够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各相关经济主体的自觉性,有利于发挥经济资源的整合功能,形成经济资源合理利用、优化组合的新局面。
3. 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可能性
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关系使得我们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成为可能(见图1)。
首先土地流转与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土地流转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反之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过程中也有获得土地要素和吸引劳动力的内在冲动,因此也可以认为是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把土地流转与中小企业密切联系起来。
其次土地流转与产业园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产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成片开发,而要对土地进行成片开发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土地流转能够有序进行,只有建立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成片土地开发才能为产业园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土地支持。与此同时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则是推动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动力之一。
再次产业园区与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产业园区作为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银行部门沟通的桥梁,有效整合了各方职能需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点。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因此它们在整合上下游资源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而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模式正好为中小企业激活了这种支持,产业园区又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所以有助于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参与产业园的建设中日益成为一股备受关注的新力量。
4. 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影响因素 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是以实现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共享,和提升农民、中小企业家及其职工和产业园区管理层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并通过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经济主体的相互结合,来发挥各种经济资源的作用,促使这些资源与联动的目标相一致。该联动机制整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子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些子机制有联动激励机制、联动管理机制等。除了这些子机制是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能否充分发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外,其它的宏观和中观因素也对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见图¡2)。
四、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实现路径
1. 协调相关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核心内容
一切利益主体都有其利益关系,从每个活生生的人到大小不等的社会组织或共同体,都不能没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利益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
要构建好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就必须处理好相关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即是要处理好参与土地流转农民、中小企业家及其职工、产业园区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在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过程中就首先要确保使得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获得土地流转之利,这些利益包括增加收入、公平就业、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其次要确保中小企业家能够在流转后集中的土地上创办中小企业的权益,对中小企业进入各种类型的产业园区取消限制或是身份歧视,对因参与土地流转而进入中小企业工作的农民给予各种权益保障;再次要确保产业园区管理层能在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中实现管理意图和政绩最优化。
与此同时,协调好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三者中的利益关系还需要有建立相关机制来予以保障。首先要建立起利益表达机制,即是要培育利益表达主体、规范利益表达客体、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引导利益表达方式;其次要建立好利益分享机制,把参与土地流转农民、中小企业家及其职工、产业园区管理层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相互合作,成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再次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三是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对于产于产业园区的大型农村土地流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应在立项的时候把好关,组织专业人士考察该项目的同业竞争、产业规模、市场前景、技术优势等各个方面,评估各种风险,作出正确决策,保证建立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产业园区能实现良好效益。
2. 完善市场机制是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重要基础
不管是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还是中小企业家或是产业园区管理层及其各级相关政府都是以利益最优化为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同时, 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产业园区的可持续成长也必须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上才可能得以实现。因此市场机制是构建该联动机制的重要基础。
这是因为土地要素的充分流动、农民的自由迁徙与独立自主创办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在产业园区的聚集都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遵循比较优势原理,自觉引导生产要素在农民、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区之间流动,从而促使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
为此首先要打破土地、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区之间的经济壁垒和市场分割,加快构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大市场;其次要制定统一的要素市场法规和标准,防止农民、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区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农民、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区都有平等的市场机会;再次要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农民、中小企业家等各相关经济主体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 完善政府调控是构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关键手段
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产业园区的可持续成长是可以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来实现的,而建立起该联动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政府调控。
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政府的参与微观经济的职能逐渐弱化, 但是其作为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区行政调控者的角色是不会改变的;另外政府作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者的角色也是不可动摇和改变的。
特别是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政府还充当规范市场竞争机制的职责,可以说,政府既是规范市场竞争机制的主要责任者和引导者,又是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协调者,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作为规范市场竞争机制的主要责任者和引导者,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为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产业园区的可持续成长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各种资源和要素在市场上的充分流动;同时,针对土地、劳动力等各种相关要素市场上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对其要素市场的调节功能进行完善,以弥补其市场缺陷,纠正其市场失灵,提高其市场效率。作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协调者,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服务功能,研究制定规划、协议,构建农民、中小企业家等各相关经济主体的协作平台。
4. 出台鼓励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进入产业园区创办中小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首先是要出☠台鼓励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进入产业园区创办中小企业的低门槛准入政策。所谓准入政策,即是某些领域因其特殊性而设置了准入门槛的一系列政策的综合,这种门槛可以是市场主体的性质的门槛,可以是资金规模的门槛,也可以是地域分布的门槛等。一般来说,在一个自由的市场体系内,产业园区是不能设置门槛的,即不能有限制进入的条件的。所以我们在政策上应该鼓励包括农民在内的任何性质的市场主体都进入产业园区创办中小企业;也应该鼓励没有多少注册资金的农民创办的中小企业在产业园区落地生根,还应该鼓励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去任何一个产业园区创办中小企业,而不应有户籍限制等。 其次是要出台鼓励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进入产业园区创办中小企业的财税优惠扶持政策。①加大对农民进入产业园区创办中小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收费进行清理;②对进入产业园区并且由农民创办的从事农、林、牧、渔项目的中小企业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③对产业园区中农民创办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的中小企业,可以免征营业税;④对产业园区中农民创办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1 000万元的部分,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1 000万元的部分,可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⑤对产业园区中短期内正常纳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又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给予减征或免征所有相关税费。
再次是要出台鼓励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进入产业园区创办中小企业的金融优惠扶持政策。①进一步健全产业园区内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增加针对农民创办的中小企业提供专营服务的组织和机构;②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内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信用增进机制,从而解决农民由于缺乏有效抵押担保而难以在产业园区内创办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其具体做法是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以及组建政府全资或控股的担保(再担保)机构等方式,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④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的外部资金供给体系,引导产业园区内资质较优的中小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⑤以产业园区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结合激励机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流转等所需的配套服务,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
5. 健全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管理体系
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制的有效性要有赖于管理体系的健全,而一个完备的联动机制管理体系,必须由要素、结构和功能组成。
在构成要素上,应该建立政府、专家、企业家及其农民为主体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应加强各子系统的建设,通过完善产业园区及其中小企业法规体系、信息管理系统、金融支持系统、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农民和中小企业及其产业园区的危机处理机制等建设,以实现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三者联动能力的增强。
在组织结构上,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动机构的第一层次为联动管理委员会,由政府首长任委员会主任,其成员由土地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园区管理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各方面专家学者组成;第二层次是联动管理办公室,是实行联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实施本地区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三者联动的管理职能。
在功能作用上,本着“信息集成、资源共享、专业分工”的原则,健全联动机制管理体系的基本职能:一是宏观管理职能,即是要履行发展规划、项目评估、工程建设、社会宣传等职能;二是资源整合职能,即是要将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统筹规划与管理,以便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三是服务职能,即是旨在为农民、中小企业家等相关经济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各类信息等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