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人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之一:低增长下的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7月,习近平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重申了上述新常态观点:“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认为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人社工作如何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 ツ时期需要认✪真思考和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周期就要开始,但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增长似乎并没有出现进一步回升的迹象,经济增长率重新回到了8%以下。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进入收缩期,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经济接近衰退,日本经济低迷不振长达10年,中国经济是缘于自身周期波动的原因,即经济还没有彻底走出低谷,还是受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经济的上升势头遭到了来自外部的制约,这一问题不仅有现实的政策含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实 ッ际上,经济体量达到较高位置时,增长率下降也是正常的,因为基数大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呈现出一种“高位平稳型”的新态势。这种新态势表现为五个波动特点:
第一,波动的强度:理性下降。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的高峰从前面几个周期的20%左右,回落到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11%至15%左右。进入新世纪后,在第十个周期,峰位控制在14%。
第二,波动的深度(波谷的位置):显著提高。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的低谷在前几个周期经常为负增长,而ข改革开放之后,每次经济调整时,经济增长率的低谷均为正增长,再没有出现过负增长的局面。
第三,波动的幅度:趋于缩小。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的峰谷落差由过去最大的近50个百分点,降至改革开放之后的
6、7个百分点。在第十个周期,峰谷落差仅为5个百分点。
显然,新常态是经济周期的反映,是一个客观存在,即与世界经济周期密不可分,也与中国国情密不可分,我们需要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把握规律认识规律并作出主动积极正确的决策。
其次,我们要对经济新常态对人社工作的要求有一个新的认知。人社工作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我们不仅要从政治、战略、人才、改革、维稳等方面看人社工作,也要从经济角度看人社工作,从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人力资源供给需求、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等角度看人社工作。
创业就有风险问题,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企业的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如何解决创业者后顾之忧,创业失败由谁买单,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否则,创业之风难以大兴。以浙江省为例:作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省份,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4%,而西方国家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普遍可以达到20%。④
我们需要把握经济新常态下的人社工作规律,针对性地制定政策。
要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动,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让他们适应社会,在精神层面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资金支持、导师辅导、创业孵化,学校层面可以探索保留学籍的创业鼓励政策、人社部门可以调整应届毕业生政策(毕业生失去应届生身份后可能会给其就业机会带来不利影响)、增加创业就业实习补贴(让更多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要对创业失败者实行“社保兜底”,一些创业失败者往往会遇到人生低谷,一晃几年过去,一些人会感到还是“吃财政饭的保险”,这样的例子多了,创业的人就少了,千方百计抱“铁饭碗”的就多了。我们需要探讨失业保险对再就业的作用,让失业保险金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让失业者也能够有安全感,也可以有过得去的生活保障和尊严。对于有创业意向的群体❅给予财政支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功能。
要对中小微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人社部门的政策要“锦上添花”,但更要“雪中送炭”。中小微企业在社保缴纳方面遇到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这些企业恰恰是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经济新常态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挑战,更有机遇,政府部门应当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改革的实践中更接地气,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向改革和转变工作作风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