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感恩与道德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4-12-26 04:32: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一个基☿点。感恩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当然感恩并不是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只有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才能外显为感恩的行动。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感恩教育,每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报之以发自内心的感激,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反映。

目前,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现在有不少学校忽视对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和“升学教育”,使青少年成为“唯分数”论的践行者,同时也成为感恩的缺失者。孩子缺乏感恩意识是由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与父母的宠爱、溺爱有一定关系。现在☤的孩子,自幼娇生惯养,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很少体谅父母谋生的艰辛。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考试成绩“一俊遮百丑”,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学校也要对学生加强感恩教育。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要让他们懂得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幸福,,懂得父母养育他们的辛劳,懂得大自然对他们的恩泽,懂得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所付出的辛劳,这样他们就会从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产生感恩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有不 ﭢ少“小皇帝”心安理得地大把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享受父母为其提供的细致周到的照顾,偶有一点不如意,就给父母以脸色,甚至以出走、自杀相威胁。这类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家长难辞其咎。因此,家长在为提高子女智商而努力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使他们心更善、情更真。

就学校教育而言,现在很多中小学在升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修养等的引导和教育。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所谓的“主课”成绩,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衡量标准。有的孩子即使家境平平甚至颇为艰难,依然盲目攀比,生活消费追求高档、奢华。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人文的基本要求是平等,平等首先体现在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等关系。“责任教育”强调尊重和认同个体价值,重视独立人格的培养,教育人们骄傲、自豪、慷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例如社会热心人资助贫困生,是出于社会良知和人的善良天性,积极承担对家国天下的责任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对自我的认定和尊重。总而言之,我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正是由于他们毫无原则的溺爱,才“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其次,中小学教育没能跟上,由于中小学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成为唯分数论的忠实执行者,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重视,使得孩子们在情感教育上的漏洞更大;高校以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衡量尺度,道德教育教师不但数量少,而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以致学生几乎进入情感的荒漠。

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能爱家庭、爱事业、爱国家,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关心他人。因此,不能小看培养感恩意识这一课,“感恩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