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

时间:2024-12-26 04:33: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中国高等学校的会计制度也加之严谨的考量,发现在上世纪颁布实施的高等会计制度早就已经不能与现阶段的需求相适应了,它的继续发展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略显得有些蹒跚。故而,对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一、有关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理论概述

(一)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含义

1.公办高校。公办高校是指由政府财政拨款,国家出资办学。

2.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出资办学。但是民办大学也是需要国家教育部承认的。

(二)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特征异同性分析

1.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都是非营利性组织。中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就要求了高等学校建立的初衷是要培养莘莘学子,而不能贪图利益的回报。

2.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办学主体不同。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来,公办学校的办学主体是国家,或者是事业单位。然而,与之相对的民办高校,其主体则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难发现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不同的特征了。

3.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大相径庭。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数量呈递增势头,但其发展的局限性就需要政府加以扶持,继而出台许多扶持性政策或是政府进行少量财政性拨款补贴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只是初露端倪,究其主要经费来源而谈,由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各自办学主体不同,导致其办学经费的来源就有所不同。公办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是国家机构的财政性资金,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则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

(三)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在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只考虑满足国家信息的需要,而并未充分地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所考虑,这就有碍于加强高校的自身管理。

通过对两个会计主体合并、固定资产折旧的改革、高校债务的改革、净资产的改革、收入与支出的改革、增加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披露等的改革,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改革存在的会计主体多元化、资产虚高、债务分类不科学、净资产核算混乱等问题加以改革和完善。总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弊端要求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发展现状

(一)西方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在西方,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之前一直沿袭着国立大学的财政,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财政预算分配及事前规划和事后监督。这样就形成比较单一的资金来源、用途、决策方法等。

就日本来说,于2003年其颁布了《国立大学法人会计基准》,这也是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日本公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开始。在实施法人化以后,扩大了大学的经营权限,管制也得以缩小,原先落后的旧体制得以优化,使其可以自主决定开展一些相关的事业活动。

日本公办高校法人化之后,虽采取董事会制度的民营手法,但二者不能完全画等号。在赋予大学更多自主经营权的同时,对会计制度改革加以调整。但依靠国家财政支持仍是主体和改革的重中之重。它作为独立组织采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将财政与预算分开,使得公办高校可获得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大学日常运转得以有力保证。

(二)中国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现状

相对西方来说,我国对公办高校会计制度一直采取单一的涉足。比如说:经济来源的单一性、组织性质的单一性,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差异性较大的结合关系。没有西方的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成熟,相对缺少创新与改革。

直到1998年颁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建立了一套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现行制度在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改革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制度的借贷记账法形式,规避了我国旧时公立高校会计制度的弊端。

(三)西方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

虽然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地域文化的差异,但是在西方民办ย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问题上却是基本相同的,尤其表现在编制主体和主要特色这两方面。比如说,美日这两个体制不同的国家,在教育行业面对同一个问题都会给出不同的方法,这就是鲜明的行业特色,有的喜欢政府主导干预,有的喜欢行业自主。西方国家的竞争意识、利益意识虽然明显,但在西方,无论公办、民办都是按照非营利性组织特点来制定运作的。

(四)中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制度的推进,我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深化。但是,时至今日,中国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上并没有实现统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民办高校严格地执☑行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些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从民办高校会计制度采用方式的不同,反映出按部就班的民办高校在会计制度中无法显示出资人、出资关系和出资信息。《企业会计制度》满足于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的需求,可以提供ฟ翔实的数据针对取得合理回报一说。但这个制度仍有不完美的地方,它不能反映民办高校开展教学的行业特征,只能反映主要的企业行为。

因此,由于民办高校执行会计制度的不统一,使得民办高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的不可比较性。与西方民办高校的发展形势相比较,我国民办高校大部分没采用按行业特征发展的需要来进行,这就使得会计制度不统一的现状不利于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等。

三、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1.出台新制度,避免在会计主体上出现割裂问题。由于二者在会计主体上割裂的原因是制度的不完善性,中国公办高校会计制度可以根据多年公办高校的实际具体情况来进行彻底的修改,使得二者有着共同的制度要求,在同一框架下通力合作,能够规避纪检会计是可以不需执行高校会计制度的情况,继而就顺利地避免影响整体性发生的可能。

2.完善公办高校会计体制,使权责与配比协调发展。由于固定资产的不计提折旧,用其同增减的方式来映衬学校固定资产的变化趋势。在高校会计中,与折旧相同性质的摊销等活动都不在制度所能容纳的范畴,这种情势下就会增加高校的成本核算实现的难度。所以就是要将会计核算的各项活动归纳在同一个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使得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能够合理发挥良好的作用,最终使得中国公办高校的权责体系更加完善。

3.改变长期使用收付实现制的模式,加强信息完整度。在初期,大多数高校都需要政府拨款完成其经济活动,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经费来源途径多元化趋势明显,收入与支出需要满足的门槛有所提升。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也不能满足公立高校体制改革的需要。

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体制改革的需求,完善信息的完整程度,变化改革措施,提出新的核算方法。比如:与企业会计并轨的办法。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大部分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相似,其报表、要素等也具有同一特点,这样就可以选择这种方法,加强信息的完整度。

4.提升财务报告内容的全面性,为会计科目行政色彩减色。现行的会计科目表不能满足部门预算对比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其应该阐述的实际内容不相符,并与收入支出表相重。因此,应对财务报告内容进行新的诠释,并加以瘦身和重塑,减掉多余重复的部分,重塑新颖需要的新内容。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公办高校形成其自身的特点,附之以行政单位特色,一些会计科目就很难准确地对公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公办高校既需接受政府财政拨款,还需要在高校的指导下完成经济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无法完全实现与企业会计并轨。故而,需要为其减色,使其更好融入社会新的变化大潮。

(二)中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1.统一地方行业性会计规范制度,使地方民办高校的编制信息具统一性。由于在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考虑到现阶段的现实情况,采用统一地方性行业会计规范制度,依据已经出台的各项有关法律,推出新的法案试行,编制带有地方性特色的相关法案制度,使得在某一地区范围内达到小范围的会计信息统一化。

2.深化推行全国行业性会计制度,优化改革体系。随着中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民办高校都选用了适合自身体制发展的会计制度,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质量问题待考量的难题。只有在初步实现了地方性政策的统一之后,深化推行全国行业性会计制度,民办高校教育机构的会计制度的改革需将教育部同财政部一起提升为全国共同的管理机关,使其共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优化改革体系。

结语

改革道路虽曲折,但前进是必需的,在面对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二者表面上是被隔离开来的两类经济组织,但其同属于非营利组织性质。因此,虽然看似两方需要各自为政,自行发展,但其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之后,在加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同时,事业单位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亦会日渐趋同,改革发展的统一性使得公办与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必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