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拳法与握拳法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

时间:2024-11-13 10:17: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穿刺部位

手背浅静脉是临床输液最常用的部位 ,它具有暴露部位最少 ,活动限制最小等优点。因此,临床静脉输液90.00%以上选用手背浅静脉。

二、血管的充盈度

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病人血管显露程度的影响。常规扎止血带后进行反复用力握拳运动(握拳及松拳) 6 次 ,时间 6~8 s ,静脉即可达较为理想的充盈度。研究表明 ,浅静脉穿刺采用反复握拳运动可明显加快静脉充盈的速度。由于静脉血管易受周围组织压力的影响 ,当进行用力的反复握拳运动时 ,肌肉快速地不断收缩与放松 ,使肌肉间的静脉受挤压 ,静脉回流加快[2]。同时反复握拳运动牵拉上臂肌肉 ,通过牵张反射、 张力增加协同压迫动脉 ,使动脉血流速度加快 ,手部动脉血容量增加 ,使静脉回流量也增加。肢体进行静脉穿刺时 ,在穿刺点近心端扎止血带后握拳 ,增加远端静脉回流阻力 ,使静脉压升高 ,浅静脉充盈而利于穿刺[3]。采用用力的反复握拳运动进行静脉穿刺 ,能有效增加静脉血流量 ,明显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 ,提高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此方法简单、 易行 ,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同时减轻病人的痛苦。

三、穿刺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握拳式穿刺 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使血管显露。操作者用左手拇指绷紧皮肤, 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滑动, 按常规穿刺。

2.实验组采用松拳法 垫一小枕于病人手的腕关节下 ,在穿刺部位上 6~12 cm处扎上止血带。嘱病人手部完全放松 ,手背自然垂下 ,护士手轻轻按。摩病人的手背部 ,嘱病人心情要放松 ,手不能用力 ,轻拍手背部的血管使其暴露或血管充盈[4]。常规消毒皮肤后 ,操作者用左手固定病人的手成背隆掌空束指状握于手心 ,拇指绷紧穿刺处的皮肤 ,固定血管并将管腔往下压 ,右手持穿刺针 ,在血管正中或斜面处向血管迅速刺入。

四、穿刺成功率

1.采用传统的握拳法静脉穿刺, 握拳时手背低于掌指关节, 因此穿刺手背边缘血管、指蹼关节处血管时妨碍进针角度,必须将头皮针尖刺入皮肤后, 再挑起皮肤向前探入血管,增加了病人痛苦, 且护士着力差 , 血管不易固定 ,影响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加之病人掌握不了用力大小,握拳过紧使皮肤紧张压迫静脉,不仅影响血管充盈度 ,且影响手指动静脉回流;当皮肤紧张而头皮针尖斜而锐利 ,快速进针时 ,常将皮肉切掉堵塞针孔[5]当穿刺血管浅 ,松拳时血管轻微回收 ,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脱出血管外而致局部慢渗、肿大现象[6]。

五、患者疼痛程度

1.嘱患者握拳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 ,患者对穿刺局部很敏感 ,使穿刺时的疼痛加剧。握拳♋法穿刺时 ,患者手背僵硬 ,操作者不易绷紧皮肤,尤其对手背♋近指端血管进行穿刺时 ,操作者左手无法握持 ,不利于操作[8]。另外 , 握紧拳头时病人的手背部静脉皮肤绷紧 ,血管所受的压力增大 ,管腔变瘪 ,变薄 ,进针血管时与管壁之间产生磨擦力并向四周放射 ,增加了对血管周围皮下组织和神经末梢的刺激,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加大 ,尤其是瘦弱者更是如此。握拳法静脉穿刺成功后 ,三松 (松止血带 ,松拳 ,松调节器 ),患者往往在松拳过程中 ,由于血管轻微回弹 ,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败 ,再次穿刺时 ,由于患者害怕再次失败而更加紧张 ,结果使患者感觉疼痛加剧。

2.松拳法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 ,患者因不用握拳 ,全身是放松的 ,患者处于松弛状态。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到手部 ,因而对穿刺时疼痛的敏感性就降低。此外,松拳时手背部静脉完全放松成自然状态 ,静脉管腔不受压迫 ,血管的血液充ฅ盈度大 ,进针时血管内的血液缓冲力大 ,减少了对管壁的摩擦力及向四周的放射 ,减少了对肌纤维的牵拉及损伤 ,疼痛感自然减少。当操作者左手拇指固定病人的血管时 ,使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被绷紧 ,用力是上下方向 ,而并没有向左右方向放射 ,进针时对皮肤的刺激减少 ,疼痛感就不明显[9]。松拳法静脉穿刺后 ,只需二松 (松止血带 ,®松调节器 ) ,不必松拳 ,因而就不会因松拳造成穿刺失败。

六、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病人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手部静脉穿刺是临床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 , 占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地位 , 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不仅能在抢救工作中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也能减轻由于穿刺失败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加强此方面问题的研究,使静脉穿刺这一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更加规范、科学,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