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琵琶行》——悟琵琶术
读《琵琶行》——悟琵琶术
【摘要】:《琵琶行》用精湛的语言深刻而透彻地刻画了琵琶的形象,并将其完整的、可感的形象灵活而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将诗情与乐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不少启示,以加强我们的技法和情感体验,使我们的音乐素养得到升华。 ヅ
【关键词】:琵琶; 演奏技术情感唐代是琵琶技术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琵琶技术对我们现在研究琵琶的技术发展及衍变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史料。唐代极负盛名的叙事诗《琵琶行》就是生动的写照。诗人通过极富于音乐性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诗中主人公琵琶女的内心情感波wWw.LWlm.com澜及其精湛的琵琶演奏技术。其丰富的聆听乐曲的想象感受、动人而优美的诗句,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扣人心弦的琵琶鸣声,目睹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感触到人物复杂的内心波动。文章就对《琵琶行》中所提到的技法稍作研究。
一、“轻拢慢捻抹复挑”
此句诗简洁精练的展现了琵琶演奏技艺中的几种基本指法:
“拢”是指左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后世称为“推”;“捻”指左手手指按在相成品上左右捻动,后世称为“吟”和“揉”;“抹”是右手向左或右拨弦,后世称为“弹”或“挑”;向左拨弦,后世称为“挑”。“推”、“吟”、“揉”是琵琶演奏技术中左手常用的基本指法。在琵琶繁复众多的演奏技法中,左手行腔作韵的演奏技巧——润腔是最能体现琵琶音乐中对于纡回、缠绕、一唱三叹而后绕梁不绝的“弦外之音”乐意审美追求的技유巧,而“吟”、“揉”、“推”都是琵琶音乐润腔中左手主要的演奏手法。它们不仅是变化最为丰富的润腔手法,同时也是表现琵琶乐曲中腔韵之美的重要要素。因而要充分体现琵琶的润腔之美,就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几种指法。
“推”不需要过高的技术难度,只要音准即可,适于表达婉转细腻的情调,可让曲调柔美纡回。“吟”、“揉”则有大有小了。“吟”是通过手指按弦后在品或相位上作来回屈伸的动作,制造音高、速度、幅度、密度等不同的音波变化.“揉”则是由手腕及臂带动手指在品、相位上沿斜上与斜下的方向运动。吟揉可以通过其在动作方式、方法与活动形态等方面的多种变化,依据其音波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气质、色彩。因而一个好的演奏者应掌握多种吟揉方法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使演奏技术语言贴切于音乐情感的需要,使音乐充满意韵美。
“弹”、“挑”则是琵琶演奏技术中右手最基本的演奏技法,是所有右手指法的元动作。音色是表现音乐意、情、趣的要素之一,而极具个性的音色是中国乐器的一大特点。①琵琶的音色特质是清亮、圆润而又短促、干净的“金石之声”,这不仅是其音色的特质,而且是其基础的、常态的主体音色,而这种音色自然出自琵琶最基本的技法“弹”、“挑”了。因而要使琵琶演奏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就首先要从“弹”、“挑”练起。“弹”、“挑”音色的多种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右手技术的演奏形态而获得的。具体的改变方式可从指甲用锋、过弦速度、动作部位、触弦位置,入弦深浅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从指甲用锋方面来讲,以食指“弹”为例,其常用上偏锋、正锋、下偏锋及侧锋,用上偏锋拨弦所发出的声音细而薄、缺乏厚度及亮度。正锋拨弦发出的声音非常明亮但缺乏厚度。用下偏锋则声音厚实但音色偏暗。用侧锋则使音色较之其他的用锋音色是最厚实的,音色圆满、宽厚。从击弦速度来讲,演奏中击弦果断、迅速、有弹性,声音音色则属阳性,音色明锐、轻快。但若使用慢速击弦,其声音音质则属阴性,其音色柔和、圆润、可给人以空旷、遥远、飘逸之感。
从动作部位来讲,以手指为演奏技术主要动作部位发出的声音音质单薄、音色清柔、脆亮;以腕为演奏技术主要动作部位发出的声音,音质丰满,音色刚实、透亮;以臂为演奏技术主要动作部位发出的声音,音质圆润,音色宽厚有力。但这三者并不是独立并互无联系的,相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协调的关系,只有协调好它们之间的配合作用,才能使技术得到熟练流畅地运用。从触弦位置来讲,常用的触弦位置应在离复手5-6厘米处为宜。击弦点靠下端,发音厚实;击弦点逐渐上移,发音则暗淡、飘渺、空旷。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的力度、情绪合理选用相应的触弦位置,如《彝族舞曲》引子的双音滚奏,常需要在弦的上部,也就是按弦位置与复手之间的三分之一处,这样,音色就会显得松驰柔和,使得旋律优美秀丽、柔和恬静。反之,击弦位置靠ϟ近复手处,这样演奏出来的音色比较尖锐、坚硬,适于表现阴森、紧张的气氛,如《狠牙山五壮士》中连续的附点节奏型,运用这种音色便生动地刻画出日
军凶残阴森的形象。
从入弦深浅来讲,指甲触弦的深浅与臂重的多寡及指尖阻力感的大小密切相关。指甲入弦深指尖的阻力大,音质沉润、丰满,音色刚实、厚亮,指甲入弦浅置于弦上的臂重少,阻力小,音质脆锐,音色轻柔、细薄、清透。二、“大珠小珠落玉盘”
无疑,此句诗便是琵琶演奏技法中最有特性的指法——“轮指”。
一曲终了,一个未接触过琵琶的听众,往往对“轮指”的印象最深。私以为,原因有三:一是觉得“轮指”的手型很美;二是为“轮指”线中带点,连点成线,线连成面所演绎出来的优美旋律而动;三则是白居易此句经典诗句与“轮指”的特点刚好吻合,听者自然而然地就对“轮指”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而“轮指”只有演绎出晶莹透亮的颗粒性音乐,才能演奏出珠落玉盘之声。反之,若其没有颗粒性,点不成线,线中无点,加之杂音,就会使原本美妙绝伦的音乐黯然失色,变得刺耳难听。
