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课后师生交流的新桥梁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流新媒介的广泛使用,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迎来“微时代”的发展新契机,日渐显露出手段方式的革新性、教育功能的延展性和发展空间的开拓性。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在网络交流新媒介的结合运用、师生教学关系的多样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传输,以及课堂、课后教学的衔接融合等方面,都反映着“微时代”的发展内涵。重新审视和反思“微时代”的课后教学,能够有力促进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发展,为提升和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种建设性的新思路。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网络交流新媒介
近年来随着新媒w技术的迅速发展进步,网络交流形式越来越成为社会性交往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特别是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流媒介,作为“青年大学生最受青睐的网络交流方式,对他们的生活、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得失并存[1]。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理论课”)来说,如何适应这种“微时代”的新形势,扬长避短,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展现出新的教育活力,就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重视和认真解决的新课题。
在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中,关于课堂教学在“微时代”环境中的发展问题,已经得到较多的关注和探讨,但是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能否向“课后”方向进一步延伸发展的问题,仍然较少有人注意和重视。事实上,在“微时代”的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拥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能够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流媒介,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成更为丰富多样、生动亲切的形式为学生所感受、理解和认同,也让学生与自己形成更加日常化的教学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传知授业,解惑释疑,并以切身的言行影响和涵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此意义上,毫不夸张的说,“微时代”的课后教学完全能够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重要补充,能够让后者更具有可亲可近的生活性,也更易于让思政理论课对学生发挥出入脑入心的内化影响。
一、“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发展新契机
在“微时代”兴起之前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课堂”始终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场合与环境,也即是“主阵地”。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言行都是围绕课堂而展开,力求通过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感染和影响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与熏染。这种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方式,毋庸置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
但是,时至今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达进步,网络交流新媒介也逐渐兴起和流行,这对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理念及模式,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对其教学实效性也造成重要影响。在此新形势下,反思原有的教学模式,寻求与“微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便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当务之急。而在现有的讨论中,一般研究者仍然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上,却对“微时代”来临后可能带来的“课后”延伸教学的新契机,存在着极大的忽视,并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探讨。这不能不说是“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中的一大缺憾。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课后教学”并非完全不存在,不发挥实际的作用,而是由于交流条件的现实制约,课后教学往往只能表现为师生之间的有限交流,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完成,却无法让教师对学生进一步发挥出日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将传知解惑、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有效延伸至课后环境中继续开展。因此,从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后教学的现实效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到很大的局限和制约,难以更有作为。但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后教学问题产生了新的解决的可能性,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契机:
1.课后教学手段方式的革新性。与传统的课后教学方式相比,“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后教学具有更为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段和方式,能够为学生广泛接受和使用,体现出较强的教学辐射力。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流新形式,在“微时代”有着极为普遍的社会影响,是年轻大学生喜欢和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这些“微时代”的交流新媒介,日益得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重视和认真对待,越来越成为促成教学革新发展的时代性因素。在此过程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教学,都逐渐显示出新的发展契机与趋势。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后教学来说,“微时代”网络交流新媒介的普遍使用,空前地突破了传统课后教学形式的瓶颈化局限,使课后教学开始拥有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方式的可能,也让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够发挥出更为深入持久的教学影响。
2.课后教学教育功能的延展性。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的地位、功用并不等同,而是有着明确的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具有主渠道作用”[2],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责任。但与此同时,课后教学作为辅助性的教学构成,具有进一步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延展性功能的重要责任。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能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也能够将这种教育实践深入延伸到课后的时空之中,借助网络交流新媒介,继续对学生产生教学影响,深化和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对后者形成有力补充的作用。由此而言,课后教学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来说,并非可有可否无的组成部分,而是可以在“微时代”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掘,能极大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新的着力点。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促进后者教学效果的有力夯实,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3.课后教学发展空间的开拓性。在传统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方式的制约,课后教学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出有力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微时代”的到来,让课后教学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能够在微信、微博、QQ等网络交流新媒介的带动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授课教师以往主要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知识思想的交流,在课后却缺少日常化的教学交集之处,这不仅使授课教师对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有更为直接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而且也使授课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微时代”的网络交流新方式,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从课堂走向课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采取积极介入的教学行为,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从中可见,课后教学在“微时代”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有着远胜以往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其广阔的拓展性[3],对高校思政理论课“超越传统课堂空间,拓展课外校园生活空间、社会实践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进而“树立全新的教学空间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因此,迫切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发掘。
“微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后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课后教学发展空间的重视开拓,不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对课后教学有所新认识,而且让课后教学也开始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变化因素和革新内容。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新发展
