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源基本概念-太阳能灯节能技术论文(1)
一、绿色照明工程项目:是指由国家经贸委和联合国环境保护计划署共同实施的,旨在促进照明产业发展,在全社会构建一个绿色照明环境的促进计划。
二、绿色照明:指的是采用高效绿色光源,经科学设计构建的高效节能、明亮舒适的照明环境。
三、绿色照明技术指标: 一是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充足,环境明亮。 二是太阳光色,看任何色彩不产生色偏(不变色)、显色性能好。
三是光通量稳定,不波动,无频闪效应危害,无光污染,✯给人的感觉舒适。 实现绿色照明技术指标的决定因素,是绿色光源技术性能的优劣
四、绿色光源主要技术性能:优质绿色光源,应具有以下主要技术性能: 一是高光效、高亮度、高节能。光效:即光源每W电功率产生发出的光能量(俗称光通量)。
单位:流明/瓦特(Lm/w)。光源每W电功率产生的光通量越多,光效越高,亮度越高,节约能源越多。
二是太阳光色、高显色性能。电光源产生的光频谱,即:光的颜色应是太阳光色。
这样在观看物体表面颜色时,才能不产生色偏、不变色,显示物体表面的原本颜色。 为表示显色性能优劣,引入显色指数R值的概念。
以太阳光R=100为标准,绿色光源R值应为:R≥85。光源的显色指数R值越大,光源显色性能越好。۵
三是光通量稳定、不波动、无频闪效应危害。电光源产生的光通量不稳定,产生光波动,称为频闪。
频闪产生的危害性称为频闪效应。频闪效应实质上是光污染,其危害极大。
其危害表现详见《论电光源频闪效应的危害性及改进技术对策》一文。 当前,广泛采用的T8直管日光灯(电感式)、白炽灯、高压汞灯、钠灯等电光源。
其光通量的波动深度在55—65%,波动频率为每秒100周,频闪效应的危害性很大。消除频闪效应的技术措施,是提高驱动电光源发光体发光的电功率频率。
绿色光源其驱动电光源发光体发光的电功率频率应在40 KHz(千周)以上(CE认证规定在40 KHz以上),才能避免频闪效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前有些生产厂家,科技开发能力较弱。
市场上电子式直管日光灯和大部分节能灯的,驱动电功率频率仅为20KHz左右,甚者低至15KHz左右。其光通量仍存在25-35%的波动深度,频闪效应的危害性仍然很大。
五、照明科技部分物理量的物理定义:
1、光通量:电光源产生发出的光能量,称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Lm)。在某固定的空间内,电光源产生的光通量越多,人对周围环境的视觉感觉越明亮。
2、光效:电光源每w电功率产生发出的光通量称为光效,单位为流明/瓦特(Lm/w)。电光源每w电功率产生发出的光通量越多,表明电光源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的效率越高。
3、有效瞳孔流明(俗称有效视觉光效):指的是在电光源产生发出的光通量中,能被人的肉眼视觉感觉到那一部分可见光。有效瞳孔流明为纯数字物理量,它表明的是光源光通量的有效性。
电光源的有效瞳孔流明倍数越高,光源实际的亮度越高。因此在工业、商业照明中,应选用有效瞳孔流明倍数高的光源。
常用电光源的有效瞳孔流明倍数关系。
4、色温:指的是电光源产生发出的光的颜色。为直观量化,通常引入K氏温度的概念进行描述。色温分为:低色温、中度色温、高色温。
(1)、低色温:K氏温度在2700K-3500K。如早晨8时以前的日出,钠灯、烛光等发出的光为低色温ษ。含有长波红、橙光较多。其光色表现为较柔和,给人的视觉感温馨温暖。
(2)、中度色温:K氏温度在3500K-4500K。如上午8时以后,10时以前的太阳光。含有较少的橙光和较多的蓝光,其光色表现柔而亮,给人的视觉感清晰舒适。
(3)、高色温:K氏温度在4500K-6500K。如上午10时以后,下午2时以前的太阳光,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等发出的光为高色温。
含短波篮、绿光较多,其光色表现为自然太阳光,给¿人的视觉感明亮舒适。电光源色温高低,并不表明电光源性能优劣。
对电光源色温高低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应用场合和照明目标的需求而定。对于工业和商业环境照明,要求明亮舒适,显色性能好,应选用高色温的电光源。
5、显色性能:电光源发出的光,显示物体表面原本颜色的能力。光源显色性€能越高,物体表面颜色越真实。
为量化描述显色性能,引入显色指数R值的概念。以太阳光R=100值为标准,电光源的R值越接近100,说明电光源的显色性能越好。
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