要练好轮指,就必须首先练好弹挑这一基本动作,只有先把最基本的指法的各种音色掌握并灵活应用,才能使轮指这一衍生指法的音色也得到较好的发挥,使之既能演奏出“大弦嘈嘈”之“急雨”,又能演奏出“小弦切切”之“私语”,进 シ而有“银瓶乍破”和“铁骑刀枪”之声。这里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诗句中的“大珠”与“小珠”。我认为有两种看法,一是轮指的轻重造成“大珠”与“小珠”之别。根据音乐情绪的需要,演奏者在音乐情绪激动之处用力较大,演奏出清晰、透亮、清脆的“大珠”;在音乐情绪柔缓之处用力较轻,演奏出柔和、含蓄、细腻的“小珠”;二是食、中、无名、小指演奏旋律线,形成主要的清晰的“大珠”之声,大指则作伴奏,演奏二、三、四弦上的伴奏音,形成辅助的、含蓄的“小珠”之声。总之,“大珠”、“小珠”使音乐形成对比,演奏出大小珍珠与玉盘碰撞出的动人音乐。
三、“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四弦裂帛”之声就是“扫弦”了。
“扫弦”也是琵琶演奏技法中的重要特色之一。正因有了它,琵琶才能演奏出“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音响效wWw.LWlm.com果。无论从听、感、观上都能给听众超凡的音乐刺激,一般武曲和乐曲的高潮都会用到“扫弦”,或者为了营造氛围,将其加宽加厚加长,将其变成“夹扫”,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等,而这些高潮无不带给听众扣人心弦之感。然而,要弹好“扫弦”,也并非一件易事,既要做到四弦“一声”,又要有“裂帛”之感,就要认真练习,认真琢磨其音色。要使四根弦一齐发出声响,还要使四根弦弹出后的音色一致,就要保证手指在每根弦上的力度均匀,手指要有力,不能睡在琴弦上,一带而过,否则,声音就会发软、甚至出现杂音。
四、“未成曲调先有情”演奏好基本的技法,就要加之以情了。
情则无乐,琵琶艺术和一切音乐艺术一样,除其特定的音乐内容外,情感和情绪应是表现的首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审美要求,不但适用于声乐,对琵琶演奏而言,也是恰如其分的。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其乐曲尽管音准、节奏,演奏得十分准确、无懈可击,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不能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问题何在?原因自然不少,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很好地解决演奏中的表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缺少情感体验,从而导致了艺术感染力的贫乏。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意志的表达和智慧创造的载体,历来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高级形式和有效方式。人类创造音乐,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理想,寄托内心情操,表现审美情趣,满足审美需求的最令人向往的表现形式之一。大凡音乐都是如此,琵琶音乐自然也不例外。因而当技术达到一定境界时,就要加之以情感的运用了,化“技”为“情”,情技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进而通过乐曲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能最终使得“满座重闻皆掩泣”,也正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融情于曲——“未成曲调先有情”,其演奏确实感人至深,才能激起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要达到此等境界,并非易事,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提高我们的情技。首先,要熟悉乐曲的背景。战术中讲究:“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将其借鉴过来,其实也并无不可。乐曲,即是“彼&rdqu℉o;,我们只有熟悉了乐曲的背景,了解了它要表达的音乐内容,才能更深入地挖掘它的音乐思想和内涵,从而用更深的情感去表达它。
其次,就是要知“己”了,这里的“己”,我们不妨看作是琵琶本身的技术。了解了乐曲的内涵后,就要
思考要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更确切地表现、刻画作品形象。②通过联想对乐音、乐句、乐逗的节奏、速度、语气、表情进行体验和揣摩,并将一些特有的技术融入情感之中,找到自我空灵的精神,化为音乐。比如在琵琶乐曲结构中,大量运用着散板,散节奏的实质在于“拍差”节奏的存在,是一种乐音时值长短张力的松紧变化,但并不是节奏的断开,因而在散板的乐段中,应在散的形式中,保持气与惯的衔接,把握伸缩灵活的句逗及律动感,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音乐效果。
最后,在演奏乐曲时,要让自己尽可能地全身心投入到乐曲之中,将每个乐音都思想化、情感化。琵琶演奏家杨靖老师曾经说过:“每一个乐音都是有思想的”。琵琶音乐的美就在于意、韵。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云:③“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以由生矣”。从陆时雍的这段段话中,可以看出传统音乐艺术美学的生成法则,就在于浓淡、显隐、露藏直曲、虚实、动静、繁简等一系列的对比、转折、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我们不妨借鉴之。在乐曲的情感表现方面,运用对比、层次、色彩、冷暖等手法来表现乐曲。让每一个乐音都有思想,细细体味手与心—演奏技术与音乐理想之间独特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将情技揉合,体现出琵琶音乐的腔韵之美。 以上便是通过读《琵琶行》所总结的“琵琶术”wWw.LWlm.com,古人将其精髓穿越时空地传授给今天的我们,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单纯地接受,而更应从中学习并挖掘出更多有用的精华,以使琵琶艺术得到长久的传承和发展。参考文献 [2] 杨靖. 《琵琶乐曲演奏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探微》,《中国音乐》[J]. 2007.1. [4] 修海林编著. 《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世界图书版社,2000版23页.
[5] 李景侠. 《中国琵琶演奏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