“微时代”➳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教学,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能够形成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内涵、新特点,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虽然目前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中,课后教学问题仍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但作橐桓鲐酱于发掘与开拓的教学新空间,我们可以从网络交流新媒介的视角出发,对“微时代”课后教学的新的发展形式进行初步探讨,反思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变化,对其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有所新认识。具体而论,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网络交流新媒介的结合与运用,是“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发展的首要因素和基本前提。
“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的发展,与传统课后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网络交流新媒介的产生、结合与运用。在传统课后教学中,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受到时空条件的客观局限,难以形成持久适时的密切关系。加之,思政理论课教学在高校中,一般都采用大课教学的形式,这就为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进一步的广泛深入的交流,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不论是课后教学的深度,抑或是广度,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和保证。
随着微信、微博、QQ等“微时代”的网络交流利器的产生和普及,传统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的不利条件,迎来充分克服与解决的现实可能。众所周知,微信、微博、QQ等网络交流新媒介具有现代信息传播的极大优势,能够随时将相关的信息资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直接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对后者的思想精神状态形成一定的实际影响。对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来说,这些网络交流新媒介能够打破原有的教学限制,使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关系,得以继续延伸向课后,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空间。因此,“微时代”的网络交流新媒介,成为促成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变革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些灵活多样的网络交流方式,有效扩大了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的实践形式,让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前所未有的具有“课后教学”的充实内涵,对课堂教学发挥出强有力的促动作用。
第二,对师生之间教学关系的多样化构建,是“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主体保障。
对“微时代”网络交流新媒介的积极运用,能够让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从课堂走向课后,与学生之间构建起多样化的教学关系,更有效地面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在“微时代”的新发展,在现实中表现出来,就是主要依靠微信、微博、QQ等网络交流媒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灵活多样的主体化交流方式,使二者在课后也能始终保持直接密切、适时互动的教学关系。从实践来看,师生之间这种多样化的课后教学关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一是在互联网上创建教学微博。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过开设个人微博,在互联网上适时发布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以及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资讯。这样“既可以丰富教育资源,拓宽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能够“实施立体化、精细化地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4]。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开设的这种教学微博,必须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力求通过微博信息的发布,将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丰富,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现今社会是网络资讯空前发达的社会,海量的信息资源让高校思政理论课获得极为丰富充足的教学资料条件,因此只要使用正确,就能极大地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现实性、生动性和感染性,优化授课教师的教学话语内涵,使其更能产生说服力。而且,通过教学微博,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也能将国家发展进步的积极信息,借助图、文、音、影等综合形式,生动活泼地传达给学生,培养和涵育学生的国家关怀意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情感与观念。
二是在互联网上开设教学微信。在目前的网络交流形式中,微信的使用在高校学生中十分流行,成为后者学习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作为网络交流新媒介,与微博一样,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可以借此赋予课堂教学内容以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力。通过开设个人微信,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能够“对微信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使微信成为自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5]。而且,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也能够通过微信,保持与学生之间的适时交流,了解后者的思想动态,用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内容影响学生,涵育其思想政治素养,并进而在学生中形成积极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是在互联网上建立QQ教学群。利用腾讯QQ的网络交流平台,建立各种特定的网络交流群体,这在高校学生中也极为普遍。QQ群不同于微博、微信,它更有利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通过“加强引导和交流”,起到“改进学生自制力的培养和消除师生代沟,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6]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还能具体地建立不同的班级群体,便于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获得准确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对于学生而言,也可以通过QQ的交流平台,单独或公开向授课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难困惑之处,在沟通交流中得到后者的有效指导。因此,与微博、微信相比,QQ的网络交流方式,更能体现出课后教学的适时互动性,也更便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展开针对性的课后教学。
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传输,是“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发展的主要内涵和实现目标。
借助多样化的网络交流方式,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能够将课堂教学有效地延伸至课后,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传达给学生,对其产生更为深入的影响。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的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后教学由于并不是在正式的课堂环境中展开,因此具有突出的日常化、生活化的特点,能充分体现出“理论性与生活化相统一的原则”,对“脱离生活实际的概念化、抽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起到矫正作用[7]。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的优势所在。因为非正式的教学形态,使学生对授课教师通过多样化的网络交流方式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减少课堂学习时产生的严肃性、o张性,以较为轻松的心态来对待和接受,从而达到自然接受的学习效果。而且,由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课后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现实限制,如时空条件、学生人数、教学课件等,所以能和学生建立起日常化、动态化的交流关系,也能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尤须指出的是,这种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如能较好地体现出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便可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发挥出教师的教学影响力,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程的特定时间段内。这种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挥的实际影响不可低估,而这也正是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的特殊性、重要性所在。
第四,对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的衔接融合,是“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体现。
☼ 在网络交流新媒介的推动下,高校思政理路课课后教学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和空间,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课后教学能够同课堂教学分离开来,相反课后教学的不断发掘和开拓,始终应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为前提,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落脚点。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都不可缺少,各有其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当然,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并非是对等平衡的,而是有着主次区分。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发挥着系统化教育学生的重要职能,对后者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性发展,承担着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的应有责任。但是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课后教学的实现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这使课后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有可能发挥出以往不具有的新作用及影响,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不容轻视的构成部分。因此,对“微时代”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来说,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的关系也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一方面,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由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规律所限,并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微时代”中课后教学的特殊性、重要性,已不是课堂教学所能轻易遮蔽和替代的,而是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重新给予审视和对待。从这两方面着眼,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发展中,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在“微时代”影响下,必然会进入新的衔接融合时期,从而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发展发挥出一体化、整体性的重要作用。
