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胜任力导向下汉语言文学教改方法
摘要:胜任力是基于学习动机、自我概念、角色、特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反映人的综合素养。将胜任力理论应用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是发挥胜任力理论的导向功能,提升汉语言人才的语言能力和素质。文章从胜任力理论探析入手,审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发展困惑,并从优化教学改革方向上,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强调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并重的教改目标,促进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关键词:胜任力;汉语言文学;教改模式;应用研究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知识分子培养目标的大学教育,迫切需要从人才目标、培养理念、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以满足新时代语境下的改革诉求。
1任力理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
斯宾塞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论”将人的素质比作一个冰山模型[1],为胜任力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点。知识、技能作为“基准胜任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来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类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倾向于文化修养与人文素养,注重品德修养、文人情趣的积累。面对社会文化转型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需要从自身学科定位上,突出中文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特别是文化知识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中文人才要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愿意读书、会说话、能写作。为此,立足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ญ从倡导学生实践能力养成上,注重知识创新、强调沟通合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讲究知识传承与获取的辩证统一,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任力导向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模式构建
胜任力模型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打破传统片面追求“教”而忽视学生“学”的教育格局,立足于教学过程,从对文学经典知识的学习与传承中,优化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知识体验中来接受和内化。
2.1注重人文性、应用性学科导向,优化课程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顺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上,要突出人文应用型培养特色。当然,不能为了强调“应用性”而削弱课时,而是以核心课程为主,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外国文学等为主体课程,同时,再延伸和增加其他学科课程,如民间文学、中国思想史、电影赏析等,构建出极富人文精神的新课程体系。另外,在汉语言专业特色教育上,要强调方向分流,对于追求学术性的学生,可以强调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与训练,如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等;对于倾向于汉语言应用方向的,可以增加普通话、演讲与口才训练、人际沟通学、商业策划等课程[2]。多种课程的分流,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需求来选择。
2.2拓宽教学途径,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在教学改革中,要立足当前教学体系,深化和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引入“知能攀登工程”所谓“知能攀登工程”,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综合能力。一是对学科课程的学习,结合学科教学计划,通过分期学习、成绩目标对照来修完相应学科课程;二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主要从制定读书计划,明确阅读书目,引入必读书、专业拓展类图书种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爱好、方向来拓深专业素养,为高年级的学科分流创造条件;三是对基本能力的提升,主要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上,突出学生的自学 ϡ能力、专业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同能力等,并从能力提升计划与对照中来渐进养成;四是对自我素质的培养,每一个学生依据本系所制定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纲要”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来突出综合职业素质,并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化国学诵读教育国学课程是增强人文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营造良好学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在国学课程教育实践中,一方面突出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如开展各类国学系列课,让学生从国学诵读与讲解中,熟悉和了解国学文化,突出古文化素养;另一方面组织观看国学主题影视作品,如《孔子》、《墨攻》、《赵氏孤儿》、《孙子》等影片,从国学影视评论中来深谙其真谛。另外,邀约省内国学学者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排练国学话剧、情景剧,诗歌朗诵会、诗词交流会等,让学生从古人、古诗、古文化中深刻体会其中的人文意蕴。读书可以知礼,为营造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利用每学期假期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并将之纳入到阅读制度建设中。每个学生每年要阅读五本书,包括人文类书籍3本,其他专业书籍2本。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细化读书笔记内容,如读书概要,名句经典文摘,读后感等;平时开展读书交流会,特别是在年度读书交流、班内读书研讨会中,帮助学生总结读书心得。注重“四项能力”训练,突出人才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特色培养,要注重“四项能力”教育,即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现代办公能力。强调学科教学实践性,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特色。在写字能力上,一要避免错别字、不规范字的出现,二要突出字体书写的专业化,特别是对未来可能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更要从最基本的“三笔字”即钢笔、粉笔、毛笔三种专项书写技能培训上来突出学科专长。写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常用的公文、应用文写作,以及相应层次的文学写作能力,通过开展写作能力竞赛活动,应用文写作比赛等,从中评选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增进相互交流与学习。说话能力重点体现在普通话表达、®即兴♫演讲等能力,在实践教学上通过组织辩论协会,每学期定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从自我才华展示中锻炼心智,提升自信[3]。现代办公能力主要是基于现代就业环境需求,突出信息化技能的学习。如办公软件的学习,增强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力。
2.3强化教改探索,改进教改评价
教改工作是渐进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围绕胜任力理论要求,立足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实际,在制定教改方案过程中,要突出各教研室间的交流与合作❧,着重协同好三方面问题。一是明确教改内容,各任课教师要积极献言献策,全面查阅相关专业期刊、书籍,集思广益,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案例;注重引入外校、外聘学科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商讨教改策略。二是注重教改方法创新,特别是结合文科类课堂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模式。如引入学生登台讲课,鼓励学生自编情景剧模式,开展课堂诗歌朗诵鉴赏会、诗词研讨会;在语言类课程上广泛搜集和整理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三是注重教改监督与考核评价,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是推进教改工作的基本保障,针对师资考评工作,设置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扶持青年教师胜任岗位;针对学生评价,拓宽评价渠道,创新评价方式。如引入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评价,转变过去侧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查方式,适当尝试开卷考试,即兴口试、现场转向小论文等方式,突出学生自主性,增强学生应用素质和能力。
3结语
胜任力是基于岗位需求的个体职业能力,其综合素质决定了未来的工作绩效。基于胜任力理论,来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路径,要突出教学目标、教改模式贴近学生实际,考虑到学生自身能力、兴趣、性格特质,从强调学生职业适应力、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上,实现学生自我素能与社会、企业用人需求的充分对接。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徐东北.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14:56-58.
[2]田会云.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性浅探[J].陕西教育.2016:29-32.
[3]刘焕芳.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市场.2016:61-63.
作者:李惠然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