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关键词】 安徽省 经济发展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但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且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城市不能在经济建设和农村建设两方面同时抓。安徽省16个城市内部的具体发展状况如何,以及该怎样做到均衡发展值得我们研究。
部分学者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做过研究,方叶林等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向量、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น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刘丽萍基于皖北、皖中、皖江、皖南的地域空间划分,从计量角度分析测评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表明第二产业是导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以上是利用数学、计量方法对安徽省的县域经济进行分析,所做的研究并没有具体到每个城市。本文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特征作出分析,指出各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本文将安徽省的16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建立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与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每个城市在综合经济和农村建设两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指标选取及分析方法
三、因子分析
1、数据来源
2、数据分析过程
本文使用SAS9.2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计算其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前2个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3所示。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明,每个因子仅对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因此根据表4可将指标分为两类,并结合经济知识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如表5所示。
第一个主因子F1在X
1、X
3、X
4、X
5、X
6、X
7、X
1
4、X
1
5、X16上载荷比较大。这一因子主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工业生产规模、卫生服务及科技水平,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因子,故而称其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
计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结果如表6所示。
四、基于主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根据指标特征,在因子分析得到的两个公因子得分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安徽省城市聚类谱系图(见图1)。
根据R2或半偏R2统计量(见表8)来决定分类数。从R2统计量(RSQ)来看,R2越大说明类越分开,聚类效果越好,但它总是随着分类数目的减少而减少,故我们应找到减少缓慢到减少快的转折点,取减少快的上一⚥次聚类,0.890-0.481=0.409为最大差,结果分为4类,如表9所示。
五、基于分类的各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1、第一类:合肥
3、第三类:亳州、宿州、六安、阜阳、蚌埠、滁州、安庆
4、第四类:芜湖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