“微时代”中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后教学,不但发展内涵已产生重要变化,而且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实际影响,也有着深刻改变,不再是作用不显,甚至可有可无的教学构成。对课后教学的这种新变化、新发展,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敏感性,从“微时代”的视野出发,及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把握。
三、“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新展望
“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思政理论课进入到一个新的网络交流环境中,深刻改变了原有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及状态,不论是在课堂之中,还是课堂之后,授课教师与学生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交流关系,而是具有更多的动态性、互动性的发展可能,从而使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更加具有丰富充实、形式多样的发展内涵。在“微时代”中,课后教学的发展变化及趋势,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仍没有引起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毋庸置疑,这是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发展中极有发掘价值的教育空间,有着可以预期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对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发展的展望,从其自身已经具有和正在逐渐表现出的“微时代”特点来看,有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很值得注意:
其一,“微时代”课后教学的作用地位,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已不再是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无足轻重的辅助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开辟了光明的发展前景,让课后这一远大于课堂的时空范围,能够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更广阔的用武之地,让后者在其中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取得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日常化的教学效果。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课堂教学拥有不容置疑的主干地位,对课后教学所具有的优势是压倒性的,甚至在一些时候会出现有课堂、无课后的教学情况。这种不利于课后教学发展的形势,随着“微时代”的出现,根本上有了彻底改观的可能性。通过对微信、微博、QQ等网络交流新媒介的积极利用,实际上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已然产生出一个广阔的课后教学空间,对这一新的教育空间的不断发掘和开拓,必然对课后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地位形成深刻改变,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也必定日益得到提升和强调。因此,“微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其二,“微时代”课后教学极大地扩展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空间,使其跨越课堂,走向课后,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全天候的教学行为。
传统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课后教学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实施的途径及范围都很有限,特别是授课教师无法与最大范围内的学生进行教学交流,也无法赋予此种交流日常化的表现形态,因此课后教学在整个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远逊色于课堂教学。在“微时代”的网络交流新环境中,课后教学原先遇到的现实障碍,都已有可能被充分克服和解决,这便让课后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舞台空间得到空前的扩大机遇,能够发挥出以往无法施展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正是在这种变化中,真正实现从课堂向课后的历史性跨越,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课后贯通起来,以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持久½深入的影响,使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范畴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扩展,更为有效地达到传知解惑、育人培德的根本目标。需指出的是,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空间的极大拓展,既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因为,能否从中深刻认识到课后教学的发展潜力,并有机结合“微时代”的网络交流新媒介来展开教学实践,这有待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积极深入的探索,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其三,“微时代”n后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紧密关系,以新的发展形式表现出来,寻求和实践二者之间有机统一的教学新模式,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微时代”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不论是课堂,抑或课后,都有着以往未有的重要变化。随着二者与网络交流新媒介的日益密切结合,如何看待与处理二者之间的教学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实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一体化和完整性,必然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课后教学在“微时代”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要远较课堂教学明显突出,而且课后教学的发展空间实际也要大于课堂教学,因此对传统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课堂为本、为主的基本状况,随着课后教学的新变化、新发展,将会受到显著的冲击和影响。在此形势下,重新审视、反思与构建课堂、课后的教学关系,便会愈来愈显示出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所具有的特殊的重要性。而这种新的教学关系的积极构建,对“微时代”中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发展,也必将产生突出的现实作用,成为影响其革新趋势与走向的核心因素。只有立足于“微时代”的网络交流新形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有机衔接起来,使二者之间实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新关系,才能让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贯通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之中,始终对其施加积极有效的教学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实实在在的内化于心、外显于形的良好状态。
除此以外,“微时代”中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也会让教师更易于将自身的人文情感与关怀通过日常化的网络交流途径,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对学生政治人格的健康形塑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内在的感化力,减少高校思政理论课因过强的政治性,而与学生之间易于出现的距离感,为教师更好地发挥柔性教学影响开辟新途径。
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而言,“微时代”的到来,实际为其进行教学探索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而且更反映在课后教学中。重新审视和反思“微时代”的课后教学,将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打开一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大门。通过对微信、微博、QQ等网络交流新媒介的积极利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能够成功架起课后师生交流的新桥梁,构建起“微时代”中师生之间的新型教学关系。这是一种充满生活性、适时性、流动性与契合性的双向互动关系。凭借此种关系,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充分延伸至课后,贴近到生活,深入学生心灵,最有力地发挥出自己作为“思政人”的主体教学功能、作用与影响,赋予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以新的生命力,真正提升和增强其应有的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104-106.
[2]徐跃进等.发挥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41-42.
[3]王荣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拓展与建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6(1):63-67.
[4]王英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网络平台的利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126-128.
[5]高莹.微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4):27-28.
[6]张秀丽.李招淡.以QQ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教育研究,2009(5):88-91.
[7]张国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8(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