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影响探析

时间:2024-12-26 02:11: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网络对于校园文化而言,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传播媒介,也是一种代表现代科技文明的文化。它通过变革信息和文化传播的内容、途径和方式,锻炼了学生ฃ的批判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实现了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终极目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跳出现实场域的藩篱,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媒介ณ和虚拟空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数字生活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网络 校园文化 虚拟空间 育人功能

本论文是陕西省2014-2015年度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陕西省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GZKT1410。

以计算机互联网发展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是知识变革的时代,是人类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颠覆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教育作为传播知识、锻炼思维、保存和创造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作为反映了学校综合实力,体现学校文明程度,实现学校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来说,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作出调整和变革,以便在时代大潮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一个迫切和充满挑战的任务。

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负面效应

1.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校学生长期使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这些电子设备,将会造成学生眼睛近视,当前青少年的近视率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幼儿在体检的时候得到医生“少看平板电脑、少玩手机”的告诫。经常使用耳机会对耳朵健康不利,导致听力下降。而且长期使用电子设备所带来的电磁辐射会波及脑组织,使人记忆力下降,出现情绪不稳定、失眠等症状。[1]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损害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引起抑郁、焦虑、烦躁、孤僻等心理问题,影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2]

2.淡化了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网络创建的虚拟空间的确拓展了校园文化的领域,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平台。但人际交往中除了言语信息外,非言语信息眼神、表情、身体姿态、动作行为、空间距离也甚为关键,这些都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面对面交流中获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激情昂扬的态度会让学生深受感染,甚至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其终身难忘。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恰恰淡化了个体的这种生活体验。

3.削弱了个体对深刻品质的追求。电脑、手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流行并充斥于校园,与高雅文化相比,它们无疑具有世俗化、低俗化、随意化、功利化的倾向。受其影响,校园文化因缺乏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处于低水平状态,无法起到引领学生深层次精神追求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的形式,容易使人产生感官刺激。但信息的快捷无法让我们深,刻思考,感官的刺激让我们无法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形式的多变无法让我们专注地做事。

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中育人功能的策略

1.保障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当基础设施还不完备、师生缺乏学校支持的情况下,网络的使用还处于自发状态,此时它主要用于看电影、打游戏、聊天、听音乐等娱乐活动。但是当学校在组织和基础设施上建立强大的支持系统,让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老师和学生至少有一种移动上网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而且学校开发出更多移动上网的应用程序,让学生在网上的所有活动越来越便捷的时候,网络就会成为分享教育资源和优质文化的主要媒介,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学习。移动学习也将成为可能,使校园的文化品位得到保证。

2.教师积极参与的行为是核心。学生身体、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网上大量良莠不分的信息,学生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分析,容易沉迷其中,迷失方向和自我。而单纯禁止、控制和强制只能适得其反,这就需要老师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到网络建设中,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能够追踪网上的信息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学生习惯接受的方式给予引领,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影响。

3.管理者开放包容的态度是关键。校园文化的建设虽然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但管理者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管理者而言“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不学习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要不主动出击,管理变革,驾驭变革”[3]。因此,管理者一方面应该以开放的态度,鼓励师生员工将网络信息技术转换到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因为“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再回到封闭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仅仅与自己对话是远远不够的,仅仅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对话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使用先进的方式和手段来从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宝库中吸取养料,获得文化创新的灵感,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4]。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应具有包容的态度,给不愿使用或暂时对网络信息技术没有兴趣的老师足够的空间。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发展人和解放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以开放的观念,加快变革,以宽容的态度,积极寻找发展的策略,不断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传承和创新,顺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浪潮。

参考文献:

[1]李芒、蒋科蔚:《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第74-76页。

[2]David Porter:Internet Culture.New york:Routledge Kegan Paul,1996.

[3]方柏林(南桥): 《知识不是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第173页✿。

[4]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3,4,第167页。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